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谍战生死劫> 章节目录> 第四章、东条英机(二)

选择阅读主题:

第四章、东条英机(二)

作者:牛昶月映 | 发布时间 | 2017-12-10 | 字数:6241

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后,在日本军部中央形成了强硬派与谨慎派两大派别,前者以陆军大臣杉山元、军事课长田中新一及参谋本部第3课课长武藤章等为代表,后者则以参谋本部第1部部长石原莞尔、陆军省军务课长柴山兼四郎等为代表。

两派对时局的分析迥异。强硬派认为,中国已是不堪一击,只要日本一出兵,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其征服,正是最好的时机。而谨慎派则坚持认为,时机尚不成熟,由于日本须全力准备对苏作战,如贸然发起对中国的大举进攻,有可能泥足深陷,这样不仅不会取得良好的作战效果,同时也有可能使对苏作战处于被动地位。

在两派的论战中,一开始是谨慎派略占上风。但是,由于当时的近卫文麿内阁在大政方针上摇摆不定,因此军部很难达成协调一致。在近卫看来,两派的说法都有道理,他既想接受陆军内部的强硬论,趁势向华北增派兵力,又不想扩大事态,希望通过和平交涉解决问题。就近卫的本意来看,他的如意算盘是既想伺机进攻中国,又不想使事态过分扩大,更不愿因此而影响到对苏作战,最好是鱼和熊掌能够兼得。

武藤章及陆军省军事课长田中新一等中坚军官正是看透了近卫的这一心理,遂反复向其灌输主战理由,声称进攻中国不仅不会使事态扩大,相反还会有利于日本巩固在满蒙的权益,从而使日本更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苏作战当中去。

以东条英机为参谋长的关东军则态度鲜明地支持强硬派的立场,他们以中国军队北上进入察哈尔将对满洲国构成威胁为借口,强烈要求参谋本部准予其向华北发动攻势。关东军的这一态度,对强硬派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摸清了强硬派底数的东条英机,再次发挥其“剃刀”风格,来了个先斩后奏——他在未经参谋本部许可的情况下,就预先派出了一支部队向察哈尔方向挺进,并不断制造虚假事件。

与此同时,关东军独自拟定了《对时局处理纲要》,提出全面发动武力进攻以膺惩南京政府,歼灭北上的国民党中央军等五条方针,并写明:“建立地方政权,以谋求与满洲接壤地区的明朗化,为了准备对苏作战,确保正前方的安全至关重要”,为此,----“至少要使察哈尔、河北、山东各省彻底独立。”其用心十分明确,即利用此次中日冲突,一举在华北地区建立傀儡政权,借以分割中国,防止风起云涌的抗日力量结成统一战线,对日本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其对苏作战的准备。

在此情况之下,日本参谋本部同意了关东军提出的对察哈尔作战的请求。不过,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在内阁会议上,外相广田弘毅提出不扩大事态的主张,藏相贺屋兴宣则从财政方面陈述了扩大事态后日本将可能面临的财政上的种种困难。但实际情况是,关东军已如脱缰野马,日本内阁除顺从时局的发展外已经别无他法。

察哈尔作战计划从1837年8月份正式执行。这次的作战计划由关东军作战参谋绫部桔树制订,东条英机亲自带领察哈尔兵团执行。

由于东条英机担任指挥,所以这个兵团也被叫做“东条兵团”。该兵团是关东军本多旅团、筱原旅团、酒井旅团和堤支队分别抽出部分兵力组成的混成旅团。

8月19日,东条英机在张北设立了混成旅团司令部,便于临近指挥。东条英机采取惯用的“闪电战术”,沿平绥线依次进攻南口、居庸关、怀来和张家口等军事要地。日军凭恃机械化武器装备疯狂进攻,中国国民党军队不得不节节退却。

8月22日,张北守军国民党军刘汝明部被击溃。29日,张家口失守。张家口的失守,使得在南口一线抗击日军的中国国民党军队汤恩伯部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危险。于是,汤恩伯部只得收缩防线,随着张家口和南口阻击战的失败,察南地区再无屏障,日军轻轻松松地将察哈尔全省纳入其控制之下。

此时,东条英机急不可耐。他不顾“日本中央的指示”,立即着手网罗汉奸,祭出了察南自治政权的牌子。

此后,东条英机一发而不可收,他率领着基础改编而成的“蒙疆兵团”,继续向中国推进。

1937年9月13日,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攻占大同;24日,攻占集宁;包头。东条英机在察哈尔地区指挥的这一系列战役,作为“关东军闪击战”的典型战例,东条英机的沙漠作战路线,神速推进,以及绵延数百里的后方联络补给线,乃至日本陆军作战史上的开先河之作。就连东条的对头石原莞尔都不得不对其表现给予了有限度地认可,陆军省次官梅津美治郎也说:“关东军的功勋,得力于东条参谋长。”

察哈尔之战带给东条英机的不仅仅是声名,而是对其能力的肯定,日本大本营向东条颁发了“七七”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中的第一枚二级“金鵄勋章”。从此以后,东条英机便在日本法西斯军阀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向着顶峰冲击。

1938年5月,鼓吹三个月结束中国事变的陆相杉山元被赶出中央,由板垣征四郎取而代之,东条英机也取代梅津美治郎担任陆军次官。

1938年11月初,近卫文麿首相提出了“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口号,这实际就是日军独霸东亚的宣言。升任陆军省次官的东条英机“废寝忘食”地为日本对外侵略出谋划策,甚至连假日都不肯休息。

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战局进入相持阶段。此时大本营的高层就结盟问题发生了分歧。在7月份召开的五相会议上,陆相板垣力主与德国保持步调一致,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而海相米内光政和外相则反对。两派斗的天昏地暗,此后不久,关东军在张鼓峰挑衅苏联,结果遭到苏军痛击而大败,昭和天皇大怒之下,将主张北进的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骂得狗血喷头。

然而,事实上,更加顽固主张要“对苏支两国同时正面作战”的却是陆军次官东条英机,而这一念头,东条英机早在关东军时期就已经开始酝酿了。他心中的想法是,若想彻底解决中国问题,实现日本长期霸占中国的野心,就必须先扫清道路。而苏联正是日本的心腹之患,它使日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战场,同时又会对中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援。因此,两线作战是即便“明知不可为也必须为之”的选择。东条英机的野心真是昭然若揭。

但是,日本最终在北进中遭遇失败,随即作出了全力南下的决策。

1940年7月17日,经历了平沼骐一郎、阿部信行、米内光政几任走马灯似的内阁更迭之后,近卫文麿再次出山组阁。在近卫的这次组阁中,强硬派军国主义分子东条英机被起用为陆相。

1940年7月底,首相近卫文麿召集陆相东条、外相松冈洋右等,确立了新内阁执政方针,包括:强化日、德、意三国轴心;日、苏缔结互不侵犯条约;要将“东亚新秩序”扩展到英、法、葡、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即准备“南进”;尽全力排除美国的实力干涉。

27日,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军部的《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该纲要规定,“关于对南方的施策,应利用形势的转变,抓住良机努力推进之”;“如果内外形势的发展特别有利,也可以使用武力”。

29日,日本迫使法国维希政府驻印度支那殖民当局签订了《日法共同防卫印度支那协定》。

随后,日本即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展开“南进”第一步,但是这极大地损害了英、美等国在东南亚的既得利益。

美国开始向日本施压,冻结日方在美资产和要求日本放弃对中国和太平洋领土的野心。

而此时,日本暂时还不想与美国起正面冲突,并且由于深陷中国战场,不敢贸然起事,因而选择了与美国进行谈判。但实际上,“谈判”只是像东条英机这样狂热鼓吹“南进”扩大侵略的好战分子们拖延时局、进行备战的幌子而已。谈判桌上的日方根本没有“诚意”,他们要求美国承认“满洲国”,同意日本可以从东南亚获取资源。但美国拒不承认“满洲国”,也不同意日本在中国驻军和向东南亚扩展势力。----双方各不相让,矛盾分歧越来越大。

1940年8月1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公开宣称“我们当前外交政策的直接宗旨是,根据皇道的崇高精神,建设以日、“满”、华集团为核心链环之一的‘大东亚共荣圈’”。----此时日本的侵略野心已不局限于中国,而是要建立一个更大范围的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了。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法西斯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订。

为了配合不断升级的侵略战争,日本政府极力在国内煽动战争狂热。首相近卫文磨组织起“大政翼赞运动”,而陆相东条英机则大肆鼓吹武士道精神。

1941年初,东条英机以陆相身份签发了《战阵训》,鼓吹全军和全体“皇国臣民”应向天皇效忠,每个人都要有“献身奉公”的精神,以实现“大东亚新秩序”。

1941年6月22日,德国偷袭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德国军队一开始便势如破竹,直捣苏联的心脏中心和经济政治要地,苏联则兵败如山倒,节节败退。

此时,与美谈判不成的日本受到德国战绩的刺激,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7月2日,东条英机参加御前会议,在其鼓动之下,最终商讨确定了《适应形势变化的帝国国策纲要》,准备为“南进”不惜与英美开战。----因为东条英机认为“在中国驻军对陆军是生死攸关的问题”,绝对“不能妥协”;“如果完全屈从于美国的主张,中国事变的成果就将毁于一旦,满洲也将难保,朝鲜的统治也将陷于危机”。----因此,日本对美国之战不可避免!

此时,首相近卫文麿仍没有勇气直接与美国冲突,而要求陆相东条英机对重大决策应“谨慎”行事。东条英机则颇为不屑地说:“有些时候,我们也要有勇气去做点非凡的事情——像从清水寺的平台上往下跳一样,两眼一闭就行了。”东条英机还叫嚣:“关于撤军,我半点让步也不做!”如果撤军就意味着----“美国把日本打败了——这是日本帝国历史上的耻辱”!

面对与强大的美国交战,近卫文麿始终下不了决心,这个日本贵族最后临阵退缩,于1941年10月16日宣布内阁总辞职。

近卫内阁总辞职的第二天,经重臣会议提名东条英机组阁获得通过。日本选中东条英机组阁不是因为他孚重望,或者他是个侵略主义者,而是----他对军事纪律具有献身精神,人们认为他在危难时机能控制鲁莽的军队,并且忠于皇室,精力充沛。

1941年11月17日下午,日本裕仁天皇召见东条英机,晋升其为大将,诰命他以现役军官身份担任首相出面组阁,并身兼陆相。这使东条英机的地位比他的前几任巩固的多,当时处在战争边缘的日本需要一个趟地雷的傻瓜作招牌,日本人选择了东条英机,东条也自觉的踏上了这一步。

1941年11月18日,东条内阁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发动战争的集权“内阁”,东条英机一人身兼陆相、内相,以后又兼任文部相、商工相、军需相等职,集各种大权于一身。

在首相就职声明中,这个战争狂人叫嚣:“完成支那事变,确立‘大东亚共荣圈’是帝国之国策,日本要在“天皇的皇威之下,举国一致,为完成圣业而迈进”。

1941年12月7日,在东条的旨意发布后,日本外相派野村吉三郎和美国进行假谈判的同时,日军联合舰队山本五十六派南云忠一率领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次日,美英荷等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几乎与此同时,日军开始向泰国、马来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以及太平洋诸岛发动进攻,全面实施蓄谋已久的“南进”计划。

不久,新加坡、马来西亚先后陷于日军之手,菲律宾也全境沦陷。次年3月,日军已侵占荷属东印度,控制了当地石油及其他矿藏物产,荷军虽然人多,但是由于兵力分布在印尼的几百个岛上,导致被日军逐个围攻并击破;美、英、荷等国驻守东南亚各地的军队节节败退。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日本侵占了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近38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沦陷地区的人口达1。5亿之众。

失败命运

1942年6月,在美日中途岛海战中,日军大败,太平洋战争形势救此发生逆转,美国开始逐渐占据上风。

由于海军的有意隐瞒,做为首相的东条英机居然被蒙在

鼓里,全然不知中途岛海战中日军的惨败。1943年初,侵入瓜岛的日军再遭重创。紧接着海军先后两位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和古贺峰一战死,美军航母机动部队突入中太平洋,潜艇像狼群一样四处乱窜,到处击沉日本的商船,----这让资源匮乏的日本难以为继,日本的战争机器因为大量失血而无法补充。

瓜岛战役之后,日军从此进入了不可遏止的败退颓势之中,东条认为日本海军失败的三大要素是美军的狼群战术,快速航母机动群和跳岛战术。

从此,东条英机的战争内阁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到1944年初,日本这个已被战争耗空的国家内部的形势变化也使东条英机处于政治破产边缘。

无可奈何的东条英机秘密访问了老对头石原莞尔中将,寻求解决之道。其实,石原之前就对天皇的密使高松宫宣仁亲王说过:“现代战争在没有制空权的地方不可能得到制海权,制空权既然已经落到对方之手,我们其实应该考虑放弃九洲列岛,依靠满州国和中国与美国决战。”

这一次,石原莞尔直接对东条英机说:“你辞职吧,然后去把满州国和中国经营好!”

但是东条英机不甘心失败,想要最后挣扎一下。----他向裕仁天皇提出兼任总参谋长的职务,自己在海军的朋友海相岛田繁太郎兼任军令部长,实施海陆军一元化领导,弥补政略和战略,海军和陆军脱节的现象。

在裕仁天皇同意下,东条英机成了明治宪法下权利最大的一个人,被政敌称为幕府将军东条,但他保持这个地位也仅仅不到5个月。

为了摆脱被动局势,东条英机于1944年1月孤注一掷地开始“一号作战”计划,命令在华日军打通纵贯大陆的平汉、粤汉和湘桂铁路交通线,企图摆脱美国海军的封锁,使困于南洋的日军获得补给。

豫湘桂战役自4月打响历时8个月,国民党的正规部队50多万被日军击溃,140多座城市失陷。这是日本法西斯溃亡之前的最后一搏,虽然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日军已无力巩固这条线路。----东条没有看到这次战役的结果就下台了。

因为美军1944年6月16日开始攻击马里亚纳群岛。----开始攻击东条规定的绝对国防圈。

在马里亚纳海战中,小泽治三郎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再次遭到惨败,陆军飞机损失殆尽。绝望的日本中太平洋舰队司令南云忠一在陆上剖腹。

7月9日,美军占领军事要地塞班岛。B-29轰炸机群开始直接空袭日本本土。战场上的连续失败,加剧了国内反对势力的倒阁风潮。

7月18日,失去了天皇信任的的东条英机召开了最后一次内阁会议后,向木户幸一大臣递交了首相辞职书。同日,他辞去参谋总长之职(梅津美治郎大将同日接任),并陆续辞去陆军大臣、内务大臣、军需大臣之职,转入预备役。22日,他向全国正式宣布辞去首相的职务。

1944年12月,东条英机秘密接受裕仁天皇的指令,和特务头子土肥原一起进入中国实施“向日葵行动”。

头号战犯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11日,东条英机被美英等国列入日本头号战犯。

当时,被排在第一批甲级战犯通缉名单最上面中的东条英机看到院子外面的盟军警察进入住所,便用当年希特勒赠送给他的瓦尔特自动手枪向心脏开枪(几天前,东条英机曾让自己的私人医生用炭笔在自己胸口的心脏部位画了一个酒杯大小的圆圈),但由于是左撇子且心脏畸形的原因,子弹打偏了,洞穿了肺部。

当美国大兵冲入室内时,东条英机已经濒临死亡,美国人输血救活了东条后,东条说自己朝心脏开枪自杀是为了“让别人能够看清楚自己的脸,从而知道他已经死了”。但是对他这种选择用抢自杀而并没有采用刨腹自杀的行为,日本国民认为----这只是一个已经失去了信用,被抛弃了的家伙的最后耻辱而已。

三个月后,伤愈出院的东条英机被直接送入了日本东京巢鸭监狱。

1948年11月12日,东条英机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犯有发动战争,侵略别国等罪行判处死刑;1948年12月23日被执行绞刑。

东条英机的尸体被焚烧后美国大兵将其骨灰抛入大海,但当时负责焚尸的三文字、飞田和市川三个人并未将骨灰全部装入箱子让美军带走。之后,三文字、飞田和市川来到松井石根修建的兴亚观音寺,把东条英机剩余部分骨灰交给伊丹夫妇,伊丹夫妇将其秘密保管起来。10年后,东条英机的灵位被供奉在日本靖国神社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