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哥出马

选择阅读主题: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哥出马

作者:昭阳大渊献 | 发布时间 | 2017-12-30 | 字数:3102

曹用行是担心李弘益会以为自己拉帮结派,另立山头,因此有些迟疑。李弘益微笑:“若能得曹家相助,这可是大好事啊!我先表个态度,我大力欢迎!”

河西现在有八州之地,其中六个州都是从吐蕃、温末势力手中夺来的,汉人少,所以人才也更少。虽然李弘益立了招贤馆,毕竟他的名声不够显,河西相比关中,又实在有些偏远,因此一直冷冷清清。

若不是上次朝廷给了数十名未曾给官的进士,他到现在连各曹各司的人手都补不满的。河西的读书人太少,哪怕李弘益一直修建学校,毕竟培养人才,不是三五年就能成事的。

曹用行听李弘益这么一说,才放下心来,说:“我这便去信家中,教他们忍让。大唐广袤四海,何必屈居与一地呢?”

李弘益心中有些感慨,曹用行出任会州刺史一年,便愈发地沉稳了起来,只是在很多事情上,却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毫无心机,他们两个人之间,虽然关系依旧亲密无间,却比以往淡化了一些。

李弘益不愿意失去这个朋友,然而两个人如今都已经身居高位,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了,这或许就是成长的痛苦吧!

李弘愿其实很有些羞愧,他在归义军好歹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哪知因为小事不遂张承奉的意愿,就被自己的表弟弃如敝履。他不像李弘定,本身功利心极重,现在不得已来到自己这个最小的弟弟名下,他实在是觉得别扭之极。

好在母亲张氏是个明事理的,李弘愿到姑臧,她便咱三告诫,现如今河西之主是李弘益,哪怕他是大哥,也不能违背李弘益的命令。古人看重忠孝,李弘愿为人孝顺,父亲早逝,都是母亲背靠着张家,才支撑起这个家,因此他对母亲一向是恭顺。

于是李弘愿舍了面子,再三保证,不会仗着长兄的身份做违背的事情。倒是李弘益见了大哥,很是热情,高兴地说:“有大哥相助,我在河西便更加有底气了。只是大哥原本做归义军节度副使,到河西来,总不能叫曹九郎让位。大哥若不嫌弃,河西八州刺史,可任选一州!”

李弘愿当即拍着胸口说:“我听闻十一郎拿下了秦州,为兄便厚起脸皮,去秦州,如何?”李弘益说:“甚好,秦州初下,正要依仗大哥这样熟悉公务的,安抚百姓,调理地方!”

李弘愿也不愿在姑臧久待,于是留妻子在姑臧,儿子在姑臧入学,携一名小妾,在李弘益派出的一队骑兵护卫下,经兰州朝秦州而来。

他在兰州见到了李弘谏,看到原本白胖的弟弟如今一张黝黑面孔,气质更加稳重,诧异地笑着说:“七郎怎地如此?”李弘谏说:“节度幕府的命令,各州都在重修官道,河州枹罕至我兰州狄道一段,山路崎岖,月前总算修建完成,数十处驿站,数处关隘,如今全部修缮完成。百姓同行方便,河州也就更安定了!”

李弘愿有些诧异,说:“我新任秦州,七郎可有教我?”李弘谏认真地说:“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十一郎提出的口号,我在兰州这几年,深以为然也!官府治理地方,若要百姓安居乐业,教化并不是唯一,教导百姓如何致富才是最重要的。三郎去秦州,摸清了情况,也是要先从修路开始!”

他知道李弘愿从未在地方做官,仕途走的是左神武军文官的路子,然后慢慢升到归义军副使一职,地方为官则大有不同,因此也不藏私,详细地给李弘愿说了一番。

李弘愿心中感慨,他在姑臧待了近一个月,大家都知道这位是李弘益的大哥,从敦煌前来,想必是要在河西做官的,再加上李弘益来信关照,因此李弘愿可以随处观看,只要不涉及机密,都任由他参观。

李弘益在姑臧,便发现了一个特点:姑臧城的大小官吏,做事认真严谨,制度严明,条理清晰,带着一股沉稳而昂扬的气质。如今他到兰州一看,李弘谏和兰州属官,也是一样。

看来这就是李弘益的功劳了!他不由得心中感叹,他在敦煌,虽然知道李弘益一路东进,占据河西,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弟弟在军事上厉害,在民政上也有过人之处。

带着感慨,李弘愿沿着新修建的官道,看着来往的商队,以及在各处忙碌着的吐蕃奴隶,还有一批被军队护送着从岐州迁往凉州而来的百姓,来到了渭州。

在渭州,他见到了如同老农一般的李弘定。李弘定的负担很大,他任渭州刺史,一方面要跟随河西幕府的命令,带领百姓修路,另一方面,还要负担一部分前次出战的军粮供应。

若论百姓人口,渭州稍不及凉州,但是汉人更多,会耕田务农的农夫也更多,于是河西军的粮草供给便分配了一部分在他的头上。

随着渭州渐定,工曹带领的吐蕃修路队伍也渐渐进入了渭州,这让李弘定的压力更大。李弘益在前方打仗,把河西的可战兵力几乎全都带了出去,他这里只能靠着衙役和新组建的民兵来维持秩序。

李弘定生怕这帮吐蕃奴隶造反,若是这些人生事,只怕叛乱就不止渭州一地了。好在李弘益一向对修路的吐蕃奴隶待遇不错,至少吃穿用度,都有提供,哪怕战时前线的士兵粮草不足,他也没有断了这些奴隶的口粮。

在李弘益看来,不论是打仗还是修路,都是为河西出力的,他不能厚此薄彼。奴隶们有吃有穿,虽然修路是个劳累的力气活儿,平日也少不了挨监工的骂,打却是渐渐少了。

再加上李弘益放了一批表现良好的奴隶为良民,各分土地牧场,这些奴隶们只觉得生活有了盼头,又习惯了修路队伍军事化的管理,表现得很是服帖。故而李弘益在岐州作战,后方并未动荡,哪怕如此,李弘定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与李弘定的交谈,更加让李弘愿感叹,他看得出来,几个弟弟算是都历练出来了,大唐的宰相一向是历州县而上,李弘定和李弘谏在地方锻炼一番,以后便是执掌数州,只怕也不会为难,不用担心不熟悉政务了。

带着感慨,李弘愿来到了陇州,被李存孝派兵接着,进入了汧源城。河西的制度,刺史是不能插手军务的,只负责民政事务。李存孝原先是渭岷防御使,现在改为了秦陇渭岷四州防御使,相当于河西南方的军务,统归于他管。

李弘益豪气无比,这让李存孝心中感激万分,他性格粗豪,是最典型的武人脾气,看得李弘益如此信任重用,只觉得当初能被救了出来,来到河西,实在是这一辈子的福分,于是用心做事,暗自发誓定要让李克用刮目相看,总有一天向李存信报得大仇!

李弘愿到汧源的第一件事,是先召集了刺史府属吏和各县官员,前来训话。李茂贞非常干脆利落地将属于他的官员调走,但是大部分官员还是经朝廷任命的,这些人虽然在陇州为官,以李茂贞为上司,却未必全都是李茂贞的亲信。

李存孝先前在渭、岷两州有经验,知道怎么处理这些人,李弘愿没到之前,他先清理了一部分官吏,按照河西一贯的军管制度,对陇州大致梳理了一遍。

李弘愿召众官吏前来,一是想认认人,二是想集思广益,安抚百姓之后,看看陇州该如何发展。

陇州经过一次大战,百姓心思不定,好在河西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因此许多听闻河西大军前来消息的百姓,纷纷逃匿,很快就又返回了家乡。对于百姓们来说,李茂贞固然是个挺不错的大官,可是他们临近秦州,多少听到些秦州的情况,哪怕李茂贞官方如何宣扬河西的恶行,百姓们却有自己朴素的想法。

若是李弘愿不能安抚百姓,那么这些百姓自然就会“心念旧主”,在有心人的煽动之下,造反也不是不会发生的。

因此陇州并不是一个接任就能上手管理的好地方,但是李弘愿功利心强,越是难度大,他越是高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出他的本事。

收集了各官吏们的建言,李弘愿一咬牙,也学着李弘谏和李弘定,身边有李存孝派出的军队保护,开始在陇州各地实地考察,准备彻底摸清楚陇州的民情。

李弘愿出身显赫,哪怕父亲去世的早,凉州李家毕竟在沙州是大族,他的仕途也顺畅,并没有吃过许多苦。这样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李弘愿还是第一次。

然而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一想到自己的弟弟们都能做到,他不愿落了下风,骑着马从南到北,硬是将陇州全部都转了一遍。

李弘愿双腿都磨出了茧皮,原本白胖的脸,也变得黝黑,然而他这一趟走下来,心中却是自豪无比,因为整个陇州都已经被他记在了心里。

不得不说李弘愿的这一番巡查,最大的后果便是,陇州百姓官吏们都知道了,本州的李使君,是个平易近人毫无架子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