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五十一章 重建玉门军

选择阅读主题:

第五十一章 重建玉门军

作者:昭阳大渊献 | 发布时间 | 2017-10-28 | 字数:3069

李弘益得以重新组建玉门军,有一个前提,是要将左神武军改组,在此基础上的重建。显然张承奉也知道,三个表哥掌控了归义军的文官大权,再多给李家一支军队,归义军就不姓张而改姓李了。

他只给了玉门军四千兵额,左神武军原本就有三千人,虽然抽调到玉门关数百,李弘益这里还是超标了。所以多余的兵马抽调了一部分补充入墨离军,剩余的五百余人,在敦煌城南新建了个甘泉守捉。

墨离军被曹用行看管了几天,张承奉便派出心腹前往接收,并调往敦煌整顿,然后前去左神武军原本的驻地,负责对沙州南方吐蕃的防御事务。

新泉军被调回重新打乱编制,大斗军因为中立,被派去了伊州对付西州回鹘。这一系列的动作,是在李弘愿的建议下进行的。

将左神武军交给李弘益,李家上下颇为放心。三个哥哥一直担任文官,粗通武事,是以左神武军的实力在整个归义军下属的六军排不上号,否则李弘愿也不会从羌人那里借兵了。

一家之中,不能全都是文官。大唐不像宋朝,没有经过五代十国的混乱,从皇帝到文官,对武将那么防备。唐朝原本就有出将入相的华夏传统,是以李弘益任武职,并非是自甘下贱。

李弘益现在的头衔是玉门军都指挥使、侍御史、游击将军,当然这些官职、勋爵还需要长安那边认可。只是如今朝廷对藩镇失去了掌控,一般的请求大抵是会同意的。

过了足足近一个月,李弘益多次派人催促,左神武军才慢腾腾地赶到玉门关。李弘益心中恼怒,他还以为左神武军的军官士卒个个都如同伍时杰这般精锐呢,到了校场一看,才知道原来大哥李弘愿对自己是多么的好!

前来的军士不足两千,大约只有一千五百人,很显然,李弘益的大哥李弘愿吃空饷了。看着拖拖拉拉捱到三声号响才集合完毕的左神武军,李弘益的脸拉得老长。那些军官士兵也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校场上一千五百名原玉门守捉的士兵,早就站得整整齐齐的了。

毕竟是第一次操练,还没有人迟到。唐朝的选兵标准,要求是平民子弟,家中宽裕、丁口众多、身强体壮。因为在唐人看来,当兵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为国家尽义务。

或许中原地区这种严格的标准已经不再是硬性要求了,但是归义军毕竟失陷吐蕃近百年,张议潮复归大唐之后,为了清扫胡俗,重振唐风,还是按照天宝年间的府兵标准选兵的。

这些士兵都是良家子弟,家中兄弟较多,家境也还算宽裕,只是在沙州南方待久了,那些羌人又老实,至于吐蕃,早已经衰落,多年不经战阵,都有些松懈了。

新来的左神武军还是按照原先的方式进行操练,李弘益的眉头渐渐松开,这些士兵只是轻闲久了,又被大哥李弘愿好吃好喝供养着,渐渐生了些富贵懒散气,基本的操练还是能完成的。

只操练了一上午,李弘益将众将召集,开始了军官的任命。曹用行自然是都指挥副使,董一元为都虞侯,掌军纪纠察;林大端为都教练使,掌军事操练。

分左右两营,左营为步兵营,营统领为伍时杰;右营为骑兵营,营统领为周成。营统领一职是李弘益新创,他甚至想把自己的都指挥使也给改了,毕竟称呼起来太麻烦了。

都指挥使就是都知兵马使,都知兵马使这个称呼比较怀旧一些,比如先前墨离军的马孝乾,这家伙当天夜里逃走,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至于都指挥使,是从中原传来的,李弘益便跟着用了。

李弘愿考虑得周到,原本左神武军的高层军官,都被他安排到了别处,显然是不想给弟弟添麻烦,好叫他快速地掌控这一支军队。

李弘益现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设立玉门军的编制,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自然没有人会闲得来挑事。

左营两千人,分成十都,其中有两个火炮都共四百人,负责操控六十门虎蹲炮。虎蹲炮轻便,若熟练时,三四个人就可以操纵一门,只是目前李弘益手下熟练炮手实在太少,还需要训练时日才能派上用场。

步兵每一都二百人,其中刀盾手四十人,长枪手二十人,弓弩手一百余人,每都分两门虎蹲炮,十人看管操作,再加上玉门关两大特有兵种掷弹兵二十人,以及传令、掌旗、司号、将虞侯、押官、承局等低级军官。

每都分马八十匹,这些不是战马,只能算是第三等的走马,也叫挽马,是负责驮运虎蹲炮、火药包、石弹包、火药罐等的。

又有大车十架,若遇野战时,可以将一侧的车板拆下,连接在一起当作围挡。这种马车很好制作,只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改造一番就可以。

右营骑兵两千,缺额缺得厉害,没办法,李弘益准备忽悠回鹘人。他以前不敢用回鹘人,是因为自己手下汉人士兵太少,如今有了左神武军的加入,他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对方会喧宾夺主了。

重编完毕后,那些原本有些担心的左神武军下级军官个个欢喜不已。他们原本大多是都头一级,现如今玉门军一都二百人,比其他军一都一百人多了一倍,虽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继续担任都头,总体来说,他们实力掌握的兵力只多不少。

再高一级的军官,也能混个营副统领,手下能调动两个都,对于都头以上的军官,他们的权力是实实在在地扩大了。

李弘益这也是无奈之举,他手下可用之人实在太少,只能继续任用原左神武军的军官。只是普通士兵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李弘益以玉门守捉的选兵标准,重新测试挑选,刷下去五百人。

这些士兵原本就是步兵,转行做骑兵怕是有些困难,李弘益安排他们当辅兵,管理后勤,同时修改了训练大纲,实行“末位淘汰制”和“选进制”,准备每三个月举行一次演练排名,名次靠后的,就从正兵淘汰为辅兵,同时将辅兵训练成绩好的选进为正兵。

李弘益不懂古代的练兵方式,但是耐不住他喜欢读书,无论什么书都看得津津有味。他仔细研究了大唐的府兵制,欣喜地发现与自己的看法不谋而合。

在李弘益看来,练将不如练兵,只要士兵军纪严明,各项战术动作训练到位,换了任何一个将领或者军官,都能够如臂使指,那么这就可以说是一支强军了。

按照这个思路,再联想后世的一些知识,李弘益对先前制定的训练大纲修订了一番,然后开始了第二次大练兵。

依旧是站军姿、前后左右身转、正步走、两人成排三人成行、整理内务、凡事都要排队、有事先打报告这老一套。

对此那些原左神武军的军官很有疑惑和怨言,只觉得自家这位李指挥使是在纸上谈兵了。倒是林大端等人对此深有体会,他身为都教练使,严格按照要求,训练着这帮懒散惯了的新人们。

只过了不到十天,依旧是每日训练,成效便很明显地看出来了,新人士兵们一扫懒散之气,变得纪律严明,动作齐整有肃,叫那些军官们欣喜不已。

还是有一点,仍然叫他们暗自抱怨不堪,那就是身为军官,他们也必须跟着整理内务,李弘益削减了部分高级军官的侍卫人数,一切都要他们亲自动手,这让那些人很是郁闷。但是看到从李弘益到周成等人,全部如此,他们也没什么话可说了。

林大端在训练中一直观察,好容易凑齐了五十人,开始练习陌刀。李弘益去信晋昌县,送了一大笔钱,请二哥李弘定帮忙打造陌刀,玉门关太小,铁匠没有相应的技术,况且陌刀的工艺复杂,不是那么容易就打造出来的。

这个事在李弘益还是瓜州长史的时候就受过委托,事先已经找好了会打造陌刀的铁匠,当即开工,要求打造五十柄陌刀来。

林大端那里目前是拿不到趁手武器的,只能先做其他训练。特耶乌等小部落头领带着钱财心满意足地回到居延海附近后,李弘益又派了缅播高前去,准备利用他的无耻和大忽悠,招一批回鹘骑兵补充进来。

缅播高吹得天花乱坠,总算带回了一批回鹘人,将周成的骑兵营补充满额,高高兴兴地开始了训练。

粗训了两个月,眼看到了九月,李弘益不想再等了。当初张承奉说出“东取河兰,西扫瀚海,北定燕然,南平羌蕃”的豪言,在座的只有李弘益时真正动了心。

张承奉有进取之心,这对他来说是好事。他一直想东进打通前往长安的方向,毕竟来到大唐,如果连长安都看不上一眼,岂不是白来了一趟?

上次从回鹘借兵,有些部落推脱,看来还是当初居延海一战的实力展露得不够,必须叫这些回鹘人知道,西北地区这一块土地,到底是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