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会稽山> 章节目录> 第八十八章 苦心、阴谋?
第八十八章 苦心、阴谋?
什么?周敬王亲近桃子、杞子二人,诛杀那么多朝中大夫,用重刑制造了那么多的冤案,搞得民怨沸腾,居然只是希望帮赵鞅一个忙!
宫女小东适时的出现,是为了躲避子朝的追杀,可是似乎又是周敬王安排的另外一个阴谋!
当今世上,除了周敬王自己之外,恐怕只有赵鞅一人能够明白他的苦心了。
大周王朝在失去了他的强盛之后,只留下了无可奈何和根深蒂固的顽疾,是的,大周王朝有着顽疾,很深,就是朝中世袭的家族政治。朝中的随便那个大夫,都凭借着其根深蒂固的家族权威,参与朝政,左右朝中大局,偏偏又在于这样干预朝政的大夫实在是太多了,使得大周王朝如同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垂垂老矣,毫无生机。
本来在中原的各个诸侯国中,开始所实行的都是世袭的家族政治,但是各个诸侯国为了争霸天下,又实行了一部分的改革,争相招揽人才,这些从他国流亡而来的新人,往往能使得朝政换发出新的面貌,在这发方面,吴国的故事很具有代表性。
曾经楚国大将子反诛杀了他的政敌申公巫臣一家,巫臣于是逃到了吴国,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并让他儿子做吴国的行人之官,与中原各国开通交往,吴国开始渐渐强大,并成为了楚国的心头之患。后来又一个叫伍子胥的人,他的家族同样在楚国被灭,于是也逃亡吴国,对吴国进行变革,教习吴国人战术,并于十年后,带领三万吴国大军,攻下吴国郢都。
也正因为这样,现在各国争相招揽人才,设法打压国内旧贵族,尤其是“县”这种行政单位的出现,使得不少诸侯的贵族势力得到了更一步的削弱。可是,在各国争相变法的时代,反倒是大周王朝,这个中原各个诸侯国的母国却变得得越来越是腐朽腐朽,严重而又森严的等级制度制约着这里的活力,从这个方面看,大周王朝的衰败,也是可以理解的。
此次赵鞅到洛阳是来谈判的,他明面上的对手就是那个新近崛起的吴国,可是在背后不知道还有多少暗面上的敌人,这些敌人就潜伏在大周王朝,潜伏在赵鞅自己的身边。这些大周的遗老遗少,永远不出洛阳,永远还沉醉在曾经大周号令天下的那个时代,看不到这个时代的变化,看不见中原已经政由方伯,大周王朝已经对这些诸侯国失去了控制力,看不见在中原四周,那些他们看不起的蛮夷已经在悄悄的崛起了……
他们做不出对大周什么有帮助的事情,却同时又不肯承认大周王朝已经衰落,不肯向四周的蛮夷进行妥协,拒绝一切的和谈,使得事情向着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将要和吴国进行和谈的赵鞅,无疑成为了他们群起而攻之的对象。
只是无论多么艰难的事情,都必须得有人去做,无论承不承认,大周的衰败都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与吴国的和谈,还得继续下去。这次赵鞅来到洛邑,表面上是无限风光,各路诸侯闻风而来,仿佛全天下的目光,都聚拢在了赵鞅的身上,可实则也受尽了辱骂。
与吴国的和谈万一失败,那么无论赵鞅以前做了多少的事,都必行会被钉在中原人的耻辱架上,受尽千千万万人的唾骂。一旦真的让那些野蛮的吴国人成为大周的伯爵,对于那些自视甚高的中原人而言,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他们会把这所有的原因归结到赵鞅的身上。
在他们这些遗臣看来,赵鞅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有辱国体了,就在赵鞅到达洛邑的几个月前,洛邑还发起了杀赵鞅、以谢天下的口号。无数不明真相的民众,对于赵鞅两个字不住的唾骂,还有无数人杨言等到赵鞅到达洛邑后,要前去行刺。
小民过愚,谁也没法去向那些愚昧的百姓一一说明。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等到赵鞅真正到达洛邑后,众人却把他视为救世主一般,朝中的大臣、洛邑的百姓却都在争相传颂他的事迹,形势转换得是如此之快。
曾经晋楚两国的第一次弭兵之盟,之所以会那么快的瓦解,说到底还是因为大周内部的顽固势力太强了,见不得晋国代替大周号令天下,更见不得楚国与大周平起平坐,瓜分半壁江山。
对于这些事情,赵鞅和周敬王都太清楚了。
所以周敬王的一切做法才说的过去,他借用桃子和杞子二人在朝中制造大量的冤案,让朝中的那些遗老无暇分顾他身,甚至为了对抗那二人,还不得不站在赵鞅一边。这样一来,无形中,赵鞅会少了很多的阻力,只是,却苦了周敬王,把所有的脏水往自己身上洒,给赵鞅一个收拾残局的机会。
历史上的故事总是这样,一个无道的昏君总能衬托出很多的贤臣来,相反一个奸诈狡猾之臣,也总能把君王的高大形象显像出来。
“微臣当真要谢谢大王了。”赵鞅对于周敬王的手法,还是分得清的。
“不要说那么多,我们二人还分那些吗,说到底,你也不过是为了寡人的大周王朝而已。只是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能给子朝一条活路,无论他做了什么,他都是我的胞弟。”
“微臣向陛下保证,我一定会给他应有的结局。”
第二天一早,赵鞅在周敬王的授意下,停止修建避暑宫,所有的民役全部遣返回家,路途遥远的,还外额发放路费,打开粮仓,救济灾民。借助于那些灾民的嘴巴,赵鞅的名声如秋风扫叶一般的划过王畿,众百姓对赵鞅无不感激涕零,见到赵府出来的人,纷纷拜倒在地,在很短的时间内,赵鞅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周天子。对于前段时间,朝中的一些冤案,由赵鞅主持,恢复了他们的名誉,对于遇难者的家属,也由赵鞅出面,进行了一些安抚。
赵鞅现在的身份还是晋国的执政,可实际上,行使着如丞相一般的职责,再加上周敬王几乎不管事,赵鞅几乎完全掌握了周朝的大权。
经历过一场严重内乱的洛邑城,正好是需要安抚人心的时候,赵鞅可以说这几天都是在嫉妒的繁忙中度过。他从周敬王那里接过大权之后,没有立刻处理一些国家的大事,反而一反以前那些贵族高高在上的姿态,整日出入在平民之中。
一些时候,能见到赵鞅在大街的小巷子里,和一些老者喝茶下棋;一些时候,又能见到,他出现在百姓的田地上,和百姓商讨着一些种植庄稼的方法;一些时候,又能见到赵鞅在救济灾民……
只是无论他在那里,洛邑的百姓们都记住了他那仁慈的面容,在这以前,洛邑的民众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掌权者。以前的那些执掌者总是那般的高高在上,也许在平时,上流贵族需要保持一种那样的神秘感,但是在洛邑,现在的民众更需要的是,一些别样的安慰。
赵鞅成为了自周平王迁都洛邑来,最受百姓欢迎的丞相!
当百姓们还在为灾情而伤心的时候,才猛然的发现,原来世上还有赵鞅这么一个人物。
甚至不少处在观望的各路诸侯,不由得惊呼:经过了子朝和翟女的事件,洛邑城想象中的动乱并没有发生。在历史上,因为女人和兄弟内讧,引发的动乱实在是太多了,可是像这般轻易被平抚的,还从未出现过。
至于后宫的事情,周敬王不方便出面的事情,也全部由赵鞅负责处理。
把翟女的宫女全部抓来,审问翟女和子朝的罪行,刚开始这些人还抵赖,直到小东出来作证,这些宫女见到隐藏不住,只得把翟女迫害后宫,私通子朝的事情全部招供了出来。
周敬王碍于翟女的出身,只得把她打入冷宫,所有的出路全部堵死,门缝处留了一个洞用来传送食物。子朝因为事先已经知道了消息,自认为罪孽深重,只得再次逃奔到了国外,等到周朝的士兵进入他的府邸的时候,早已人去楼空。
而先王太后,既悲愤于翟女和子朝的罪行,却又无脸面对周敬王,竟然一病不起,宫中的大夫多次诊断,也毫无办法。
在这期间,赵鞅周敬王也曾去看望过,只是先王太后不知为何,对他们二人总是闭门不见。对此,赵鞅劝解道:“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太后这么做也是有他的难言之隐,相信过一段时间,太后她会想开的,到时这病也自然好了。”
周敬王道:“但愿母后会想通,曾经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和他的母亲武姜,合伙欲夺其国君之位,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在颖考叔的规劝下,母子又重归于好。寡人虽然无德,但自问不比郑庄公差,又怎么会因为这件事迁怒于母亲呢?”
赵鞅拜了一拜,道:“如果陛下真有这样的慈悲之心,那真是我大周的幸运,这个天下万民的幸运。”
“好了!爱卿,这次的洛阳的处理,我也希望你点到即止,不要继续把事态扩大,也不要牵连到更多的人了。”
“陛下的意思,微臣明白。为了王室的尊严,我一定会将事情的影响,弄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