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六十二章 闲谈
第一百六十二章 闲谈
李珣虽然文采出众,却只考中了秀才,便再未进学。他不过是个白身,看到当年混得很是不如意的温宪,到了河西就成了一州长史,对老朋友的境遇大感欣慰。
他家世代经商,主营香药,是从波斯带来的,主要以安息香、沉香、檀香、茅香等花、果炼制入药,用来养生、疗伤、薰衣、除臭等。李珣通医理,又喜四处游历,得知凉州甘草出名,便亲自前来,商谈收购事宜。
这也算是李弘益入主河西以来的政绩,为了百姓生活富足,他发动官府,鼓励百姓依靠土地多种植药草。明威戍这一带,土质大多为半干旱的荒漠,有官府和世家大商人等开办药材加工作坊,这里本就闻名的甘草等迅速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化。
从进入会州以来,李珣便觉得处处都很稀奇。李弘益治下的河西各州,与别处州县相比,虽然地广人稀,却显现出一股朝气来。从会宁到乌兰的官道正在修缮,他在会宁告别温宪,原本打算是折向西南方面从兰州入凉州,听闻之后便改道向西北。
一路上只见吐蕃奴隶在监工的指挥下,修筑着灰黑色的混凝土道路,他便觉得十分新奇。过姑臧而未入,直到明威戍,发现这里的道路四通八达,到处都在修路,来往商旅也更多了起来。
待看到明威戍周边各乡,临近荒漠的地方,都由当地官吏指引,种起了成片的甘草园子或其他草药等园子,更加讶异。他是读书人出身,自然知道读书是件费钱的事,待听到本地农夫都自豪地说送了自家儿子前来公塾读书,官府减免学费,各家只需要缴纳很少一部分的束脩,不由得好奇起来。
故而他上午与一个种植园的商人谈定了一笔交易,便直接来到青龙大街的公塾,听到学童们的读书声,只觉得在这西北偏僻之所,也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实在是一种享受!
李弘益与他搭话,他开始只当是个普通的年轻人,待听到李弘益说起温宪,又看到他身边的慕容阎昆和明威戍的守将,两人虽然也是普通装束,却带着一股沙场之气,再联想到《河西周报》上面提起,凉国公领兵北去,昨天有大队骑兵南下,也就猜到了李弘益的身份。
李弘益见他猜出了自己的身份,说:“德润先生,咱们边走边说话!”明威戍的守将连忙先前引路,来到了一家酒楼。
明威戍虽然是军事驻所,然而随着河西的势力不断北扩,这里也就从军事小城变成了民政、商贸聚集点,尤其是回鹘人,往往爱来这里贸易。所以明威戍虽然居民不算多,酒楼客栈却不少。
挑的是一家看上去还算有些档次的酒楼,李弘益请李珣入座,笑着说:“此城新建,难免鄙陋,先生见谅!”李珣说:“我一介商人,天南海北都走得,这酒楼已经很好了!”
入座的只有四人,李弘益介绍了慕容阎昆和明威戍守将,然后说:“听闻先生懂医理,可曾写过医书么?”
他其实挺怕跟文人们坐在一起的,聊的都是诗词文章,风花雪月,这在李弘益看来是浪费时间。李珣矜持地说:“在下倒也懂得一些,我曾游历岭南数载,写有《海药本草》数卷,主要记载海外药材。”
李珣十多年前曾入长安为宾贡,不过很快就离开了,返回了家乡,然后四处游历,波斯人有经商传统,他也不在乎唐人的眼光,专注于祖传的香药产业。
河西缺医生,所以李弘益还给了应进思另外一个任务:去各地网罗有名的医师,若他们有医学著作,哪怕花重金也要收购回来。医学关乎民生,这可是大事。
听到李珣著有医书,李弘益很高兴,说:“先生的《海药本草》可曾出版?能否送给某一份?凉州等地陷于异族太久,缺乏医士,我建了凉州大学医学院,正要让诸医生一同研习呢!”
李珣家资丰厚,他的书也印了些,只是毕竟是关于海外药材,因此传播并不广泛。听到李弘益有意,他心生感慨,只觉得总算是有人重视自己的著作了。说:“国公若要,待某回家乡后,派人送来便是!”
李弘益说:“先生若有意,可来我河西,凉州大学医学院缺乏直讲教师,先生可来教书育人。若有志当官为民做事,亦可参加我河西的官吏考试。”
他见李珣有些犹豫,说:“某的一番话,先生可以考虑一下,再做答复。”一边将凉州大学和官吏考试制度简单地介绍了一番。
李珣顿时动了心思,按照李弘益所讲,在凉州大学当个教师,那可是受人尊敬的职业,而且河西与大唐其他地方的制度不同,若想做官,可以从小吏做起,然后慢慢上升,官吏为一体。
只是一想到凉州离梓州千里,远离家乡,他又有些不舍。虽然他从不以经商为贱业,但毕竟祖上从波斯入大唐二百余年,也有了唐人的怀乡之情,一时竟有些难以决断。
李弘益虽然对李珣有了笼络之心,却也不能表现得太急切,于是就说些闲话,问他剑南道的情况。他虽然组建了军情司,应进思办事也很得利,但是毕竟实力不足,情报网还不能覆盖到西南。
李珣倒没有想那么多,于是就说了起来。黄巢起义占据长安时,唐僖宗被迫逃往巴蜀之地,一如唐玄宗的故事。当时的忠武军监军、大太监杨复恭的堂兄、宦官杨复光率领八千军队,前往与黄巢交战,他将部队分为八都,如韩建、王建等皆为都头。
杨复光领八都头击败了当时还在黄巢军中的朱温,夺回了邓州。待黄巢被驱逐,唐僖宗回到长安,王建等五人被田令孜收为养子,并被赐号“随驾五都”,而王建则被皇帝任命,遥领壁州刺史,成为大唐第一个遥领州镇的将领。
李晔继位后,田令孜反叛,前往依附同母弟弟、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召王建入蜀,放为利州刺史,不久王建便占据了阆州。他当年曾在神策军任职,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关系很好,于是二人联手,在天子李晔的支持下,攻破成都,杀田令孜、陈敬瑄两兄弟。
王建继任为西川节度使,而顾彦朗已经病逝,其弟顾彦晖接任,王建便有了图谋东川之心。去年王行瑜作乱京师,李克用、李弘益皆出兵长安,王建也派部将勤王。
后来得知王行瑜被河东、河西联手除掉,于是王建借口顾彦晖不出兵,派兵攻打,包围了梓州,直到李晔下诏,才罢兵返回成都。李珣便是在梓州之围解后,离开了家乡。
李弘益听完,长叹不已,据他所知道的,淮南杨行密与吴越的钱镠互相攻打,李克用与朱温在河南、河北带着一群小弟混战,关中李茂贞也是不消停的,据说江南道、岭南道也是战乱不休。
后世人常爱说汉唐,唐人也一向喜欢以汉朝自称,如今看来,两个朝代还真的有许多类似的地方,起码现在的天下,与汉献帝的群雄割据,有什么分别呢?
一个人的愿望,或者说野心,总是与实力相互匹配的。以前的李弘益,一心只想要收复河西,离长安更近一些;后来他只想着能够将大唐的西面疆土再次收复,如今他的理想更大一步,那就是平定天下的纷争,结束这样的乱世。
西北天寒,故而四人都饮了些酒。慕容阎昆最爱凉州春,他平日里很是克制,这一次难得有机会,因此多喝了几杯。李弘益发现李珣虽然也饮,却喝得不多,心想这位看来是会养生的。
待一顿饭了,李弘益邀请李珣去姑臧一行,李珣很爽快地答应了。他在明威戍已经谈妥,听闻韦庄也在河西,便决定前往拜访。
于是李弘益一行便朝姑臧而去,回到姑臧,听闻朝廷送来了四十多名进士,不由得大喜。黄滔那一届开始,到今年的进士科,除了其中个别人能授官,绝大部分的进士都还在等待着吏部的消息。
得知河西缺人,有些进士便不愿等待,响应了朝廷的号召,一起望姑臧而来。李弘益虽然渐渐有了名声,再加上韦庄等人与故友多有书信往来,为他造势,然而毕竟是新起之辈,故而也只来了不到五分之一的进士。
经过这大半年来的观察考核,李弘益发现,韦庄等人或许经验欠缺,但是学习能力很强,上手很快,他心里感叹:不亏是一年只有三十人(甚至不到)的进士,真可以说是国家的精英啊!
他热情招待了前来的进士一行,看着在座的大唐精英人士,心中踌躇满志,只要给这些人半年左右的适应学习期,他现在所有的河西七州之地,就再也不用为官员欠缺而发愁了。
李珣恭敬地拜见了韦庄,两个人的词风很相似,都是属于清新疏朗的,韦庄心底高兴,以他在文坛的地位,只觉得像是找到了一个接班人一般,和李弘益一起对李珣多加挽留。
李珣受偶像号召鼓舞,最终下定了决心,准备留在姑臧,先与凉州大学医学院的教师们一起,整理修订各类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