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第一百五十二章 密道

作者:江海风尘 | 发布时间 | 2017-10-16 | 字数:3626

而在几日之后,新的总指挥产生了,照样是由木舒胡茨的人员担任,只是不知道为何,各村代表似乎有着说不出笑意,眼神彷彿在说‘想做总指挥就做吧,而且好好做,为“我们”的好处拼命’。

有了新的总指挥,仲秋后,一度延宕的战火再度展开。

战争持续进行,联军一方即使换上新的总指挥依旧照着原本规划的战术进行作战,利用新月型的战阵对乌尔村庄一方进行包夹,致使意图使用防御工事进行长期抗战的长保不得不不断抛弃防御工事,并将部队撤离。

没有几天的时间,原本因为内部问题而在木属安渚动弹不得的联军已经到了西关附近,其气势锐不可挡。

西关是乌尔村庄往西面的重要关卡,内部有五千乌尔村庄部队驻守,对联军而言是相当难以对付的敌人,却也是这次作战的第一战功,为此,在接近西关时联军选择了先行扎营思考作战,而不强势进攻。

然而联军这样稳扎稳打的作法却给了乌尔村庄可趁之机,在联军扎营当晚,乌尔村庄五千部队从西关正面出击,利用大量的长弓对联军营寨进行突袭,杀联军一方个措手不及,而后由西关后门直接撤退,只留下长保手中的六千部队进行防御。

这场作战虽然没有使联军有严重的伤亡,但对其士气的打击却是极大,隔日清晨联军一部份的部队急躁地向西关进攻,却由于没有协同作战而败下阵来,毕竟西关并非是一般的防御工事,是被妥善规画过的城寨,且此处南北两面都属于安渚村庄的防线,再使用包围战术是不明智的,联军只能选择正面突破。

本来以联军的数量,正面突破西关是一件简单的事,但由于是联军的缘故,所以部队中缺少长弓部队,又因为各村不想背负不积极的骂名,致使派出的多是较昂贵的重装部队,可偏偏这些重装部队只有装备昂贵,人员却训练不足,导致将近一万五千名的重装部队中,真正能在战场上被灵活应用的不过三千。

另外,不管是缺少长弓的掩护也好,漏洞百出的重装部队也好,全都是能在攻城战中扯后退的因素,加上联军彼此默契不佳,且或多或少存在着要木舒胡茨负责冲锋的气氛,致使在攻城上联军的进度十分不顺遂,伤亡往往是以五比一甚至六比一的方式呈现,攻击方损失惨重。

几天过去了,虽然长保于西关的抵抗力量越来越弱,但对于这种强势攻城的方式有意见的部队倒越来越多,明显是因为看到西关即将陷落,所以想先一步出手占得好位置,以免在分好处时处于下风,这也使彼此间的裂痕渐渐扩大。

然而纵使联军内的矛盾增大,可在战场上的火力却未曾衰弱,最终在一个接近秋末的夜晚,长保带着四千部队漏夜潜逃,将西关让给了联军。

西关一到手,安渚村庄的腹地便形同到手,只要再拿下中营,乌尔村庄的主村便在眼前,为了这值得庆祝的一步,联军于西关稍稍歇息,可这时从大后方却传来了坏消息──后勤被截断了,是乌尔村庄骑兵队做的好事。

实际上与北方人交战时,各村的物资被截时有所闻,乌尔村庄与北方人交战时物资一向都是借道那些北方人不愿攻击的大村庄,或是干脆拜托商人运送,绝对不会将后勤战线拉长的原因就在这里,而现在联军在深入安渚村庄后却犯了这样一个毛病。

联军一路往东前进,势如破竹,依赖的正是人数上的优势,而要维持大部队最重要的便是后勤资源,可现在由于战线拉太长,导致补给线变得又深又广,其结果就是给了骑兵容易抄截的优势,而这也进一步使在前线的部队不能再任意前进。

特别是乌属安渚曾经经过一次焦土作战,季节也正迈入冬季,根本没有多少补给能够供联军补充,这时再胡乱进攻可能会导致部队以极度疲倦的状态直接面对乌尔村庄——甚至安渚村庄加起来超过三万的部队同时夹击。

在战略上联军只有保持部队健康才能使安渚村庄继续隔岸观火,并以联军三万多的部队去压制乌尔村庄接近两万的部队才能够达成这场作战的目的,但如今却显得进退两难。

于这窘困之时,联军似乎能听见从隔了半个村庄的乌尔村庄内部传来的一阵阵骇人的号角声,反击的号角声。

乌尔村庄骑兵队潜入木属安渚已经多日,承袭北方人的作战方式,他们每次劫掠物资只取需要的量,并将其他不需要的部分烧掉,藉此加强骑兵队的续战力与灵活性。

面对乌尔村庄骑兵队的作法,于西关的联军有三个方案,其中之一便是要求西北各村增加援兵,当然,这只是尝试而已,联军从上到下都不对自家的村庄抱持希望,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各村相当热烈地讨论增加援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接着就没下文了。

至于第二个方法则是劝诱安渚村庄倒戈,只要安渚村庄变节,那么乌尔村庄将损失多达两万人的后援,使他们不得不正面与联军对抗,但这个方法也失败了,安渚村庄给了许多回应,可总结起来却是语焉不详,甚么也没说。

显然安渚村庄认为此时不管站到哪一方都没有好处,拨出七千人给乌尔村庄并且在防线上巡逻已经是最大的让步,此时一旦倒向联军又要出多少血谁也不知道,因此安渚村庄始终保持其偏乌尔村庄的立场而不作为。

前两项计画若成功将能有效地压制乌尔村庄骑兵队,迫使他们离开木属安渚,使后勤能够安全送达,而有了稳定的后勤支援,联军才能继续前进。

然而现在一切都落空了,联军不得不选择第三项作战,也就是先安内──派出部队去护卫补给线,并想办法将乌尔村庄骑兵队打倒,就算打不倒也得将其逼出大后方。

想当然耳,要围捕骑兵便要派出大量的部队,使其疲惫,并将其逼入死角进行决战,只有如此才能使基本上都是步兵的联军战胜这来无影去无踪的敌人。

可这项战术从一开始便遭受挫折,原因在于联军的部队中太多重装部队了,在对抗大量骑兵时重装部队能做到分割战场,但在追捕围剿时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在宽广且平坦的地形上,速度过慢的重装部队往往无法及时拦截骑兵,事实上当初乌尔村庄与北方人第一次交战时,若不是要避免狼育的部队被从后方追击,山部与鹰部的部队绝对不会任凭自己被重装部队纠缠,会早早远遁他处。

不过纵使重装部队再不管用,但让轻装部队去围捕骑兵则更加荒谬,因为没有足够防御力的轻装部队只会反过来成为骑兵队的猎物,为了弥补这两大缺陷,联军总指挥只好下令修复长保曾经使用过的防御工事,一步步形成包围网,以防乌尔村庄骑兵队再次进行骚扰。

随着时间经过,防御工事也逐步完善,包围网渐渐收缩,约莫在入冬之际,联军终于将骑兵队困在山中,为了永除心头之患,联军总指挥决定派遣一支部队进到山中剿灭这群骑兵。

众所皆知骑兵不擅长山地战,可不巧的是重装部队也不擅长山地战,背着成堆重装备爬山跟叫人去死的意义相差不远,毕竟在进入山区后要面对的问题中五百骑兵反而是小问题,真正麻烦的是地形与天候,特别是入冬后的山中气温忽高忽低,天气忽晴忽阴,谁也摸不准。

为此,联军打算特别指派了一支山地部队,准备对乌尔村庄骑兵队进行剿灭行动。

适应山地的部队各村都有,不少村庄均是从山中起家,像乌尔村庄这样从平地起家的村庄是个例外,但随着时间获得的平坦领地增加后,大多数村庄已经渐渐裁撤山地部队,如今还留有山地部队的村庄相当少,就算有也没有派到前线来──除了一个村庄。

杜华林村是大型的山村,且为了与同在山中的格拉墨村交战,整个村庄的部队或多或少都有受过山地战的训练,也因此在眼前的情况下,杜华林村的部队是最适合的人选。

杜华林村曾吃过乌尔村庄的亏,对这大好良机又怎么会放弃呢,更别说剿灭骑兵队绝对是一大战功,因此杜华林村的部队便接下了这重责大任,进入山中,旨在剿灭乌尔村庄骑兵队,报过去的一箭之仇。

时间回到秋末,乌尔村庄骑兵队接到命令进入联军大后方进行骚扰的同时,长保亦与军队所合作准备骑兵队的退场机制,因此他们遣人到了位于东都南方的格拉墨村扎营地。

乌尔村庄骑兵队是乌尔村庄的重要战略资产,用心栽培许久却只有五百人正规军与百人预备军,总计不过六百人,可纵使如此,这支骑兵队已经是南方世界最大规模而且训练与装备最完善的骑兵队,与其他村庄用来充数的骑兵队相比,这是支真正能够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的重要战力,于联军追杀安渚村庄时便能窥见其力量。

因此,在长保的计画中,骑兵队的撤退路线有两套剧本,第一套就是从安渚村庄的防线撤退,而第二套剧本则是藉着安渚村庄的旧山道撤退。

第一条路径对步兵来说较好进行包围,相对来说骑兵的骚扰时间便会相对缩短,对敌人也不会形成陷阱,是属于稳扎稳打的战术。

至于第二套从旧山道撤退则是一项有相当风险的策略,但利用安渚村庄过去在山中的密道撤退不仅可以使骑兵队骚扰后方的时间拉长,还可以造出骑兵队被困住的假象,藉以放松对方的警戒心。

在乌尔村庄不想为这场战斗投入太多牺牲时,长保认为第二套剧本是可以被考虑的,问题在于木舒胡茨有可能也知道有这条密道,因此必须多准备一支部队以防万一。

考虑到西北各村都有擅长山地战的部队,若乌尔村庄一方不准备擅长山地战的部队便容易遭到反制,毕竟山地战与平地战是相当不同的,于平地作战就算双方的训练再悬殊,只要短兵相接就会产生伤亡,纵使强如神殿卫队对抗野民杂牌军也一样,基本上是牺牲比的问题。

可山地战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偷袭、潜伏、生存竞赛,若有一方不擅长山地作战,那么将是胜者全拿,擅长者有时甚至连出手的必要都没有,只要将对方引入不该去的区域就能让敌人全灭,为此,乌尔村庄需要一支优秀的山地作战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