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凤栖和氏璧> 章节目录> 祖祭

选择阅读主题:

祖祭

作者:梧桐树上夏微凉 | 发布时间 | 2015-01-01 | 字数:5456

“四少爷,祖祭快开始了,老太爷让您过去呢”

“我知道了,荣叔,你先去吧”

穿衣镜前的人最后理了理衣服,深呼吸一口气,最后还是迈步前往祠堂。

和氏宗祠,平日家族中最冷清的所在,今日却挤满了人,和云逍扫了一眼前的这些人,这些身上流着和他一样血的人,哪一个不是各自打着小算盘,他穿过站在堂前的寒暄人群,径自走到坐在上首的老者面前,“爷爷,云逍来迟一步”,老者对他微笑颔首,“是逍儿啊,来,坐吧,坐到爷爷身边来”,云逍心一惊,看了一眼正坐在下首的爹,“爷爷,这不好吧……”

“爷爷让你坐,你坐着就是了……”下首几人附和着,脸上却似乎有些不自然。

云逍思忖着,这祖祭乃是族中大事,爷爷想必也不会做没意义的事情,此番特地让我坐在他身侧,想必也是另有意思。如此一想,便在老太爷身边坐下了。

祖祭开始,和氏子孙按辈分依次入座,年轻一辈除了少数几个年少有为的坐在末首,其余大部分是站着的,这样一来倒显得随老太爷坐在上首的云逍尤为突兀。感受到了周围或嫉妒,或羡慕,或愤怒,或悲哀,或嘲讽,或鼓励的目光,要说是如坐针毡倒也不为过。

祖祭按祖制按部就班地有序进行着,摆上香案,告知祖宗,子孙按辈分依次祭拜,好不容易捱到中午,云逍才舒了口气,还好爷爷没让他跟过去坐在他身边吃饭,要不然这饭恐怕也是不能好好吃了……

云逍苦笑着摇摇头,刚端起饭碗,一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一屁股坐在了他身边,一把扯住他的衣袖,害得他差点连碗都端不稳,“四哥,爹说女孩子不能去祭祖,人家都一早上没看见你了,人家待在房间里好无聊的,四哥你跟我说说,祭祖是什么样子的啊,好不好玩的?”,对这个从小就活泼好动的妹妹,云逍也是无可奈何,当着这么多本家子弟的面上蹿下跳,哪还有大家闺秀的样子,好在爷爷最是疼爱她,倒也没人敢非议些什么。

“瑶儿听话,祭祖没什么好玩的,吃过饭,去花园玩玩吧,那里可比宗祠有意思多了……”,云逍抽出一只手摸了摸妹妹的头。娘死得早,爹没什么本事,被族人逼着另娶了妾,好在这姨娘是书香门第出身,多少还明些事理,不过后娘总不比亲娘,这些年他们没少受委屈,爹性子糯,唯有爷爷对他们兄妹还偏爱些,眼看在这人丁兴旺的和家,能算得上是亲人的,也就只有这一个妹妹了……

正感慨,一道阴阳怪气的声音打断了他的神思,“哟!这不是我们的下一代族长吗?怎么和我们坐在一桌了,快快快,还不给我们的未来族长把酒满上,诶哟,这不会就是我们未来族长的妹妹吧,果然与普通大家闺秀有所不同,真是……”话说到一半,就被一记清脆响亮的耳光打断了,“你,你!好你个和云逍,你敢打我!我可是你二哥!”

眼看着周围的人都围上来了,这其中有摩拳擦掌准备打架的,有静观其变盘算着一会儿帮谁的,有幸灾乐祸看笑话的,就是没有一个打算劝架的,云逍心中不由得冷笑,这就是和家,外表风光的和家,实际上已经如果子一般由内烂到外了吧……

围观的人嘈杂的声音很快吧老太爷引了过来,“你们这是在干吗?逍儿,你说!”

“爷爷,瑶儿今早一人在房中甚是无趣,所以,趁此时吃饭,便来找我闲谈……”

“爷爷,云逍他竟敢打我!”,不等云逍把话说完便抢去了话头,老太爷冷着脸斜眼看了他一眼,“我问你话了吗?”,原本趾高气扬的少年顿时矮了三分,“孙儿知错……”

“老头子虽然年纪大了,但若是有人以为老头子老眼昏花,什么都不知道,那就打错算盘了,逍儿对兄长动手,自去宗祠请罪三日,俊儿出言不逊,挑衅在先,家法三杖,自去宗祠请罪三十日”,说罢拂袖便要走。

一听要动用家法,少年吓得双腿一软跪倒在地,“爷爷,俊儿知错了,明明是俊儿捱了一巴掌,如今又是俊儿要受家法,俊儿冤。”

老太爷顿住脚步,回头看了一眼地上跪着的人,“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说跪就跪,和家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孬种……冤?你冤在哪里?你自己找揍还冤?”

老太爷冰冷的眼神让众人都觉得不寒而栗,那些本打算为云俊求情的族中长辈也不禁摇摇头离去了,留下依然跪在原地的云俊和重新端起饭碗有说有笑的云逍兄妹。

“四哥,爷爷他刚才说让你去宗祠请罪,是去干嘛呀?请罪,请罪,听着就不是什么好事情”

“瑶儿放心,不会有事的,三天以后就能回来了”

“一天,两天,三天,那瑶儿不是有三天见不到哥哥了?哼!瑶儿不要!瑶儿去找爷爷!”

“瑶儿听话,爷爷已经很为难了,别去给他老人家添堵了”

“那瑶儿还是要去的!”

“怎么还是要去?”

“去陪他老人家说说话,下下棋解闷儿呀!”

“小丫头,这心思……”

“……”

云俊起身,看着有说有笑的两兄妹,拳头不由得收紧……和云逍,好一个和云逍,为什么老天爷偏偏眷顾与他,论才华论武艺,他有哪一点输给他!老太爷偏偏就是不喜欢他,和家有什么好东西都送去给和云逍,从来不会想到他是否缺什么,他恨和云逍!他抢走了本该属于他的一切……总有一天他会抢回来的……

老太爷因为中午闹了那一出,似乎心情不太好,气血也不是很顺畅,一直咳嗽。

祠堂侧室内,一个中年男子扶着老太爷,似是父子。

“爹,要不您先去歇一歇吧,这儿有我们兄弟看着,不会有人想要闹事的”

“苍擎,我年纪大了,有些事情,想管也管不住了……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看老四的儿子福缘不浅,天赐此子,是我们和家之福,苍擎你膝下无子,我希望你……咳咳咳……”

“爹的意思,苍擎明白了,苍擎无子,有爹的嘱托,自然视云逍为己出,只是苍擎还有一事不明。”

“你但说无妨。”

“云逍是阳年阳月阳日阳时生人,命理极薄,也曾请过几位命理先生,都不敢轻易推算,爹怎么就知道云逍是有福缘之人?”

“苍擎,事到如今,我也瞒你不住,你可知我们和家的老祖宗是谁?”

“说来惭愧,苍擎对老祖宗了解不多”

“你不知道也怪不得你,此事,历来只有族长口耳相传,我们的老祖宗正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卞和,相传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楚王得此美玉,十分爱惜,都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为宝物珍藏起来。又过了400余年,楚威王为表彰有功忠臣,特将和氏璧赐予相国昭阳。昭阳率宾客游赤山时,出玉璧供人观赏,不料众人散去后,和氏璧不翼而飞。50余年后,赵国人缪贤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购得一块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经玉工鉴别,此玉就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赵惠文王听说和氏璧在赵国出现,遂据为己有。秦昭王获悉此事后,致信赵王说,愿以秦国十五座城池换取玉璧。越王慑于秦国威力,派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机智过人的蔺相如不辱使命,设计取回玉璧,送回赵国。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从此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传说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传国玉玺的沉浮姑且不论传国玉玺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实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一说龙鱼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绍,袁绍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绍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三国鼎立时,玉玺属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传国玉玺”被不停地争来夺去。晋怀帝永嘉五年,玉玺归前赵刘聪。东晋咸和四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复夺玉玺。此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经寺僧将玺捞出收存,后献给陈武帝。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统治者至宝。五代朱温篡唐后,玉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持玉玺登楼自焚,玉玺至此下落不明。真假传国玉玺由于历代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自宋代起,真假传国玺屡经发现。如宋绍圣三年,咸阳人段义称修房舍时从地下掘得的“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螭钮五盘”的玉印,经翰林学士蔡京等13名官员“考证”,认定是“真秦制传国玺”的玉印。然而,据后世人考证,这是蔡京等人为欺骗皇帝而玩的把戏。明弘治十三年,户县毛志学在泥河里得玉玺,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孝宗皇帝。相传元末由元顺帝带入沙漠的传国玺,曾被后金太宗皇太极访得,皇太极因而改国号“金”为“清”。但清初故宫藏玉玺39方,其中被称为传国玺者,却被乾隆皇帝看作赝品,可见传国玺的真真假假实难确定。据说真正的传国玺是明灭元时,被元将带到漠北了。真正的传国玺是否和氏璧所为?又流向哪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明史•舆服志•皇帝宝玺》载,礼部尚书傅瀚谈及地方送来的传国玺时评论道:“自秦始皇得蓝田玉以为玺,汉以后传用之。自是巧争力取,谓得此乃足已受命,而不知受命以德,不以玺也。故求之不得,则伪造以欺人;得之则君臣色喜,以夸示于天下。是皆贻笑千载。”清高宗御制《国朝传宝记》也说:“会典所不载者,复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一玺,不知何时附藏殿内,反置之正中。按其词虽类古所传秦玺,而篆文拙俗,非李斯虫鸟之旧明甚……若论宝,无非秦玺,既真秦玺,亦何足贵!乾隆三年,高斌督河时奏进属员浚宝应河所得玉玺,古泽可爱,又与《辍耕录》载蔡仲平本颇合。朕谓此好事者仿刻所为,贮之别殿,视为玩好旧器而已。夫秦玺煨烬,古人论之详矣。即使尚存,政、斯之物,何得与本朝传宝同贮?于义未当。”千年国宝“和氏璧”轶事公元前689年,有个叫卞和的老人在荆山脚下恸哭不止。官吏前来查问,卞和说自己搂着的大青石中有宝,但两次向楚国君王进献均被斥行骗,并遭刖刑相继失去双腿,因而伤心极了。官吏将信将疑地把大青石运到都城,玉匠剖开时果然出现一块晶莹奇石。刚即位的楚文王端详着用它雕成的璧,满心喜欢,遂起名“和氏璧”。从此,“和氏璧”一直收藏于楚国宫中。过了三百多年,“和氏璧”广为人知,并落入赵惠文王手中。秦昭襄王闻讯,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秦昭襄王却食言践约;他机智地夺回璧,设法带归赵国。这便是成语“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的出典。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2年灭掉赵国,获取“和氏璧”。翌年,他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并用“和氏璧”制成御玺。这枚象征权力的御玺“方四寸”,玺文由丞相李斯书写,著名玉匠孙寿镌刻。据《汉旧仪》记载,玺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到西汉,“和氏璧”成为传国玺。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病死,幼帝登基,“和氏璧”由皇太后代管。王莽篡位自立前,派堂弟逼皇太后交“和氏璧”,她气得将它掷于地,说:“你们兄弟逆悖天理,不会有好下场!”当王莽拿着“和氏璧”,发现它被砸掉一角,连忙命玉匠用黄金镶饰。新莽政权垮台时,“和氏璧”一度挂在赤眉义军首领的头颈上。东汉初年,“和氏璧”才重回宫内。最后一个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和氏璧”神秘失踪……”

“原来如此,怪不得听有人说过,得和氏璧者得天下……”

“这些都是外人都知道的,下面我要告诉你的,你一个字都不能往外说,否则,恐怕死和家之祸,天下之祸……”

“是,苍擎谨记”

“老祖宗卞和的确是挖到了和氏璧,和氏璧也的确如传闻一般珍贵神奇,让历代帝王对他趋之若鹜,可是,只有和家历代族长才知道,和氏璧其实只是老祖宗挖到的很小的一块,而有凤凰栖落那也是外人的传言,老祖宗他本就是以以开山掘岭为业的盗墓者,所以老祖宗想以和氏璧求得一官半职,为后世子孙谋得些许荣耀,所以,老祖宗只献给王玉璞的一小部分,剩下的皆雕琢成各种物件,留给后世子孙了……”

“老祖宗……”

话说到一半,忽然有人不小心撞倒桌椅的声音

“有人偷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