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会稽山> 章节目录> 第八十四章 在德不在鼎

选择阅读主题:

第八十四章 在德不在鼎

作者:落叶天之助 | 发布时间 | 2017-10-10 | 字数:3119

在洛邑的王宫中央,赵鞅和伯鲁见到了九只巨鼎,高高的耸立在广场的中央。

在鼎身上雕刻着很多的奇奇怪怪的图案,很多伯鲁从来没有见过的远古猛兽,雕刻得实在是太过于惟妙惟肖了,仿佛那些猛兽随时都会从鼎身上冲出来一般。还有无数的山川河流,伯鲁看着那走势,知道其中一条河是黄河,看着此图,仿佛都能听到黄河之水,狂涌怒吼的嘶叫,还有那一座座巍峨挺拔的高山。

有着各种各样的猛兽,还有山川河流,一切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一眼看过去,仿佛看到的不是九只巨鼎,而是九个各自独立的世界。

伯鲁看了这九只巨鼎一眼,那种无威而怒的质感,直震的他心血澎湃,面对着那九只巨鼎,直让伯鲁生出了一种无限的渺小之感,仿佛面对着的浩瀚的大海、无垠的夜空中一般,诚惶诚恐的。

赵鞅在巨鼎之前停留了下来,对着那九只巨鼎,很是恭敬的跪拜了下去,一直匍匐到地下。神情庄重无比,态度很是虔诚,那种礼仪,在周礼中,只有在重大的仪式上才会出现的。

“爹!你这是”伯鲁疑惑的看着赵鞅。

对着那就只巨鼎,赵鞅一连拜了九拜之后才停了下来,按照周礼的规定,九,乃是天地的极数。一般的平民,面对着周天子的时候,要拜七拜,各路诸侯的大臣,面对着周天子的时候,拜五拜,各路诸侯再面对着周天子的时候,拜三拜。中原的臣民,只有在祭祀天地、先祖的时候,才会出现拜九拜的仪式,由此可见,赵鞅对于这九只巨鼎,是极为的尊重的,甚至已经超过了周天子。

赵鞅站起来对着伯鲁说道:“伯鲁,你可知道这九只巨鼎就代表了中原的九州。当年大夏王朝时代,大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帝,当时的各路诸侯把自己名下的各类宝器、奇珍贡献给了大禹。然后大禹用那些器物铸造了这九只巨鼎,将九州各地的奇异之物与山川河流雕刻在了九鼎的鼎身之上。从那个时候开始,九鼎就成为了九州正统的代表,谁得到了九鼎,谁就代表得到了天下。

后来大夏王朝覆灭之后,这九鼎便也消失了,直到我大周王朝入住中原之后,周公旦编撰周礼,教化万民,人人得知礼仪,开始重现大夏王朝时代的盛世景象。而后周公旦更是不辞劳苦,重新找回了代表着中原正统的的九鼎,这九只巨鼎于我们而言,正是大周最后的力量根源。”

几百年来,大周王朝一直以大夏王朝的后裔自居,就是因为他们的手中握有,代表着大夏王朝的九鼎。

“王上驾到!”正在此时,伴随着王宫太监那如鸭子般的高亢声音响起,所有人都朝着那个方向跪了下去。

尽管大周已经衰微,但是周天子的排场依旧很是宏大,在他的驾座前面足足有几十个侍卫为他开道,后面跟着数十名面容姣好的宫女。只见一个身材矮小的男子,端坐在一张宽大的床椅之上,被六名太监抬着走了过来,想来那个人应该就是周天子了吧!

“小臣赵鞅,拜见陛下。”周天子来后,赵鞅很是恭敬的说道。

看的出来,周天子对于这为晋国重臣赵鞅还是极为重视的,毕竟现在的大周王朝的存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晋国的态度。望了望跪在地上的赵鞅一眼,周天子立刻从床椅上站了起来,本来他的身形都有点矮小,现在站起来后,和周围的人一比,就更显得矮小了。而且还是属于又胖又矮小的那一类,身材比例极为的不协调,就算是有天子的权威加身,看起来也有点滑稽。

只见周天子来到赵鞅面前,亲自搀扶着把赵鞅扶了起来,“爱卿请平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爱卿要为寡人打理好晋国,寡人不会亏待你的。现在听闻爱卿将要与吴国召开和谈,以爱卿之高龄,仍关怀于国事,为寡人、为这天下鞍前马后,这些寡人也都是知道的。”

赵鞅拜伏于地下道:“回禀大王,自从赵鞅担任晋国执政以来,一直战战兢兢的守护我大周的基业,对内实行仁政,宽厚待民,对外,守备王事,守护我大周基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已。现在仰仗着陛下的天威和大周先祖的保佑,除妖灭怪,斩逆剿贼,微臣早已有了捐躯报国的准备,不敢有负先王和大王的厚爱。”

“好,爱卿你做的很好啊!当然,还要记得,一定要年年按时纳贡。”

“是,陛下!可是陛下,如今的中原正处在多事之秋,外敌环绕,陛下也应该为了中原多修福得,多多参与政事才行。赵鞅才刚刚来到洛邑,就听说了,大王喜好狩猎,宠用奸佞,到处去收集民间美女,宠幸蛮夷子女,不务政事,还希望大王不要过度沉迷才好。如若不然,微臣担心当年周幽王一朝的悲剧很可能会重现,十年之前的大乱赵鞅现在还记忆犹新,还希望大王不要忘记。”赵鞅很是中肯的说道。

“放肆,寡人有九鼎镇守我的铁桶江山,有谁敢不敬。”说到后面,这位周天子的声音越来越小,明显很是底气不足。

“陛下,赵鞅身为大周臣子,一定会尽力守护好这大周的天下,可是陛下也应该明白,天下——在德不在鼎。”

“在德不在鼎”短短七个字,仿佛有着巨大的魔力一般,使得所有人、包括周天子都愣在了那里。尤其是周天子,脸色铁青,一个人呆伫在那里,好半天都没有任何反应,远远的望过去,身形那么的孤独可怜,场面一片寂静。

“微臣虽然是刚刚进入洛邑,可是却已经听闻,现在朝中浑浊不堪,先帝留下的一班老臣因为种种罪名,遭到毒害,剩下的全都托病告老还乡,就连王后娘娘、太子殿下都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含冤而。微臣现在已经六十八岁,我大周王朝体恤老臣,规定大周臣子六十五岁之后便可归隐田园、安享晚年,老臣也早有这样的打算。可是却因为如今各路诸侯反叛,外面还有强敌意图不轨,使得老臣心悬两地,无暇他顾,只恨不得插翅面君。”说着,赵鞅又突兀的跪了下去,“现在见到陛下,微臣只想斗胆询问大王一句,外界的那些传言可是实情?”

周敬王闻得此语,默然不言,赵鞅的身子一直匍匐到了地上,场面一片寂静,好半天之后,周敬王才强打着精神道:“太子意图染指后宫,王后身为后宫之母,却反而包庇子嗣,俱已伏诛;周公费身为先帝老臣,却居功自傲,不遵国法,枉议时政,扰乱朝政,使得朝内离心背德,一些愚昧的老臣不明真相,乱离各地,使国家混乱,甚是可恶!”

赵鞅匍匐在地上,轻轻的回道:“太子染指后宫,王后包庇子嗣,周公费不遵国法,这一切可是大王亲眼所见,还是谁告诉大王的?”

一时之间,周敬王竟然无言以对。

赵鞅又接着上奏道:“楚国、吴国,中原之外强族崛起,微臣身为大周属臣,理当为中原抛头颅、洒热血,可是大王现今仁政不修,荒淫酒色,诛谏杀忠,致使祸起萧墙,大臣反乱,纵容老臣拼死一副残躯,也难以守护这大周的天下。大商末年,商纣王厌恶谏臣恶口,沽忠买直,故设一刑,名曰炮烙,现在微臣还想询问殿下,你效仿大商的酷刑,难道是想重蹈当年商纣王的覆辙吗?

今年发生严重的干旱,百姓们颗粒无收,不少民众竟然互相买卖儿女以进食,这样的情况,大王应该广开粮仓,以此来显示陛下的仁德,收拢天下的人心才对。可是微臣却听闻,陛下不关心民事,反而让人修筑一座美丽的行宫,名曰避暑宫,耗费民财无数,用来让外族翟女居住。行宫修的富丽堂皇、高耸入云,大王在此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还望大王告诉微臣,这些是否又是外界的谣传?”

周敬王压低了声音,答道:“王后母仪天下,素有教养,自从进入洛邑以来,不习这里的气候,又终日为寡人分担国政,现在夏天苦暑,苦无憩地,于理不合啊!”

赵鞅听到这里,当真是五味俱全,心中甚是不平,放大了音量,近乎是吼道:“当今天下,四海荒荒,诸侯叛乱,都是因为自周幽王以来,历代天子的德行有负于诸侯,所以才导致了今天的叛乱之患。自从先王驾崩以来,洛邑更是内斗不断,靠着各路诸侯、大臣的力鼎,天子百姓的支持,大王才能扫平当年子朝之乱,位居高位。可是现今陛下对百姓不施仁政,趁着民众饥荒的时候加重苛税,修建行宫,对诸侯不赐恩惠,反而借用外族之力讨伐郑国,不接纳忠臣的直谏,让朝中一片衷心之臣冤死于炮烙之下。亲近美色,专号阿谀之词,疏远贤良,终于流连于行宫之内醉生梦死,大施土木,不少百姓受累而造反,士兵没有粮饷,军心涣散,大王,这是国之大难的先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