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完工
感慨完毕之后,李弘益继续投入到了繁琐的工作中去。哪怕他再慷慨激昂,心怀壮志,以自己目前的实力,还是得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李弘益的鞭打起了效果,虽然缅播部和合罗川部的部民见了面,还是彼此怒视,却再也不敢随便动手斗殴了。
对于缅播部来说,李校尉已经是很够意思了。以前他们在大泽北追逐着水草放牧,生活物资全靠偶尔经过的商队,或者驱赶着牛羊南下汉人的城池交易,然后被那些奸诈的商人们欺骗。
投靠了李弘益、来到了玉门关之后,李弘益通过曹家和本家,四处联系大族,这些人才是消费牛羊的主力。
牛羊以公道的价格卖了出去,换回了成车的粮食、大批的布匹、茶叶和食盐,还有其他生活的必需品。
很多人第一次安全而随意地走进了汉人的城市,虽然玉门关只是个小小的关隘。
倘若有钱,可以去寻一处小饭馆,有菜有酒,多么惬意!或者去城南的那两处暗娼,虽然要排队,总是能找个地方真正泻火不是?
缅播部的部民们过得很快活,虽然每日里很是劳累,却比合罗川部那帮人强多了,至少李弘益给他们发工钱,十日一结,三日一轮休。
在混凝土夹墙里夯黄土实在是个力气活,李弘益安排了大半的人手,混凝土浇筑起一层,便夯实一层黄土。
回鹘人要出力气,就要吃肉吃盐,所以工地上宰杀羊是愈发得勤了。得自合罗川部的羊群大约有两千多口,卖掉了一些,还剩下一千来只。
为了保护大泽旁的草场,李弘益给管理伙食的军头下了命令,是以两三天就要宰杀掉一批,整个玉门关的羊肉价格迅速地跌落下来。
关内人口少,消费能力不足,但是有众多的商队来往,颇能吃掉不少。缅播骨都被吓到了,他活了五十多岁,还是第一次放开了这么吃肉。
他觉得李弘益不是牧民,不知道游牧部族的苦,于是壮了胆前去劝阻。李弘益还盘算着吃掉缅播部的羊群呢,哪里会听他的。
曹用利回到敦煌,很快便有一支三百人的庄丁来到了玉门关。索勋那里不曾开口,他和李弘愿一商量,抽调了两家军中的精锐,以退伍护卫的名义,送到了玉门关。
曹家出的人多,带队的也是一名都头,名叫林大端。带着人马前来之后,先拜见了李弘益,将指挥权交给他。
李弘益大喜,他一直是提心吊胆,玉门关前后来的人,加起来不过六百,合罗川部和缅播部虽小,也有七百号人了,他对这帮回鹘内心里还是不完全信任的,现在多了三百名手下,他总算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随着李、曹两家加大了对玉门关的投入和支持,小小的玉门关陡然间变得繁华起来,来往的行商队伍,最多时竟有上千头骆驼驻扎在关外。
不得已,李弘益又四处收购饲料,小小的赚了一笔钱财。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着,曹用行的玻璃作坊经过十天左右的磨合,产量渐渐上去,日产玻璃镜子近百面,只是苦于场地太小,无法继续扩大了。
李府管家景伯的弟弟被派了来,这是个三十多岁的精干中年人,名叫李景谅,原本是专门负责李家在甘泉水周边的十来个小农庄。
李弘益抽出时间,亲自教他配制火药,然后把火药作坊交给了他。这个人是大哥亲自挑选的,绝对可靠。至于景伯的儿子,则交给了另外一个任务。
关外的城墙地基已经全部浇筑完毕,东侧一段,已经修到了两丈高。当初曹用利和李弘定给出了建议,既然要筑城墙,便直接修到位,所以李弘益准备修到三丈。
相应地,边长也扩到了两里半,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本的预算。好在玻璃作坊一直售卖,曹用利和李弘愿那里,又送来了三十万贯。
李弘益找到曹用行,赞叹地说:“九郎,真没想到,你曹家这么有钱!”曹用行现在基本不亲自动手了,只是他一旁指导当监工。
他得意地说:“那是,你们李家也是家大业大,咱们就不要互相吹捧了!”顿了顿,说:“十一郎可还记得尉迟毗苏摩?”
“是上次咱们救的那个于阗商人?”
“正是!十一郎果然好记性!这个人找到了我,说是想要拿到于阗国的玻璃镜子的专营。要不你和他谈一谈?”
李弘益惊讶地问:“他怎么会找上你来?你们认识?”
曹用行嘿嘿笑着说:“家中有个姑姑嫁给了当今于阗国主尉迟萨格玛依。那个尉迟毗苏摩托了一大圈的关系,找到我来了!”
李弘益更加惊讶:“还真想不到啊!于阗国不是塞种人么?你们曹家与胡人联姻,怪不得四哥如此豪爽啊!”
曹用行涨红了脸:“那个…我们曹家祖上是从西域那边过来的。”李弘益诧异地说:“是‘昭武九姓’的曹家吗?原来如此!”
安史之乱后,安西四镇落入了吐蕃之后,四镇之一的于阗,乘着张议潮沙州起兵,摆脱了吐蕃的统治,重新建立起了地方政权。
自汉朝始,中国史书便有于阗国的记载。于阗国主自号“位持”,应该是吐火罗语,具体意思已经不可考,大约是类似于中原“皇帝、国王”、草原“可汗”之类的称呼。后来于阗国王族便以“尉迟”为姓,信仰佛教,一向与中原王朝亲近。
至于“昭武九姓”,最早也是见于《汉书》,他们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后来匈奴崛起,月氏人被赶到了中亚的河中地区,有康、安、曹、史、米、石、何、穆九大姓。
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史思明便是九姓中的两个,没想到沙州曹家居然也是昭武九姓之一。
多亏了这具身体的前任爱读书,李弘益才会知道这许多。他不住地摇头,唏嘘不已。
怪不得曹用利看起来还有些胡人的模样,只是曹用行这里,已经完全看不出来,跟中原的汉人已是相差无异了!
看到李弘益摇头感慨,曹用行会错了意。他涨红了脸,气呼呼地说:“十一郎,我知你凉州李家乃是陇右李氏的一支,与圣天子同出一脉。我曹家祖上虽是粟特人,可是久居中原,早把自己当做唐人了!你难道看不起胡人吗?”
李弘益哑然失笑,亲密地搂着他的肩膀:“曹九郎,你这话便见外了!本朝太宗为‘天可汗’,胸怀广阔,我虽然不能比,却也从不拿另眼看人。咱们都是唐人,我怎会有歧视之意呢?”
曹用行欢喜地笑到:“我便知道十一郎不会计较!”李弘益暗自流汗,他可是记得很清楚,对着回鹘人一口一个杂胡骂得起劲的就是这个曹九郎!
李弘益心里颇有些自豪,这便是大唐气象啊!胡人们削尖了脑袋想变成唐人,如沙州曹家这样的粟特人,在敦煌居住了怕不是有两三百年,早已经汉化了,可是曹用行心底依旧有些自卑的情绪,这说明万国仰慕大唐风啊!
他与曹用行相识了这么久,早已经当对方是亲兄弟一般,自然不会去计较这些了。
他和曹用行一起见了尉迟毗苏摩,这个小商人还是老样子。李弘益想起当初救了他一次,他送给自己一盒的珍珠,不由得笑着说:“咱们又见面了!”
尉迟毗苏摩心生感叹,只后悔当初应该多跟这个年轻的校尉攀谈几句的。玻璃镜子大部分其实都流到了长安方向,于阗国内也被几个商人带了一批。
他多方打听,得知是从玉门关得来的,找了几个小商人一起,求爷爷告奶奶,找到了曹家的关系,这一次特地前来。
李弘益觉得这个尉迟毗苏摩盘算的倒也十分精细,竟然知道要于阗国的专营权。他已经看过了账簿,问了几句,便定下了。
于阗不是个大国,把专营权交给毗苏摩,完全是看在曹家的面子上,以曹用利的意思,镜子在敦煌以西的专营权可都是他家的!
尉迟毗苏摩千恩万谢,他实在想不到,这件事居然就这么轻易地办成了,于是又给李弘益和曹用行送了一笔大礼。
玉门关外的城墙已经合拢,回鹘汉子们攀爬着脚手架,把一筐筐的混凝土倒进七八米高的木模板内,在另外一边,石碾被高高举起,重重落下,狠狠地砸在夹墙的黄土里。
从李弘益开始筑城,如今已过了近四个月,眼看着城墙已经修起了一半。不少商人们特意驻足,多呆了几天,远远地看着劳力们干活,啧啧惊叹不已。
玉门关东,一支百余人的队伍风尘仆仆地赶来,举着归义军的大旗。领头的是个四十多岁的儒生,一脸的怒容。
看到玉门关热火朝天的工地,他诧异地勒住了马,一名军官走上前来:“中丞,去关里歇歇脚吧?”
那人摇摇头:“你去问问这是怎么回事?”不一会儿那军官拍马回来:“玉门关新任守将是李家的十一郎,他发明了新材料,专门筑城,据说五月开始,现今已是这个模样了!”说完还赞叹了一声。
中丞叹了口气:“我自三月出发前往长安,不曾想居然有如此变化!”咬着牙:“朝廷怠慢忽视我归义军,咱们也该表现一番了!”
大喊一声“走”,带着人马,也不入关,绕道南城,径往晋昌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