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一代奇才吕碧城> 章节目录> 04.一石激起千层浪

选择阅读主题:

04.一石激起千层浪

作者:花柚夏 | 发布时间 | 2017-11-30 | 字数:2581

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法国的若安达克含冤被处死,后来英军被彻底逐出法国,她的母亲请求教会重新审理女儿的案子,得到了平反,后来又由教皇封圣。只此,若安达克终于迎来了正义。

吕碧城钦佩若安达克的聪慧与勇谋,感叹她的不幸遭遇,为她最终的结局感到欣慰。

吕碧城当然知道,在与黑暗势力斗争的过程中,定然会遭到暗算、反对,甚至因某种言论引来祸事,但如果人人都明哲保身,谁来做第一个振臂高呼的人?

她希望这篇《满江红·感怀》可以成为一剂清醒针,叫醒麻木的女性,哪怕只是叫醒了一个,她也觉得值得。

吕碧城自由饱读诗书,年轻时就接触过西方的作品,深受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当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女权的风潮渐渐兴起,吕碧城可以说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人,这阙词正是她的发声之作。

初见英敛之时,与他交谈甚欢,二人的思想、看法不谋而合,吕碧城即兴所作的这阙词本来只是抒发心中积压了很久的想法,她还没有想好该以怎样的形式把她的志向公之于世。在她看来,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影响下,打破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这无疑是唱了一个大大的“反调”,她以为这条路上充满荆棘与坎坷。社会现实就像是一堵冰冷、坚硬的强,吕碧城总以为自己要花很大力气才能突破,她的工具就是笔下的文章与词作。担心手里的这件工具还是不够有冲击力,如果无法冲破这堵墙,她该有多失落。

气魄不等于鲁莽,她总想充分准备后再出手,在得知英敛之要把这阙词刊发时,吕碧城忐忑了一整天,坐在报社里做事情有点走神,工作并未出差错,但她的神色看起来有些不安。

英敛之在桌前伏案写稿,他们的桌子隔得很远,英敛之不时抬头看吕碧城,她的侧脸精致立体,坐在桌前身体前倾的弧度很好看,就像书中描写的那种不染世俗的女子,满身都是美好,一颦一笑都惹人沉醉。

英敛之看出了吕碧城神色中隐藏的不安,轻轻询问她是否在担心这阙词得不到民众的回应。英敛之就像是她的知己,哪怕她不言一语,也能准确了解她的心事。

吕碧城以为世上真有心有灵犀这回事,事实上,当一个人关注你、了解你、体贴你的时候,就能猜到你心中所想。

英敛之把这份关注拿捏得当,没有逾越半分,吕碧城才只以为是“心有灵犀”。如果,吕碧城也能除了才学与工作之外多关注英敛之,就一定可以察觉到他平静的外表下遮盖着如火的内心,那份情感正在炙热燃烧。

那天晚上,吕碧城沉沉睡去,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第二日天津城会因为“吕碧城”这个名字沸腾。

以她的才学、爱好,写一阙词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就像路上的石子一样普通。谁料想,这阙词见报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轰动,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二日,吕碧城来到报社,大门前围着一些人,他们手中拿着报纸,聚在一起讨论什么,吕碧城踏进报社大门,人群里传出一声“来了!来了!”,随后,他们都朝吕碧城蜂拥而来。

吕碧城有些讶异,内心有些许慌乱,但仍然面带笑容,沉着冷静应对。

这些人中,有其他报社的记者,有撰稿人,有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也有商界名流和社交名媛,他们见了吕碧城很兴奋,热情地发表自己对这阙词的看法,和吕碧城交谈妇女解放与女权的相关话题。

吕碧城从来没想过,在天津城会有这么多人和她一样,关注女性的地位问题,心系社会的发展。这些人的眼光清澈,似是一潭清水,是灰暗的社会情境里一抹难得的纯洁。

这些读词慕名而来的人,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

吕碧城永远忘不了那天的两个人,一个是穿着朴素、脸庞稚嫩的学生,学生代表的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承载的思想往往会影响今后的社风气。能有学生赞同她的思想,说明妇女地位和权益会迎来一片曙光。

另一个人是一位穿着精致、洋气的男性,一个在生意场上赚钱的男人关注妇女地位、女权等问题,说明男性对女性尊重,这个问题没有吕碧城预想的那么难。

她曾经认真思考,想要打破男尊女卑的陋习,高唱女权、妇女地位等问题,是否会遭到男性的一致抵抗。想要打破旧的规则或事物,最大的阻力往往是对面的利益群体。此事也不例外,如果女人和男人地位平等,赋予女人更多的权利和选择,男性的统治、利益等都会衰减,如此一来,她必然会被男性当做众矢之的。

以为男性会成为她推行新思想的重大阻力,没想到此文一发就有男性响应,这种喜悦感让吕碧城更加坚定了信念。

自古以来,人们常认为文人清高傲气。

文人有两种,一种是写出作品仅供抒发情怀、畅所欲言,自娱自乐、记录人生即可,这类文人的确满身傲气,不谄媚、不世俗、不逢迎。

另一种则是把作品展示给外人看。这类文人,或是期待文友知己能产生共鸣;或是期待读者能赞赏他的文笔与才学,从而提升名气;或是期待文中传达的某种思想得到人们的认可,叫醒沉睡的人们。很明显,吕碧城属于最后一种,她身上没有清高之气,她在揣摩,用怎样的方式和语句表达,才能让人们欣然接受她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她想逢迎和讨好人们,这不是低俗的谄媚,而是对民众的爱与呵护,她在乎民众的看法,考虑民众的感受。

吕碧城的才学与词作水平在年少时已小有名气,她和大姐、二姐被称为“淮南三吕,天下知名”。大姐吕惠如9岁能诗,工书善画,多年就任南京两江女子示范学校的校长,二姐吕美荪5岁读完《三字经》、《千字文》,11岁时能写《四书》命题文章,12岁能写格律诗,曾任北洋女子公学教习,奉天女子学堂教务长,以及女子美术学校校长。

吕碧城从年少时就有了名气,名利对她来说都不是写作的目的,她想要的不是别人把她当做偶像追捧、崇拜,而是真正认同她的思想。

这阙《满江红·感怀》带来的反响巨大,吕碧城欣喜若狂,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新思想传播下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丝丝春风,亦能把新思想吹遍全国。

清风挽月,步步生莲,人生有太多的路口,每个路口走下去都是新的人生。很庆幸,吕碧城找到了最光辉的路口,前方的路一片光明。

她不再是在山西懵懂不知事的天真孩童,不再是因父亲离开而束手无策的可怜少女,不再是寄居舅舅家的平常女子,如今的她,已经成了天津城炙手可热的人物,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人物。

蜕变是痛的,但重生后的朝气和美好让人觉得一切都值得。还记得从舅舅家私自奔上火车的匆忙场景吗?还记得在火车上没钱、没盥洗用品的窘迫吗?回首往昔,那些都是命运给的台阶,抬起双脚,一步步向上攀爬,总会得到高处的果实。

未来的路多远?大抵如星光所及之处一般广阔。吕碧城已经做好了探索人生的准备了,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一生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