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第一百三十二章 崇拜

作者:江海风尘 | 发布时间 | 2017-10-16 | 字数:3742

一般来说面对这种情况各村会僵持许久,最终不了了之,让脚程快速的北方人顺利通过而不动作,不过这次并非如此。

在小村感到不平衡的言论下,河下游的大村很快就妥协了,愿意以比例抽调部队,使小村负担较小的风险。

大村的行为并非令人不解的谜团,河下游各村与西北、西南,乃至乌尔村庄这些战区中的村庄并不相同,他们完全远离这次的危机,也因此他们的顾虑与战区的村庄不同。

战区的村庄在被侵略的同时便有了自己的角色,之后只需要保存兵力便可,河下游的村庄则必须出兵,原因在于未来若南方人类世界要彼此争夺主导权之时,这些村庄可以避免被以‘漠不关心’这类说词攻击。试想要是敌人从自家门口经过却无动于衷,不就坐实了这项指控。

杜华林村因为被众人抓到把柄而不断被逼迫的情景历历在目,虽说河下游的村庄彼此是一个群体,不会受到那样严厉的伤害,但终究会因此丧失争夺主导权的权力。

因此不管如何,河下游的大村皆必须出兵,至于是赢是输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输了可以说是为了争夺主导权的必要损失,赢了自然更好,所以大村才会同意小村减少出兵数量,以防到最后关头只有自己出兵,提早妥协可以让小村帮忙分担兵源的耗损,反正就算分了功劳小村也翻不出甚么风浪。

于是乎,这次出兵行动较往常快上许多,在北方人往南走了四分之一的路程时,各村的联军已经逐渐聚集,打算仗西门直男形优势给予北方人迎头痛击。

‘首领,我们已经快走了三分之一的路段,如果对方想对我们动手,现在开始便是进入危险区域。’

一名北方骑兵看了看附近的地形向狼育提醒道,为了这场作战,他们已经从商人手中取得过许多版本的地图并加以研究,因此对此处的地形有着相当的认识。

狼育骑在马背上,并未以最快的速度奔驰,而是故意放缓速度好确认河下游村庄的动态。

‘别急,别怕,别乱,对方做甚么由他们去做,我们自会破除一切障碍。’

狼育以言语稳定军心,而这支部队只听狼育一言便不再多语,丝毫未有杂音,在河岸上静静前进有如无声风暴,使在远处观察的他村侦查兵暗自心惊。

有如预测般,当走入路程的前三分之一北方骑兵便受攻击,河下游村庄联军的先遣部队利用河岸堤防较高的特性以弓箭对北方人展开偷袭。

由于各村都知道北方人是使用弓箭作战,所以以弓箭居高临下进行偷袭时,不只乌尔村庄,所有人都会想到拉远距离是必要条件。

面对箭矢从河堤上不断射下,狼育并不向对敌方展开反击,而是二话不说率队跃入河中让马匹顺着水流向下游游去。

狼育此一战术是于接二连三吃了乌尔村庄长弓部队的亏才想出来的,而这小小的举动让河堤上的部队有些错愕,因为对方一旦进入河流的范围内弓箭的射程便不足了,就算射中了也会被甲胄所阻隔,发挥不了杀伤力。

可若拉近与骑兵的距离,势必会进入骑兵也能攻击己方的范围,所以联军绝对不会傻到自送性命。

因此本来对作战就不上心的部队很快失去战意,连箭矢也不想浪费,只在堤防上目送北方骑兵离去。

北方人骑着马往下游去,马在水中的泳速并不慢,比人的长跑速度还要快上那么一点,特别此处已经属于下游,水的流速渐缓,地势渐浅,所以对马并没有太大的负担。

事实上在北方一些教会饲养马的人甚至会时常带马去游泳,以减轻其每日奔跑的负担,且据说享有这等待遇的马在战场上也会表现得比其他马匹优异。

在河中过了一小段时间,狼育认为没有遭受攻击的危险了,便将部队重新带回河岸上,此时已经走了二分之一的路程,前方就是他们要渡河的浅滩,如果没有这浅滩却驭马强行渡河,恐怕到最后上岸的只有一千多匹马却找不到半个人。

而在联军一方,由于北方人的目标十分明显,因此他们早已在河岸的另一头布好阵势,这些部队多由矛兵方阵与长弓部队组成。

与战区的村庄喜好以重装甲或马车等难以活动的武器作战不同,河下游众村不管是哪种部队都为了适应地形而偏好轻装备,重装部队的编制极少,在北方蔚为风潮的马车他们也很少使用,作战部队多是山地游击部队、长矛部队以及水军。

另外在战术上,南方的部队也多不擅长正面作战,而是习惯诱敌深入再以他人难以适应的地形将对方分散,并加以歼灭,这类战术自然对不打算在河下游久待的北方人而言没甚么威胁性。

然而这并不表示北方人将通行无阻,眼前狼育要处理的问题就有一项,于河对岸那无数长矛所构成的方阵是骑兵的大敌。

骑兵的战术对于这种长矛方阵并非十分无力的,但只要方阵存在,其后方的弓箭部队就会无止尽地消耗骑兵的战力,特别是在这种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的地形,要解决这如林的长矛方阵更不知道要打到甚么时候。

面对这情况,狼育没有迟疑,直接将部队分成三等份,以前军、中军、后军的方式继续在浅滩上行进,直直冲往对岸的方阵。

北方人的行动让联军一方感到不对劲,可是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对方还有甚么办法突围,只是想到对方可能会强硬突围,于是让人摆好架式,预备撑住对方的冲击。

可是联军一方预料的突围并没有到来,骑兵的前军冲往方阵时仅仅是连射了两轮便跃入河中,往河岸两边前进,这举动使联军一方前几波的弓箭扑空。

接下来骑兵中军的举动更让联军傻眼,这群骑兵冲上前时速度忽然骤减,并干脆地离开坐骑,以步兵的身分掏出腰刀杀入长矛方阵之中,由于事出突然,加上武器长度过长,部队移动不便,使方阵没有办法应付这种情况。

且长矛多是用木头削成,南方木质又较软,面对北方人手上由战区各村所生产,质地优良的金属刀具自然是简单就被削成废柴。

而当前方方阵陷入混乱时,北方人的后军便发挥了他的功用,在狼育的带领下,骑兵们纷纷解下身上背负的短矛,一反北方人面对正规部队不冲锋的特性,抓紧机会冲入中军以肉搏开出的缝隙,迅速分割长矛方阵,并使藏在后方的长弓部队急于撤离而陷入混乱。

一时之间,联军先前一片看好的局势急转直下。

联军方阵被切开,无法形成保护伞,骑兵大量涌入追直捣后方的长弓部队,面对此情形,长弓部队只剩弃弓拔剑一途,但轻装部队碰上手持短矛,并以马匹的高速为助力的骑兵根本不堪一击。

骑兵呼啸而过切入阵内,只要瞧瞧他们手上多断成了两截的短矛,便可想见他们的武器与敌人接触的瞬间威力有多大,这等威力就算穿着重铠也绝对无法完全防御,更别说是临时弃弓换剑的轻装弓箭手。

特别的是,当进行冲锋后,这支部队竟然没有几个人落马,与在乌尔村庄北方战场出现的情景并不相同,而这正是狼育挑选狼部菁英部队的基本原则──手持短矛进行冲击后不落马。

与想出马鞍增加骑乘者在马上稳定性的乌尔村庄不同,北方人没有马鞍,他们在进行冲锋战术时完全是依靠个人的能力,而这种人即使在北方也是少之又少,不只要有优异的马术,更需要精壮的体格与过人的反应。因此即使是在人人都懂马术,而且长期处于战乱的北方大地上,这两千人也是难以取代的佼佼者。

回到战场上,随着长弓部队溃败,与长矛方阵缠斗的北方人也不恋战,利用没拿长矛就是跑得比较快的特色迅速后退,接着口哨一吹,他们的坐骑伙伴便纷纷赶到身边,载着北方人过河。

到此基本上大局已经完全底定,长矛方阵兵虽然几乎没有损失,但由于失去了长程攻击力,所以面对跑得快的骑兵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在骑射战术的威胁下撤退。

这场战斗最终的损失为骑兵死伤不到百人,而联军在各种攻击与意外中死去过千人作收,由于战损太过不成比例,且没有时间与物力再召集新的部队,因此河下游联军不再派出任何部队与北方人作战,就此两千骑兵可以说一点损伤都没有便穿过了河下游的区域。

狼育这次作战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在于其将危机化作转机,利用敌人的习惯性思维帮助己方获得胜利。

第一项习惯性思维是只有‘一条道路’,骑兵要到对岸就必须经过浅滩并攻破方阵,而要攻破方阵只有两种办法,也就是使用弓箭或是冲锋战术,而在水中两者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联军认为‘只要北方人想要上岸,就必须走这条路’。

然而狼育一方的看法是‘除非要攻击,否则可以不必在陆地上’,而这两种思维间的博弈就导致联军前几波的弓箭多数落空。

而在跃入水中的骑兵分散的方注意力时,狼育再次抓住对方的第二项习惯性思维‘骑兵不会下马作战’,当然,在真正看到骑兵下马后就会发现这是很愚蠢的想法,但在那之前联军确实有这样的想法。

联军忘了人拿弓就叫弓箭手,人穿重甲就叫重装部队,骑兵也不过就是人骑在马背上,所以在他们吸引力被水中的骑兵带走的同时,中队的骑兵已经在没有敌方弓箭手压力的情况下与矛兵近距离缠斗,并以下马后获得的兵种优势狠狠克制行动不便的长矛兵。

最后狼育所利用第三项的惯性思维是‘碰上正规部队,北方人不冲锋’的特性,实际上这项原则在北方人眼中应该是‘部队如果结构不够松散,士气不会溃散则不冲锋’,而部队松散且士气溃败通常出现在野民的部队中,所以才会让人认为北方人只对没战斗力的野民冲锋。

抓住敌方自以为的优势转变为己方的优势,狼育简易地利用基本的骑兵战术便将多于己方的部队逼退。不仅止于自身战力与狼崇拜,在战场上的临场反应使手下的人能够将性命交给他,也是狼育能够成为北方人领袖的原因之一。

在逼退联军后狼育与手下的军队更是加紧脚步前往野民堡垒的东侧,他要去看看乌尔村庄心底究竟在想些甚么,然而在一路上一股古怪的感觉一直在他心中挥之不去,原因在于河的上游似乎冲下来许许多多奇怪的东西,在那之中似乎还有自家战士的装备。

而就在狼育与部队一起远远看到木墙时,这股不快的感觉变得越来越强烈,直到他真正从河岸东侧看见木墙内侧时,连呼吸都屏住了。

狼育突然感觉头有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