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十二章 筑城的打算

选择阅读主题:

第十二章 筑城的打算

作者:昭阳大渊献 | 发布时间 | 2017-10-15 | 字数:3194

李弘益考虑的事情不是别的,自从来到了玉门关,他就有了初步的想法,那就是筑城。

玉门关太小了,方圆不到二里,除了军营,实际居民只有不足二百人。他记得看过的归义军户籍统计,玉门关应该是有三五百人的。

但那毕竟只是纸面上的数据,实地观察之后,才知道,在玉门关北,沿着大泽,有几个小小的村庄分布,这些人口也算在了玉门关里。

经过近一个月的考察,李弘益画了一份厚厚的施工图纸。毕竟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他AutoCAD用得很熟练,用笔画图纸也不算生疏。

曹用行每天都扑在玻璃制作上面,每做出一面镜子,他便在心里呐喊:又一百贯到手了!

对于校尉和副尉从不参加操练这件事,伍都头和周军使都没任何怨言,不光他们,手下的士卒们也毫无意见,对两位上官反而更加拥戴。原因很简单,李弘益使了钱!

金钱大法永远是见效最快的,普通士卒不知道校尉和副尉在忙着什么,反正军营饭食不缺,给的额外俸禄也不少,除了没什么地方开销之外,他们心满意足。

伍都头和周军使隐隐知道一些,他们两个是职业军人,两位上官放权,给的赏钱也多,何乐而不为呢?

李弘益叫人在关北大泽旁建了一处小火窑,又差了十多个士兵帮忙,牵了几头牛当劳力,伍都头亲自带着队打下手。

他满心欢喜,觉得自家这位少郎君又要制造什么厉害的武器了,也不多问,只是驱赶着手下使力气。

李弘益要做的是原始的水泥,他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水泥是“罗马水泥”,早在公元前后,罗马人就发明出了这种建筑材料。

后来19世纪一名英国工程师在此基础上,改良发明了“波特兰水泥”,而这正是李弘益要造的。

所谓“波特兰水泥”,主要材料就是石灰、黏土、火山灰和砂子。火山灰李弘益找不到,但是也难不倒他,用石灰与黏土煅烧,可以作为火山灰的替代品。

黏土是在冥水河边挖出来的,用的砂子也从冥水而来。烧制玻璃需要大量的石灰,好在沙州白头山、瓜州南大雪山都有产,离玉门关不算很远。李弘益出钱,二哥李弘定出人,便源源不断地运送了来。

这个小火窑建在空旷地,用砖头砌筑得严严实实,四周搭着帐篷,好在玉门关附近人烟稀少,倒也不怕有人暗中偷窥或者突然有敌袭。

水泥的烧制试验已经进行到了第六次,李弘益一次一次地改进,他这时才真正意识到,当初用了一个月烧制出玻璃,制造出火药是多么的幸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的李弘益越发地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他再次安排了人手,再三检查了火窑和备好的原材料,下达了开工命令。

他心里有些焦急,这些天睡在沙地里,湿气大,他的嘴巴都起了燎泡。伍都头凑过来,劝说到:“校尉,倘若这次不成,咱们先回关里去吧!”

上次打退了沙州回鹘那帮土匪,玉门关上下一直提高着警惕,生怕这帮土匪再纠集更多的部落前来攻打。

他原以为李弘益这次的发明会很快,所以才放心地跟着出来,哪曾想前后试验失败了六次,耗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李弘益笑了笑,从他手中接过水囊喝了一口,说:“这一次一定能成功的!”心里却在默念:穿越之神保佑,让我这一次一定要成功啊!

火窑足足烧了一整天,士兵们轮班朝窑底加着煤炭,彻夜不休。开窑之后,戴着简易口罩的一名士卒铲出一木盆水泥灰时,李弘益用手捻了捻,激动得差点要哭了!

真特么的不容易啊!老子好歹是土木工程的毕业生啊!李弘益看着灰色稍有些发黑的水泥,眼眶湿润了。

他熟练地拌和了一盆水泥砂浆,当场砌了一道长一米、高三四十公分的砖墙来。伍都头和前来的士卒、亲卫们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校尉干泥瓦活计。

伍都头最先反应过来,慌忙推开了李弘益:“校尉是贵人,哪里能动手干这些粗活?还是我来吧!”

他看李弘益砌得极快,看了一会儿便学会了,也砌了一排,心里越发欢喜,大叫:“校尉,这物事极好,盖房子、筑城墙,能节省不少人力啊!”

归义军三州人少,是以人力极贵,他满心欢喜,觉得李弘益又发明了一项好东西。

李弘益心中赞赏,能一下子看出水泥适合筑城墙,说明伍都头还是很有眼光的。他笑着说:“这个叫做水泥,倘若筑城,倒有些不便,以此物添加一些其他杂物,可以做成混凝土,盖屋筑城才叫方便!”

建筑工地上用得最多的就是商品混凝土,每一车混凝土运送到工地,都会有一份随车资料,显示本批次混凝土的配合比等数据。

李弘益经常看,这些数据早已经熟记在心。他叫士卒抬着秤,将事先砸碎处理好的鹅卵碎石等称量,然后按照质量配比,以碎石子、水泥、河沙和水的顺序,倒入地上挖好拍实的土坑之中。

两头牛再次派上用场,绕着土坑中间立好的木柱,拖动着木头来回搅拌。毕竟不是机器搅拌机,原始的牛力效率并不高。

李弘益耐心地等待着,不时观察,看搅拌得差不多了,叫士兵用铁锹铲了出来,摊在一块平地上,准备看需要多久能够凝固。

过了大半个时辰,混凝土有了些硬度,李弘益估算了一下,自己发明的这种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大约近一个小时。

他安排了人看守,转身进了帐篷做实验记录,想了一想,觉得还可以添加一些石膏和粉煤灰,于是连忙记下。

最终确定的混凝土终凝时间大约四个多时辰,近九个小时。李弘益叹了口气,此时天色已黑,小小的营地生起了一堆篝火。

他叫人举着火把,拿了柄大锤使劲砸了一下,大约七八公分厚的混凝土地面上,留下了一个浅灰色的印痕。

李弘益估摸了一下,强度大约在C20左右,闭上眼睛暗自感谢了一番满天的神佛。

伍都头也好奇地拿过铁锤砸了一下,惊喜地大喊:“这混凝土果真好啊!哈哈!”

那帮士卒们一个个来试过,看向李弘益的眼神更加敬畏。毕竟这一次他们是全程参与,看着在李校尉的指导下,把一些常见的随处可见的杂物做成了这么结实的东西,他们不懂的什么化学反应啊物理性能啊,只觉得校尉的脑子不是凡人可比拟的,简直可以说是施展了法术一般。

李弘益心里有些不大满足,他觉得这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太长,强度也不够,可是以目前自己的技术和能力,也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他长舒了一口气,大声说:“明日咱们便回关,此次随我前来的诸位弟兄,个个都有赏钱!”

士卒们顿时欢呼起来,他们固然是士兵,原本不过每月领一份微薄的口粮,勉强过日子,还要提心吊胆地把一颗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不知道何时就会丢了性命。

如今跟了李校尉,仗只打了一场,前后发的奖赏就有两次了,怎么能够不高兴?

李弘益叫过伍都头,要他把这些士兵的名单记牢,以后这些可都是要用来指导生产水泥和混凝土的初级技术工人啊,在这个年代培养这样的工人不容易,李弘益还想着用他们呢!

围着篝火堆闹了好一阵子,李弘益回到帐篷,开始考虑其他的事情来。他的设想并不是要将玉门关扩建得多大,只要扩展到方圆四五里,能够住下千余人口就足够了。

他筑城的唯一目的,还是为了给玻璃和火药作坊腾出点儿地方来。作坊建在现如今的关内,没有足够的地方;放在关外,又不安全。

因此筑城成为了他唯一的选择。只是筑城之前,还要打点一下上级的关系,哪怕他是张淮鼎的亲外甥,私自筑城也是很严重的大事。

李弘益虽然只见过索勋一面,然而直觉告诉他,这个人不简单,阴重不泄,城府太深,不知道他在打着什么主意。

二月二十二日夜晚的那场政变,给李弘益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始终觉得敦煌城极其不安全,那些世家大族们或许也在蠢蠢欲动,暗地里策划着什么阴谋。

他的这种不安全感,哪怕现在到了玉门关,依旧没有丝毫的减轻。李弘益努力摇了摇头,将这些杂念放置一边,皱着眉看着手中的纸张。

纸上只写了两个大字:人口。李弘益的书法学的是柳公权,字体中规中矩,毫无特色。

倘若筑城,他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劳动力的不足。李弘益心中已经有些想法,只是实施起来,还不知道效果。

他不再去想,倒在地上铺就的毛毯,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第二天一早起来,他看了一番昨天砌筑的砖墙,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叫人收拾营地,推倒了砖墙,把那块混凝土地面掩埋,推倒了火窑,掩盖了一切痕迹,朝玉门关而去。

刚带着两名亲卫进了院子,就看到四五个番商各自抱了个木箱,笑嘻嘻地从院子走出来。

李弘益进了屋,曹用行一抬头,看到他,大喜:“十一郎,你总算回来啦!哈哈,你知道这一个月,咱们卖了多少贯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