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五十四章 建学(二)
第一百五十四章 建学(二)
不等其他人提出意见,李弘益接着说:“诸位若有志于科举,便可去州学学习。我办凉州大学,是要培养一批实干的人才,虽然不能做官,但是知识总是需要有人去学习研究和继承的。天下的官位,毕竟还是有限!”
他以退为进,反而让很多持反对意见的人犯了难。李弘益说的明白,凉州大学的设立,是为了学术的研究和传承,若真的将儒学除在外,一想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这更应该是儒家弟子的责任,不能白白地丢了啊!
那跳出来的读书人更加尴尬,谁都看得出来,凉国公办凉州大学,不论是聘用的教师,还是将来收取的学生,可以说是整个河西的人才,哪怕是看在凉国公的面子上,大家也一定要凑进来的。
好在黄滔总算开口,他愈发地笃定,李弘益对于儒学的看法,只是把它与其他学派并列,并不觉得儒学更加高一等。这与黄滔的思想大大相违背,黄滔突然有些犹豫,自己答应做这个凉州大学的所谓副校长,是不是欠考量了。
他开口说:“凉州大学诸分科学院,都是有利于民生的,我儒家一向以天下苍生为念,怎能缺席呢?国公,学术争辩而已,以我看,国学院九大学派同处,这是好事啊!”
李弘益轻轻摇了摇头:“不是九大,而是十大。不可漏了小说家!”他见众人脸色更加怪异,笑着说:“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以来,我大唐亦有不少小说家。张鷟写《游仙窟》,生动活泼;牛僧孺作《玄怪录》,故事鲜活;段成式先生著《酉阳杂俎》,虽然志怪,却也包罗万象。
如今河西百姓最爱听变文,如《目连救母变文》、《伍子胥变文》,我在敦煌时,也曾去变场听过一场,连说带唱,百姓们最是喜爱。去年我攻王行瑜,曾在庆州见到逃难的卖艺人,唱陇东道情,而关中百姓最喜秦腔乱弹。
变文曲词,亦可以小说的形式演绎出来。至于该如何创作,这就是小说家们应该研究的了!我打算成立节度使采风司,深入民间,采集各地民歌曲子,供音乐学院研究整理,同时由采风司出头,组织艺人学习。
诸位都是读书人,平日里总不可能只写诗文,若作了小说,也不要偷偷藏起来,投到采风司,我这里论字给钱,整理成文集出版,还有后续稿费,虽然得钱不多,至少能换块洮砚吧?”
李弘益说得有趣,台下听众都大笑了起来。读书人嘛,总归是闷骚一点儿的,张鷟写《游仙窟》勉强也可以算得上唐朝的小黄文,只怕读书人没有几个没读过,说不定还在私底下模仿过写作呢。
只是唐朝的文人有些特别,此时印刷业毕竟不发达,几乎没有文人是靠卖文章赚钱的,他们有其他赚钱的手段,比如给人写墓志铭。当然首先你得有名气,比如同样是文人,韦庄写的墓志铭可得千金,杜荀鹤只怕连找他的人都没有了。
李弘益提出的稿费的概念,有些人顿时觉得有趣。在新中国以前,读书永远是有钱的家庭才能供养得起来的,所谓寒门贵子,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李弘益虽然常年在外打仗,但是李珽等人已经被他这种放权行为锻炼出来了。李弘定从瓜州带来的活字印刷队伍,已经组建起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官办印刷场,现在早已经开始收益了。
印刷场的最大主顾就是河西各州县的寺庙,僧人们要印大量的经文,除此之外,那些世家要藏书,也纷纷前来印刷。李弘益欣喜异常,他从未想过,自己当初的一个点子,居然能形成这么大的一个产业。
这都得益于华夏的好学传统,有了活字印刷,李弘益就有了依靠,在他看来,让百姓吃饱穿暖很重要,提高百姓的娱乐精神生活同样重要。
一个文明的传承,需要的不仅仅是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还要有人口基数更大受众更广泛,也就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那些东西,放在唐朝的这个时代,就是说唱形式的变文,以及从宫中流传至民间的歌舞戏剧。
凉州可是大唐的文化中心之一,这样的优势,在李弘益看来,必须继续发扬光大,他的野心极大,只想以凉州而引领大唐天下的流行文化,叫天下人都读着凉州印刷的书籍,追着凉州生产出版的小说,听着凉州风情的说唱变文和戏曲,欣赏凉州传至四方的音乐歌舞。
李弘益慢慢地将他的构思都讲了一遍,听到凉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可以请胡姬、教坊司的歌伎前来教授时,众人更加哗然,只觉得这位凉国公,想法实在太过于大胆而超前了!
李弘益说:“《阳春白雪》所和歌者数十人,《下里巴人》所和者千人。小说、音乐、舞蹈等,我称之为艺术。艺术是没有高雅庸俗之分的,有人爱高雅,但是也有人爱通俗,不能顾此失彼。
凉州大学的这些艺术学科,是要为全体河西百姓服务的,胡姬、歌伎对于百姓客人的喜好把握最为敏锐。比如今年流行胡璇舞,前年流行的却是拓枝舞,那么是谁最先知道顾客的欣赏口味并引领的呢?自然是这些胡姬歌伎。
你们只觉得这些人身份低微下贱,然而我却觉得,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从事的职业并无高下低贱之分。圣人言:有教无类。诚如斯言也!”
他的最后这句话更加惊动了众人,个个瞠目结舌。李弘益说这句话,并非是胡言乱语。他一直想在河西推行废除奴婢制度,要知道世家商人等家中名下,有太多的奴婢了。
就拿他李家来说,奴婢就有数十人,更别说敦煌农庄的佃户了。李弘益之所以要如此迫切而激进,也是因为河西人口少,世家大户名下收了太多的没有人身自由权的奴婢,若是能够放了这些人,成为良民,分给土地,那么能够提供农、商税的人就更多,河西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只是废除奴婢,李弘益一直很谨慎地采取官府赎买的政策,收效并不大。他毕竟也是出身于地主阶级,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如果李弘益不能给这些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带来好处,只怕他在河西的统治也就到头了。
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听在了心里,不住地点头称赞。折逋坚顿就是其中一个,他这一次又通过李珽的关系,混进了凉州大学开办典礼,就是想沾点儿光,好叫折逋家摆脱“土豪”这个他愈发觉得难堪的称呼。
折逋坚顿想到去年河西新立,节度使府发出官府赎买奴婢为良人的告示,准备回到家之后,就把城外一处小庄子的佃户都放了。他家资丰厚,不缺这么点儿人手,但若是能在李弘益那里得了好感,这才是正道呢!
李弘益说得口干舌燥,他将众人的反应一一看在眼里,心里不住地叹气,他已经尽可能地遵守着这个时代的规则,可是有些事情他依旧看不惯,还是想着要去改变。
或许现在这些人不在当面反驳,心里却颇不以为然吧!李弘益觉得,接下来会是一场比沙场厮杀更艰难的战争,因为他要挑战的是这个时代人们的思维习惯,要挑战的是这个时代的封建礼教,一个搞不好,他所作的一切,可能真的要前功尽弃了!
然而明知道这条道路的艰苦,李弘益却下定了决心。他始终觉得,老天教自己穿越来这个时代,可不仅仅是为了挽救归义军、挽救大唐的,他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凉州大学建立仪式结束后,李弘益聘请的教师也都到位,人数不多,也就暂时没有定职称。国学院的教师最多,不过大多是兼职,李弘益有私心,把节度使府衙的许多官员塞了进去,这些人跟了自己或三五年或两年,熟悉了政情,自然就不会再只信儒家那一种,毕竟儒家的理论,是没有办法做实际事务的。
历史学院的教师们,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整理凉州的州志。音乐舞蹈学院的教师们,同样开始编书,他们要将这个时代的流行文化记录绘画下来,并印刷成册。
工学院招收了一批民间和军方的工匠,开始研究起了各种攻城守卫器械以及民间所需的器械等。
至于医学院,李弘益从各地请来的医生,甚至还有两名从长安来的太医,再加上一些懂医术的文人,聚在一起讨论了许久,最终对医学重新进行了分科。
《周礼.天官》就记载了西周时期对医学的分科,大唐太医署将医学分为体疗(内科)、疮肿(外科)、少小(小儿科)、耳目口齿(五官科)、角法(也就是拔火罐)五科,再加上针推、按摩,实际上分了七科。
最后结合李弘益的建议,凉州医学分科为:大方脉科(内科)、杂医科、小方脉科(小儿科)、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以及兽医科,再加上董一元强烈要求的法医令史科,一共十三科。
唐朝已经出现了“仵作”,但却是负责殡葬业的人,还不是后世所知的那种验尸小吏。于是董一元提出了“令史”,这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个官职,专门带领隶臣从事尸体和活体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