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节节败退
1942年6月,日本在和美军进行的中途岛海战经历惨败之后,日本从此便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争的战略主动权,之后,日美两国进行了短暂的战略相持。
到了1943年,实力已经占优的美国海军便开始了对日本的战略反攻。
1943年6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下达攻取马绍尔群岛的指令。之后,美国海军太平洋联合舰队便在马绍尔群岛海战中再次重创了日本海军。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重新打开中印交通线,中美两军联合发动了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到44年7月攻克密支那为止,日军被彻底赶出缅甸北部,战役取得彻底胜利。----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
1943年11月,美军发起吉尔伯特群岛战役(代号“电流行动”)并最终完全占领了塔拉瓦等岛屿。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英美三国首脑在开罗召开会议,并签订了《开罗宣言》,确认同盟国要一致联合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在美国咄咄逼人的强力反攻之下,日本难以支持,节节败退,狼狈不堪。到了1944年,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已经完全被美国所掌控了。
1944年1月至2月,美军连续组织“燧发枪”和“法警”作战,夺取了夸贾林、罗伊岛—那慕尔岛、埃尼威托克诸环礁,为下一步攻马里亚纳群岛创造了条件。在作战中,美军与塔拉瓦战役时相比,技战术水平有了巨大飞跃,尤其参战各军兵种之间的配合协同,完美默契,堪称经典。同时美军还总结出了著名的“蛙跳”战术。
1944年3月,美军决定实施夺取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美军共投入包括航母15艘、护航航母14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25艘、驱逐舰180艘、潜艇35艘在内的600余舰艇,飞机2000架,地面部队四个师又一个旅,15万人。战役密语代号“征粮者”。6月15日,根据预定计划,美军在塞班岛组织两栖登陆作战。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出动以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为首的舰队应战,共有9艘航母(共搭载舰载机439架)、5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
6月19日,双方舰队在马里亚纳西部海域遭遇,爆发了激烈海战(日方将此役称为“马里亚纳海战”,美军称为“菲律宾海海战”)。日军投入了联合舰队的全部主力舰只和大部分岸基航空兵,原想一举扭转战局,不料又以惨败而告终。
这次海战,美军仅2艘航母、2艘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受轻伤,无一艘军舰沉没,舰载机损失117架。日军被击沉航母3艘、油船2艘,被击伤航母3艘、战列舰、巡洋舰和油船各1艘,舰载机损失404架,占全部舰载机的92%;岸基飞机损失247架,几乎全军覆没;此外日军出动的36艘潜艇也被击沉20艘。虽然日本联合舰队侥幸逃脱了被全部歼灭的命运,但飞机和飞行员的损失,日军在短时期里是无法补充的。
经此一战,日军可以说其海军的核心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随之彻底落入美军之手,从此后,日军舰队失去了远洋作战的空中支援,使日军在以后的战争中更为被动和困难,而美军则取得了战略主动和战区制海权、制空权,能够从容选择下一个进攻的目标,获得了更大的战略主动。
在马里亚纳群岛历时三个月的登陆作战中,美军先后攻占了塞班岛、关岛和提尼安岛,并基本全歼了三个岛的守备部队约七万余人,导致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态势严重恶化,大本营规定的“绝对国防圈”由于核心地区的丧失而面临崩溃,日本本土将遭到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美军B—29轰炸机的直接空袭,并使美军获得了在中太平洋上继续进军的前进基地。
马里亚纳群岛的失陷,极大震撼了日本,加剧了其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对发动战争的东条内阁不信任和反感情绪高涨,在国内的巨大压力下,1944年7月,东条英机和日本东条内阁于该战役进行中下台。
1944年6月16日,美军30架B—29轰炸机从中国的成都机场起飞飞临日本上空,猛烈轰炸了日本九州。
从此战火直接烧到了日本本土,这样的战略轰炸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日本主要城市除京都、奈良等外均被摧毁。
日本城市居民中总计有850万人逃往农村,工厂工人的缺勤率到1945年7月已达49%。
此时,日本的战时经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炼油工业生产下降83%;飞机引擎生产下降了75%;飞机机体生产下降了60%;电子装备生产下降了70%;全日本600多家主要军事工厂不是炸毁就是遭到严重破坏。
此时,稍具战争常识的人都清楚----日本的败相已现!离彻底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