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六十九章 再战达靼

选择阅读主题:

第六十九章 再战达靼

作者:昭阳大渊献 | 发布时间 | 2017-11-06 | 字数:3058

达靼,靺鞨之遗种,本在奚、契丹之东北,后为契丹所攻,而部族分散,或属契丹,或属渤海,别部散居阴山者,自号达靼。

阴山达靼曾反抗回鹘汗国的统治,后来回鹘汗国灭亡,回鹘大部向南、向西迁徙,达靼人趁势占据了回鹘人留下来的漠北、漠南的广阔草原。

其中的一支,因主要在燕然山的鄂尔浑河、色楞格河以西活动,也被称为河西达靼。达靼部再过三四百年,就变成了塔塔儿部,也就是被成吉思汗征服并组建成的蒙古共同体中的一部。

如今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就曾招募数万漠南达靼为军,为己所用。李弘益虽然一直对北方的蒙古高原很是上心,可毕竟实力有限,还派不出探子前往收集情报,他所得知的消息,大多来自商队。

达靼号称三十姓,又号称九姓,他们本身没有记事的习惯,离中原王朝又太远,因此能够得到的情报实在过于模糊。

比如李弘益甚至不知道上一次被自己打跑的那两部达靼属于什么部族,就连最常与他们接触的特耶乌部回鹘人,也只是用达靼来称呼。

情报不准确,李弘益依旧敢往前冲,是因为他知道一些历史,五代十国乃至宋朝,面对的北方民族如契丹、女真等,都是起源于东北;至于蒙古,还有三四百年的时间才会崛起,现在他们的祖先室韦还在契丹人的压迫统治之下,游荡在大兴安岭北部呢。

达靼人或许个人很是武勇,但是如同历史上大多的草原民族一样,此时还是一盘散沙,在未被一个强有力的大人物或者大势力聚在一起时,并不是那么可怕。

李弘益穿越而来,也算是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回鹘汗国被大唐联手黠戛斯给灭了,他们留下的权力真空尚未被其余部落所掌控,未来中原王朝的大敌契丹,依旧缩在辽河流域,还要一百多年才能崛起。

也正是靠着并不算十分清楚的历史记忆,结合能够了解到的天下形势,李弘益打起达靼来才如此毫无压力。

他带着全员上马的部队,经福禄县西北,越过长城的缺口,经过了白亭海,稍事休整,便折向东北,沿着弱水,直朝居延海扑去。

特耶乌等回鹘头领远远地迎接了上来,一看到李弘益,便放声大哭,仿佛是一个被抢了食的小孩在父亲面前哭诉一般。

特耶乌不能不哭啊,如今已是六七月间,正是居延海旁水草丰美、牛羊养膘的好时候,哪知从东边来了一支数万人的达靼部落,从居延海东面绕到南边,再次赶走了回鹘牧民,强占了这一片草原。

特耶乌如今隐隐是大泽到居延海这一片的回鹘人的首领,他跟随李弘益打了几次仗,心里有了底气,当即纠集了周围十多个小部族,凑了近万余骑,想要夺回草场。

大概是南下的久了,当年威风不可一世的回鹘汗国的消亡,也带走了这些沙州回鹘的武力和勇气,被达靼人边退边射,猛攻侧翼,竟然大败了一场,折损了两三千人马,甚至有三个回鹘部落的妇孺连带着牛羊都被抢了去,男丁被屠得只跑出来十余人。

无奈之下,他想到了李弘益,连忙派人言辞谦卑地求救,只盼望李弘益早日前来,为他们做主。

李弘益好生安慰了众头领,豪气地说:“不就是一帮达靼野人么?尔回鹘各部,亦是大唐子民,本官身为肃州防御使,保护大唐子民,乃是责任!待我大军休整两日,便前去给你们讨回个公道!”

回鹘头领个个大喜,他们见识过当初李弘益带兵横扫居延海的威风,顿时觉得有了依仗和底气,不待李弘益开口,便纷纷送来了牛羊充作军粮,又派出了部众,前来听令。

居延海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近二十个回鹘部落,李弘益前后数次前来,也只有特耶乌等七八个部落听从他的号令,其余部落都持着观望的态度。这一次达靼人再次入侵,他们总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紧抱李弘益的大腿,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李弘益在帐中询问了一番,得知他离开以后,玉门关那里的互市仍旧在春秋两季各开一次,平日里回鹘人若有需求,也会前往玉门关贸易,这才放下心来。

其实去玉门关,对于居延海这里来说,有些舍近求远了,毕竟肃州酒泉城更近一些。可惜的是,肃州北部大多是荒漠,除了白亭海一带,实在不利于长途跋涉。反而不如西南而下,沿着草原一路到大泽,前往玉门关更方便一些。

说起来,居延海其实是划分在大唐的甘州境内的。可惜与原本肃州龙家、瓜州归义军一样,三家势力对北方的草原一向缺乏控制力,基本都在长城以南附近活动,李弘益打着肃州防御使的旗号,来管甘州北方的事情,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反正是谁先把手伸过来,谁就在这里当家作主。

随着远退到居延海西南数百里的各部回鹘派来的士兵纷纷赶来,两三万骑兵汇在一起,李弘益简单地将他们整合了一番,粗略训练了几日,便直接开拨,朝居延海东南而去。

在这几天,他派出的大批斥候小队四处探查,抓到了几个达靼牧民,细细一盘问,才知道为什么达靼人敢来居延海了。

原来更北面的漠南草原春夏之交,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群,遮蔽了太阳,扑向了一切可以看到的植被草场,将整个草原啃得光秃秃的。

没有了牧草,部落便无法生存。为了活命,这帮达靼人不得不驱赶着牛群羊群,向远离蝗灾的方向迁徙。

之前居延海一战,还是逃跑出去了一些达靼人,再加上来往游商所见所闻四处传播,草原的部众们都知道,居延海这里成了回鹘人的专属牧场,他们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是以都不敢前来。

这次的达靼部落远在阴山以北,为了躲避蝗灾,一路向西南而来,沿途与不少其他部落发生了冲突,后来得知居延海这一片广阔的草场,也顾不得许多,直接杀奔而来。

本来华夏大地,中原越向北方,游牧民族越是野蛮彪悍,他们的生存环境相比之下更为恶劣,因此也养成了坚韧、凶残的民族性格,与回鹘人交战,对他们而言,乃是为了生存,因此一战就将回鹘人杀得大败。

李弘益沉默了,他来自后世,并不清楚蝗灾的危害有多大,只是在读史书时,看到某某年某地蝗起,赤地千里,便只觉得一股凉气从后背升起。

据说蝗灾是发生在在天德军以北的方向,也不知道会不会延祸至居延海这里。他在心里默默祈祷,那些得了消息的回鹘头领更是大惊,对于草原时不时便爆发的蝗灾,他们远比李弘益等人印象更加深刻。

李弘益再三告诫,关于蝗灾的消息不得乱传,要知道在古代,人们对于蝗灾并不能给出科学的解释,于是附会到神鬼之说,李弘益还记得开元年初年,唐玄宗刚即位,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蝗灾,宰相姚崇力排众议,极力要求扑杀蝗虫,才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

而当时刚即位的唐玄宗因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集团,受禅于父亲李旦,成为大唐新任皇帝,以为这是上天的警告,竟不敢下令灭蝗,以为不祥。

西北地区常见蝗灾,李弘益在福禄县,就曾见百姓立祠,祭祀“蝗神”,这种民间的信仰无关民族,连回鹘人也信这一套。

听闻李弘益的要求,特耶乌一脸惶恐:“蝗神下凡,这是要灭了达靼人啊!神佛保佑,千万不要来我们居延海啊!”

回鹘头领们也一个个惊慌不定,李弘益连忙出言安慰:“蝗虫乃是天灾,天气干旱,便多有蝗灾。诸位不要惊慌,若真到了居延海…”他一咬牙:“归义军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尔等勿忧!”

他紧急派人前往肃州酒泉,通知谢重节,通报消息,请他做好准备。百般劝慰,安抚了众回鹘头领,然后说:“战事不能拖延了,加快行程,剿灭这一支达靼部。趁着蝗灾未到,叫牛羊多吃些草,养养膘,若真来时,速速撤离,再做计较!”

达靼部也正面临着生存危机,对于他们来说,任何一块暂时没有蝗灾蔓延的草场,都是保存自己生命的土地,绝对不能放弃。

对于回鹘人来说,他们在居延海附近已经生息了两代人,早已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园,更加不可能退让。

两方都是为了生存,没有退路,于是在李弘益的领导之下,回鹘联军终于在弱水边遇到了集合而来迎战的达靼部。

此次前来的达靼部,凑了万余骑兵,李弘益的联军兵力是对方的近两倍,双方略以小股骑兵互相试探了一番,便不再掩饰,直接冲杀了起来。

近五万人的混战,就此在居延海南蜿蜒而来的弱水旁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