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天子李晔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天子李晔
李弘益原本还有些忐忑激动,等走到紫宸殿外,心里反而平静了下来。和曹用行、张琏两人不同,他可不觉得皇帝召见是多么大的荣耀,反而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挣出来的,皇帝是该要感谢自己。
李弘益尊重李晔,也仅仅是因为他是大唐的皇帝,是这个国家的代表,而不是谄媚于权力。他热爱的是伟大的唐朝,更崇拜唐太宗那样的伟大君主,对于李晔,说实在的,他内心里还有些怜悯。
殿内有太监拖着长音:“宣齐国公徐彦若、河西节度使李弘益、河西节度副使曹用行、泾原节度使张琏觐见!”声音不带丝毫感情,似乎还有些轻佻。
徐彦若回头低声说:“天子面前,三位要注意礼仪。”说着带头跨过门槛,走进殿内。
与李弘益想象的不同,李晔并未坐在高高的龙床之上,而是很随意地立在台前的几案后。徐彦若当先下跪,李弘益等人不得不跟着一起下跪,高呼:“臣等见过陛下!”
李弘益低着头,努力地再次调整了心态,听见一个略显疲惫的声音说:“诸卿请起!”于是他跟着站了起来。
皇帝面前,大唐的臣子是可以跪坐的,要到了北宋之后,赵匡胤为了皇家威严,才废除了坐礼,要求百官站立觐见。
徐彦若和张琏在一侧坐下,李弘益则和曹用行在另一侧坐下。这时李弘益才注意到,皇帝身边还站着两名太监,不远处的几案边,还跪坐着两名官员,手拿着笔,看样子是记录起居注的官员了。
李晔也坐了下来,看着李弘益和曹用行,笑了起来,说:“李、曹二位卿家,朕还是第一次见到河西镇的两位,果真年轻,是我大唐的俊杰啊!”他还不到三十岁,面容憔悴,看上去很是苍老。
李弘益看李晔也未戴着那种十二珠冕旒冠,穿一身赤黄常服袍子,头带黑色折上头巾,九环带子,六合皮靴,除了服色用料,看上去很是家常而且接地气,心里多了一分好感。
他连忙说:“微臣出生西北,自幼便听父母教导,一心只为大唐,愿为陛下、为天下入死不辞!”李晔笑得有些开心,他见李弘益面带书卷气,热切勃发,再想到他为了自己一年两次出兵,愈发地对李弘益有了好感。
削弱藩镇,是李晔当上皇帝来一直致力的,当初为了不使归义军再现当年张议潮的盛况,他不得不接受了徐彦若的进言,拆分重建河西镇,让李弘益出任节度使,事实上他还是有些不满的。
只是李弘益一直以来都很听话,若是河西能够为自己所用,李晔也愿意像对待郭子仪那样对待李弘益,当然前提是李弘益必须忠心于自己,不能像李克用那样桀骜跋扈,更不能像李茂贞那样有异心。
他对于李弘益的发家史很有兴趣,毕竟五年前的归义军,只有三州之地,实力弱小,龟缩孤悬在西北,能够苟延残喘就不错了。
李弘益见天子有兴趣,于是简单地将自己出任玉门关守将以来,与归义军三州心向大唐的将士一起,连续击败回鹘、达靼、龙家、温末、吐蕃,都讲了一遍。然后说:“微臣本是敦煌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然则归义军治下百姓,如臣一般,犹思念大唐,看见诸夷狄侵占汉家土地,心如火焚,乃与义士曹用行等诸人,披荆斩棘,自玉门关而起兵,如今北至居延海,南到祁连山,尽属我大唐矣!”
李晔连称“大善”,好奇地说:“李卿屡立大功,朕都记在心里,你收复河西故土,又协助长安,不能不赏。只是听闻徐相国言,朝廷封你凉国公,卿欲以此功劳相抵,求封张太保,可有这事?”
李弘益躬身说:“臣不过立了些微末功劳,哪能及当年太保之万一?臣自肃州东来,所下诸州,百姓莫不箪食壶浆,慨然流涕,都说三十余年复见汉家衣冠。臣不才,以为若非当年太保威名,只怕也不能一战而下!愿以功劳,恳求天子及朝廷,追封太保,则微臣无憾矣!”
李晔见他说的坚决,不禁动容:“我闻李卿乃张太保之外孙,太保忠心耿耿,是我大唐的忠臣!既然李卿有所请,徐相国,你意如何?”
徐彦若下拜说:“李弘益有大功,又有孝心一片,如此忠孝良臣,国家不可不赏。臣以为,追封太保为南阳郡王,上谥号曰‘武穆’。太保当年光复河西十一州四千余里土地,大破吐蕃诸夷,有扶持社稷之大功啊!
太保之功,不能被国家忘却。李弘益之功劳,朝廷亦须有赏。凉国公一爵,臣以为李使君不可推脱了!”
李晔点点头:“相国所言甚是!太保的功劳,朕和朝廷都记在心里,你亦有赏,不可推脱了!便封李卿为凉国公,曹卿协助有功,克己任劳,为开国敦煌县侯!”
曹用行大喜,他可没想到自己居然能混到个侯爵,而且还是从三品的开国县侯,当即感激涕零,出列下拜:“臣谢陛下恩赏,臣愿为陛下效死!”李弘益也下拜叩谢。
外公张议潮的太保,是在去世后追赠的,是“三公”之末,李弘益却觉得,以外公的功劳,在世时就应该封王,如今总算争取到了南阳郡王,他已经很是满足了。
只是谥号“武穆”,李弘益有些纠结。自诸葛亮以后,武将最高的谥号就是“忠武”,大唐到目前不过五个人,分别是尉迟恭、郭子仪、浑瑊、李晟和韦皋。
尉迟恭在唐初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又射杀李元吉,威逼高祖李渊,而郭子仪有再造大唐之功,浑瑊则在“奉天之难”破朱泚叛军,李晟防御吐蕃,在李弘益看来,这些人得到“忠武”谥号是当之无愧的。
唯独南康郡王韦皋,在他看来,这个人任剑南节度使,前后数次大破吐蕃,可以说是安史之乱后吐蕃最大的敌人。只是他在蜀为官多年,简直是个土皇帝,联合宦官等,强逼唐顺宗退位,制造了“二王八司马”事件,使得永贞革新失败。
李弘益觉得张议潮的功劳远比韦皋还大,若是韦皋都能得谥“忠武”,凭什么自己的外公就不行?不过一想到“武穆”,南宋的民族英雄岳飞就得此谥,而且大唐到现在为止,只有平定安史之乱的李光弼得了,他有些犹豫,最后还是无奈地接受了。
《逸周书.谥法释》云:“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武穆”也是个很好的上谥,很符合张议潮的生平。
对于凉国公一爵,李弘益并不重视,他对于朝廷对自己的重视和奖赏很高兴,却觉得远不如其他支持来得好,比如赏赐些金银,他也好给跟随自己出征作战一年的士兵发些饷银犒劳一番,这样才更实在嘛!
张琏却在一旁看得眼热,但是他却只有羡慕的份,毕竟原州实力太弱,守成尚且不足,何谈为国家开拓土地呢?
当然这些赏赐应该是皇帝与重臣们早就商议好的,只是要先给李弘益说个明白。李晔也没忘记了张琏,张钧父子二人一贯忠心,因此笑着说:“张卿这一次南来,亦有功劳。便将泾原镇改为彰义军。”
泾州被李茂贞占了,泾原节度使这个名号就有些不符实了,张琏也出列拜谢不已。唐宪宗时期,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被李晟之子李愬雪夜袭蔡州而平定。淮西又称彰义军,随着吴元济被俘,这个军号也被消除了。如今被李晔再次拿出来,赐给了张琏。
这个称号就有些意思了,李愬的封爵就是凉国公,跟李弘益一样。李弘益不相信朝廷中会无人知道这些典故,看向徐彦若和李晔时,更觉得其中颇有些深意。
李晔突然随口问:“李卿知道吉王否?”李弘益心中早有打算,估计了见到天子时会被问到什么问题,当下装傻地说:“哪个吉王?”
徐彦若在一旁“好心”地提示:“便是被王行瑜拥立的那个!”李弘益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个吉王啊!臣南下宁州时,才有所听闻。陛下恕臣冒昧,吉王是天家的儿子吗?”
李晔盯着李弘益看了一会儿,突然大笑:“吉王是朕的六兄,朕有七个皇子,都还年幼呢!”顿了一顿,问:“吉王被立为伪帝,李卿以为如何处置?”
李弘益心想:来了!于是说:“天家的事情,外臣不敢多言。臣年幼时,高堂过世,只有三个哥哥,由家慈抚养。家慈时常教导我等兄弟四人,要兄友弟恭,此孟子所言‘五伦十教’也,臣终不敢忘。陛下既然问起,外臣只有一句话:唐承汉制,以孝悌传世,吉王大约也是被王行瑜所逼迫,不得已而为之吧?如何处置,自当出自圣断!”
李晔想了一想,李弘益远在河西,从肃州打到凉州,也不过一年多,想来是不可能认识勾结吉王的。他对李弘益的一番话很是满意,说:“朕心里也是这般想的,兄弟友恭,吉王素来有贤名,既然是被王行瑜逼迫,便宽宥他吧!”
徐彦若带头,四人都呼“天子圣明!”李弘益微微缓了一口气,心想:吉王李保大概是不会有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