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胜者为王> 章节目录> 第七十八章 北漂,没房就没根
第七十八章 北漂,没房就没根
第七十八章 北漂,没房就没根
实际情况呢,当时只有刘悦一个人知道。原来当刘悦跟男朋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原来谁也没有想到的问题。结婚得有婚房吧?如果两个人都是北漂一族,好说,租个房子就万事大吉了。
如果是腰缠万贯的,直接买一个三环以里的房子也可以。问题是,他们都不是。男朋友是老北京人,家庭条件也挺好,早早就给儿子准备下了婚房。按说没有什么问题了。
问题就出在这座早早准备下的婚房。买的时候,这房子的价格也还是一个很公道的价格。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短短几年工夫,这房子的价格可以说扶摇直上九重天,值钱值得他们都觉得离谱了。
男朋友的父母还都懂得一点法律,知道这房子结婚以后就成了刘悦跟儿子的共同财产了。如果从最坏处着想,两个孩子半道分手了,那么刘悦就会拥有这座婚房的一半产权。
也就是说,只要刘悦跟他们的儿子结婚,就相当于刘悦马上就有了几百万元的财产。刘悦那么高的学历,儿子那么低的学历,两个人怎么看也不般配,那么刘悦是图什么呢?
所以,他们觉得现在两个孩子感情再好,他们做老人的,一定要给儿子最后把关,看看他们是不是真心相爱。他们想到了比较时髦的财产婚前公证。
他们的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了两个孩子的一致反对。儿子直截了当,你二老是觉得我们不会白头到老吧?老人理直气壮地说,这种可能性也不能说没有。
为什么国家现在规定,如果房产证上没有一方的名字,那么离婚的时候,另一方就不能提出这个房产的财产要求?都说男女平等嘛,在财产问题上也要真正平等。他们搬出了法律条文,儿子慢慢也觉得有道理了。
特别是,他周围的人,在婚房的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态度。有的是男女双方共同出资,买回来的房子上写着两个人的名字;有的干脆实事求是,就写着出钱一方的名字,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是我的房子,没你什么事。
刘悦倒也不是气愤,国外类似的案例她见得多了,她觉得国内跟国外的接轨速度,越来越快,快得令人眼花缭乱。婚前财产公证,本身绝对没有问题。刘悦能想得通。她想不通的是男朋友父母的态度。
他们此举,明明白白就是告诉人,我是老北京人,我儿子有房产,这是结婚的基础,物质基础,你要是想得到这座婚房的一半产权,就得时时处处当好小媳妇。否则,你将光身出门。流落街头。
刘悦对于自己的生活能力,没有丝毫的怀疑。她的优越感,却遇到了婚前财产的严峻挑战。从道理上讲,她不排斥婚前财产公证这个事情,但是从内心感情上讲,她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从另一方面讲,尽管自己拿的工资很高了,但是从北京的房价来看,她一个月即使不吃不喝,也买不到一平米的房子,如果仅仅凭借自己奋斗,她要想拥有自己的住房,起码还得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奋斗。
如果自己的父母可以资助的话,这个过程将大大缩短。问题是第一自己的父母有没有这个能力?问题之二是自己要不要接受父母的这种资助?
以她的观察,父母长期生活在二线城市,他们的生活说是小康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要拿出足以在北京买房的巨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才使自己的接受资助的意愿。她不愿意自己像一块海绵,吸尽父母一生的血液。
所以,她选择了离开。与其半道分手,不如现在就分开,长痛不如短痛,短痛不如不痛。所以,刘悦现在选择伴侣的条件,又多了一条,就是婚房要双方购买。
这一条,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刘悦却认为也没有什么难的。大不了,做房奴,一辈子还银行按揭。这样对双方都坦然,都没有什么心理上的压力。如果父母有能力,双方父母可以资助首付,剩下的房款,找银行按揭。
这些事情,刘局长夫妇也是稍后才知道的。因为刘悦很长时间失联,既不跟父母电话沟通,也不在网上交流,刘局长夫妇意识到女儿很可能心情不佳,挂念之余,夫人再次赴京,亲自去与女儿沟通。
经历了婚房婚前财产公证的风波以后,刘悦的心态有了很大的转变,对父母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前一段时间没有跟父母沟通联络,是她还没有走出那个事件造成的阴影,不愿意跟任何人述说。
随着时间的流逝,心中的阴影慢慢地淡化,她对人世间的事情有了新的理解。母亲的到来,她感觉到了亲情的温暖,对于母亲,第一次她有了倾诉的欲望。
她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完整地述说了一遍,她非常冷静,冷静得像是转述别人的故事。
母亲却哭得像个泪人似的。母亲不能不感到自己对女儿的亏欠。当初是她极力主张女儿回国发展的,如果女儿留在国外,哪里会有这么一段难以忘怀的风波呢?
再一个,她也感觉到了自己的无力,一个中学副校长,一个规划局的局长,在自己的城市也混得人五人六的,可是一到了北京,真的却成了乡下人,不说别的,就说那一套房子,就是倾家荡产,他们也替女儿买不回来。
父爱母爱,统统敌不过冷冰冰的金钱世界。金钱规则。
说起金钱来,刘局长基本上是无感的。像他这样不大不小的官员,尽管从职级上来说,不过是很普通的县处级,上面管他的还有城建局。但是关起门来,他自成一统。
提拔中层干部,基本上是他说了算,最起码有提名权。因了这个,他在规划局里当然威风八面。尽管刘局长是一个很小心谨慎的人,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但是,官位就是这样,只要你有官位有权力,你就能呼风唤雨。
权力不是抽象的概念,权力是具体的生活方式。你随随便便说出的一句话,本来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但是就会被别的人拿去进行解读。也许能给你解读出原来没有的意思。你要出行,古代皇帝有鸣锣开道之人,后面有护卫之队。
而现在的官员,在生活中也是前呼后拥,连个喝水的杯子,也有人专门给你拿着。你要抽烟,就有人殷勤地给你点火,给你拿烟灰缸子。这种感觉,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不过,刘局长还没有做到这一步,不是没有人巴结奉承,而是他讨厌这一套。巴结奉承你的人得不到好处,也就没有人对你前呼后拥了。
但是,当官的好处却是实实在在,你想不要都不行。比如职务消费。这样说好听,实际上就是局长的特权。也不是刘局长特意耍特权,而是多少年沿袭下来的一种习惯。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烟酒茶,刘局长根本就没有自己掏钱买过。就说抽烟吧,刘局长自己没有抽烟的习惯,但是他办公室里就没有断过烟,当然都被刘局长招待客人了。
酒也是,刘局长是喜欢喝一点酒的,是那种看起来说起来都算有品位的红酒。只要他有酒局,或者他出去吃饭,他的坐骑后备箱里,一定有整箱的红酒准备着。也不用他说话,司机就会把酒适时地放到饭桌上。
至于是公务宴请,还是个人消费,这个是没有人过问的。茶叶更是这样。刘局长是喝茶的,天热的时候喝绿茶,稍冷以后就喝红茶或者黑茶了。他办公室的桌子上不消说,什么时候都会有公务员及时给他换上他喜欢喝的茶叶。
平时,刘局长也很少在家里吃饭,最多是早餐。中午跟晚上一般都是在外面吃。有他请别人的时候,也有别人请他的酒席。但是更多的却是别人请他。
刘局长是个放权的人,平时业务上的事情,他放手交副职处理。而副职也明白这个权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只要有这样的宴请,一定要把刘局长放到首席的。好像他是规划局的招牌,没有他到场,就没有真实地请过规划局吃饭。
再有就是他的公务用车。平时上下班,司机都会按时按点地到楼下等着他。即便是星期天,他只要出门,司机也会毫无怨言地拉着他。刘夫人要用车,规划局的车也会一样随叫随到。
所以,可以说,刘局长他们一家的吃喝拉撒,基本上都由规划局给包了下来。有个段子说,刘局长这样的人就是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对刘局长而言,老婆基本上还是用的,频率也还挺高。但是工资,就基本上不动了。
刘夫人的工资也基本不动,她也感觉不到有什么需求是要自己掏腰包买的。这么多年以来,他们就是这么过来的。好像金钱真正成了身外之物,他们一般身上也不装钱,因为不论装多少,一个月几个月,还是那么多的钱在口袋里装着。
所以,他们也许有别的忧愁,但是从来没有为金钱的事情操过心。可是现在,却忽然感到金钱是如此地迫近他们。他们对金钱有了迫切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