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宏图霸业> 章节目录> 第十九章【春月秋风】
第十九章【春月秋风】
重新给鲁隐公一个谥号 公元前723年,鲁惠公去世,由于世子允年幼,在群臣的推举下,暂由鲁惠公长子息代为主持国政。 息主持国政十一年,虽然名义上不是诸侯,实际已经行使了诸侯的权力,所以谥号“隐”,即鲁隐公。
“隐”在谥法中解释为“不尸其位”,也就是讽刺鲁隐公担任了诸侯的位置,却没有合理地运用自己的权利。用现代话说,就是行政不作为。 这是鲁桓公——世子允继位以后——对鲁隐公的评价。
但东周以后,大家普遍认为鲁桓公如此评价鲁隐公,过于苛刻。 鲁隐公是否真的尸位素餐? 其实不然。 鲁隐公摄政十一年,采取了正确的外交政策,巩固并强大了鲁国的地位。
鲁隐公先后和宋,和戎,和莒,和齐,和郑,稳固鲁国的地位。而后,郑庄公伐宋,鲁隐公派兵出征,获得两个城池,壮大了鲁国的势力。在诸侯角逐的时代,鲁隐公正确地运用了外交手段,保护了鲁国的利益。最后,鲁国周边的小诸侯国,例如滕国、薛国等,都到鲁国朝拜,也算威风一时。 鲁隐公虽有点管不住手下,但鲁国政权未受削弱。
鲁隐公生性较为懦弱,且自己定位为“摄政”,所以,手下臣子较为放肆。比如说公子翚想修城门就修城门,想出兵伐郑就出兵伐郑。但总体而言,鲁国国政还是由鲁隐公掌控,诸侯政权未被削弱。所以,鲁隐公死后,世子允才能轻松继位。不像鲁国后代列位诸侯,国政基本由臣子说了算。
当然,鲁隐公也有缺点,贪玩且爱慕虚名,比如去棠地观鱼,用六佾之舞等,但无伤大雅。 因而,笔者以为给鲁隐公谥号“康”,比较适合鲁隐公的一生。康为“合民安乐”。
鲁隐公之死 鲁隐公是个性格懦弱的人,这也是造成鲁隐公悲惨结局的致命缺陷。 十一年,公子翚求见鲁隐公,主动提出要求:要做太宰。 由于公子翚修城门,会诸侯势头太猛,搞得鲁隐公一直不高兴,鲁隐公就想拒绝公子翚。但是,再一看公子翚的眼神,鲁隐公又有点害怕。 于是,鲁隐公婉拒:等新君继位后,你向新君谋求吧。鲁隐公将重担丢给了新君。
鲁隐公说完后,瞪着小眼看公子翚,意思是:总算出了我一口心头恶气,看你咋办!
公子翚见鲁隐公拒绝,心里也很不满,再一看鲁隐公若喜若悲而又略显兴奋的眼神,明白了:原来鲁隐公终于忍不住了,要自己做诸侯了! 公子翚又高兴了:反正也轮不到自己当诸侯,而鲁隐公当了诸侯,自己还可以继续专权! 于是,公子翚不但气消了,反而决定帮鲁隐公一把:主公你摄政十一年,国民臣服!
你不能仅仅屈居于摄政,让人产生非分之想。不如我替你杀了世子允,如何? 公子翚想替鲁隐公杀了世子允,然后推举鲁隐公当诸侯,自己做太宰,继续专权。
鲁隐公一听愣了,开始心里还在琢磨,难道是自己哪说错了,让公子翚误会了!继而想明白了:公子翚是想造反啊?! 鲁隐公连公子翚都治不了,还想杀了世子允做诸侯?这玩笑开大了!
鲁隐公大惊失色,一边用手捂耳朵,一边往宫内跑,一边说:你说啥呢,我怎么敢有这个想法?!我已经在“菟裘”(地方名)建造了宫殿,马上就要传位给世子允了。 鲁隐公说完,也已跑进后宫了。
留下公子翚一个人在原地发呆! 公子翚老大不高兴地出了宫,这都哪跟哪啊!公子翚转念又一想,害怕了:如果鲁隐公将这事告诉世子允,那就糟糕了! 公子翚不怕摄政十一年的鲁隐公,却怕一个尚未继位的世子允。只能说,鲁隐公这诸侯当得太失败。
于是,公子翚决定先下手为强,干掉鲁隐公。 公子翚来到世子允处,拿出吓唬小孩的本事,就说:近年来,你年纪渐渐大了,鲁隐公怕你来抢诸侯位置。今夜,鲁隐公让我进宫,要我杀你。 世子允一听,也很害怕,就问:这咋办?
公子翚就说:他无情,我们就无义。他想杀你,不如我们先杀了他。 世子允才十七八岁,除了跟宫女侍卫们玩个战略类游戏外,还没经过斗争。上来就要世子允干掉一个支撑鲁国十一年的摄政大臣,世子允一点没信心。
世子允很害怕,就说:他执政十一年了,百姓臣服,我们怎么是他对手?别没杀了他,反把自己搭进去了。 公子翚接着安慰世子允:鲁隐公信神,每年冬月肯定要去祭祀,祭祀完了就住在大臣家里。
我们可以借这个机会,杀了他。然后把罪名强加在臣子身上。 世子允一听,主意不错!可以不留恶名地干掉鲁隐公,不但自己的命可以保住,而且还能当上诸侯。
于是两人达成协议:你杀了他,我封你为太宰。 就这样,公子翚杀了鲁隐公。扶持世子允继位,即为鲁桓公。公子翚也如愿以偿地做了太宰。 鲁隐公死得冤不冤?
冤也不冤!说冤,是因为鲁隐公的确不想夺班抢权,却担了冤名而死,临了鲁桓公还给了“行政不作为”的评价。说不冤,是因为鲁隐公的确没有手段,生在斗争的年代,处在斗争的最高点,却没有斗争的手段。实在是个悲剧!
鲁隐公留下的启示 鲁隐公确实淡泊名利,有急流勇退的觉悟,也有古人圣贤遗风。如果鲁隐公能够成功让位给鲁桓公,那就可以成为千古美谈了。 所以,后人都为鲁隐公着急,都想为鲁隐公出个主意。 清朝太平宰相高士奇就曾经这出过这样一个点子:“抱负以临群臣,听国政”。 具体是说,让鲁隐公学周公,奉世子允为鲁公,然后自己担任国相之职,行使政令。这样鲁隐公就可以名副其实地摄政,而世子允也不会怀疑鲁隐公,也就不会出现公子翚刺杀的事件了。
高士奇的主意是好,但是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鲁隐公到底是个什么样人? 鲁隐公,一个生错了年代,选错了职业,却又品德高尚的好人。这样的人生在远古时代,就是古之圣贤。但生在乱世,就是一种悲剧。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鲁隐公就应该做个富家翁,笑傲山月。如此而已。 前事历史,后人评价。无论褒贬好坏,已然如此。只是令后人多了几分“笑看春月秋风”的乐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