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兴起】
郑国群臣见郑庄公执意要战,纷纷出谋划策。 公子元说:对抗周天子,必须速战速决。时间拖得越长,越容易发生变故。
公子元又献计:四国联军分为三个大营,周桓王自带周国大军,居中。蔡卫合作一营,居右,由林父做主将。陈兵单做一营,居左,由黑肩做主将。
郑国也应该分三营对战。 公子元也就是公子吕的弟弟,分析得头头是道:陈国弑君自立,人心不稳,是联军的弱点。先派人攻打陈军,陈军必败。陈军一败,蔡卫联军也将震恐,然后出兵攻打蔡卫联军,蔡卫联军也必败。
最后,合三营兵力,攻打周桓王,周桓王必败! 郑庄公采纳了公子元的建议,将郑军分为三营:曼伯带一军在右,祭足带一军在左,郑庄公率领高渠弥、原繁、瑕叔盈、祝聃居中。 郑军正面四国联军,摆开阵势,准备开打。 战前,郑庄公又将“奉天伐罪”的大旗拿了出来。
祭足就说:这个大旗是用来“假命”伐宋的,现在“真命”来了,收起来吧。郑庄公拍拍额头,气糊涂了,收了!就这样,影响千年的大旗被封存了。
再说,周桓王一看郑庄公竟然敢摆兵布阵,有点懵!郑庄公这老小子还真敢打啊?但已势如骑虎,下不来了。周桓王只好硬着头皮,带兵来到郑国中军阵前,让郑庄公出来答话。
意思是:好好问问你,你还真敢跟我对着来? 结果郑庄公不出来。周桓王接着骂。骂到中午,周军累了。累了就要休息。
正在周军“三而竭”的时候,郑庄公行动了。 郑庄公先令曼伯、祭足动手。曼伯带着人冲着陈军大营就来了,黑肩指挥陈军迎战,但是陈军军心不稳,先跑了,把黑肩晾在一边。
黑肩一看,自己也跑了。祭足冲进蔡卫联军大营,蔡卫联军被郑国惨痛修理的后遗症还在,再加上陈军跑了,于是蔡卫联军也跑了。 郑庄公见左右两军得胜,指挥军士直冲周王中军。曼伯和祭足打败左右两军,也向着周王中军冲了过来。周王见郑军势头太猛,扯呼就跑。 四国联军大败。 值得一提的是小将祝聃。
估计祝聃是深得杜甫的真传,知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于是,直接冲着周桓王就去了,远远地弯弓搭箭,一箭射在周桓王肩膀上。周桓王中箭惨叫。
祝聃大喜,正待赶上前去…郑庄公鸣金收兵了。 祝聃回营后,很不满,对着郑庄公就嚷嚷:我正要捉拿姬林(周桓王的名字)那厮,为何鸣金收兵? 郑庄公和祭足无奈地对视一眼:真是猛人不怕死啊!不过,跟这种人说道理大多没用。
郑庄公简单解释下:他是王,不能拿,也不能打。出了事,你负不了责。 郑庄公也没指望祝聃能理解。 但郑庄公还得马上干点正事:郑国毕竟是臣国,周王是君主,应当给点面子。 当夜,郑庄公便派祭足前去慰问周王及四国联军。祭足作秀功夫十足,好一副令人感动的慰问场面。
两败俱伤的结局
周桓王伐郑失败归国后,越想越憋屈,于是决定向各诸侯国发起号召,一起来讨伐郑国。
周公黑肩一看小祖宗还要闹事,赶紧劝。但是,由于周桓王惹事的次数太多了,黑肩也烦了,也不用辞令了。直接说:现在诸侯都跟郑国是一伙的,你发起号召,谁响应你?这事就不要再提了,提多了丢人! 周桓王这才消停了。
周桓王以为这事丢了脸,其实,更严重的是周朝失去了最后的权威。 楚国熊通见周桓王伐郑失败,且无力报仇,心知周朝的统治已经结束。于是,熊通悍然称王。 中国人最讲究“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熊通称王对周王朝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在政治旗号上,周朝再非唯一的王权。乱世真正地开始了。周国彻底地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在此以后,诸侯只将周王权当做棋子使用。 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正在开启! 郑庄公虽然扛王得胜,但在政治上也已深受打击。
在此以后,郑庄公再也没有大规模的举动,五年以后,郑庄公黯淡离世。郑国主宰的时期已经结束。
公元前701年五月,郑庄公五十七岁了。身体已经临近终点的郑庄公,心里很平静。一生纵横捭阖,降陈、伐宋、并戴、得许,对抗王师,功成名就。
郑庄公倦卧在病榻上,看着这个虽小却庞大的帝国,心里既有欢愉和自豪,也带着些许的哀伤。但郑庄公内心还是满意的,有公子忽主持郑国,祭足辅助,或许,郑国能够继续强大下去。 郑庄公带着满足离开了人世。
将帝国托付给了公子忽和祭足。但是,郑庄公绝对想不到的是:郑国会如此快的分崩离析。“三公”伟业不复存在。 (一)郑庄公的儿子和臣子 应当说,郑庄公在继承人的事件上,看对了一个人,看错了一个人,看漏了一个人。
也就是这三个人,将郑国搞得一塌糊涂。 郑庄公看对的人,就是郑庄公的儿子子突,这也是郑庄公最满意的儿子。郑庄公以为子突智谋权变,且心机深沉,不可能久居人下。
因而,郑庄公在临终前,曾想传位给子突。但奇才祭足一番劝谏,摆出一套嫡长子的规矩。郑庄公改了主意,将郑国的诸侯位传给了功劳甚大的嫡长子——世子忽,并将公子突赶出郑国,赶到了公子突的母族——宋国。
郑庄公看错了一个人,便是郑国第一奇才祭足。郑庄公了解公子忽的性格,性格勇毅,却能刚而不能柔,能伸而不能屈。这样的人,必须有一个刚柔并济且计谋权变的人辅助,否则一事无成。
所以,郑庄公将祭足留下辅助公子忽。 然而,郑庄公看错了祭足,郑庄公以为祭足是棵大树,能够让公子忽在坐稳诸侯之位前遮风避雨。但是,祭足只是一棵藤萝,一颗巨大的藤萝,令人远远望去,感觉这就是棵大树。不过,藤萝就是藤萝,再巨大的藤萝也是藤萝,没有一棵大树依靠,藤萝永远无法参天。
郑庄公看漏了一个人,就是高渠弥。高渠弥是一条藏在阴影下的毒蛇。郑庄公在世的时候,高渠弥畏于郑庄公的手段,不显山露水。郑庄公去世以后,高渠弥却亮出了毒牙。这课毒牙就是公子忽种下的。
当初,公子吕去世,郑庄公想提拔高渠弥接任,公子忽却说高渠弥性格狠毒,不适合当此位,郑庄公听从了公子忽的劝告,升任了祭足。高渠弥对此怀恨在心。 郑庄公时代的臣子大多跟随着郑庄公出生入死,都非善类。但是,郑庄公对外用兵太猛,公子吕、颖考叔等正直人,都去世了。
只留下一些只有郑庄公这等奸雄才能控制的狡诈之徒。 现在,郑庄公走了,将这些水火不相容的臣子留在了一起。
郑国乱了 郑庄公走了,公子忽继位,即为郑昭公。 但是,郑昭公不是郑庄公,没有手段控制住群臣,于是,郑国乱了,一乱将近三十年。 一是,祭足驱逐郑昭公。 郑昭公继位后,祭足奉命出使宋国。宋庄公与华督捉住祭足,进行一番恐吓,祭足害怕了,屈服了。
没有了郑庄公的依靠,祭足不过是一棵藤萝罢了。于是,宋庄公、子突,祭足三人达成协议:祭足帮助子突复国;子突将国政交由祭足打理;子突割给宋国三城,另加财宝若干;祭足将女儿嫁给子突母族兄弟——雍纠。结果就是:祭足跟高渠弥联手驱逐了郑昭公,扶持子突继位,即为郑厉公。
五国破郑。
郑厉公继位后,逐一实现当日承诺,只有割宋国三城之事,不答应。宋国不高兴,就强要,郑国不给,宋国再强要。于是,郑国托鲁国求情,宋庄公不给面子,鲁国决定跟宋国翻脸,宋国向齐国求救。于是,郑鲁伐宋;齐伐纪,给宋国解围(纪国与鲁国世代友好);郑鲁救纪;燕卫助齐;六国大战,齐燕卫大败。关键时候,宋国来救,最后还是大败。诸国一时混乱。
分不清没关系,总之记住:宋国跟郑国结下死仇了。 宋庄公败归后,心里不服,再次纠集齐、蔡、卫、陈伐郑。郑厉公想打,祭足不让,郑厉公不敢说话。最后,五国联军在郑国烧杀抢掠一通后,离去。 三是,祭足再逐郑厉公 郑厉公继位后,啥事都是祭足说了算,心里不爽。
于是决定毒杀祭足。郑厉公将此事交给母族兄弟雍纠负责,雍纠跟媳妇(祭足的女儿)商量,结果被出卖。最后,祭足杀了雍纠,郑厉公出逃。
四是,高渠弥杀郑昭公 祭足驱逐了郑厉公后,郑昭公返国。郑厉公出奔之后,又通过鲁国与宋国交好,答应复国后,再割三城给宋国。
宋国被说动,再次决定帮助厉公复国。于是,宋国约会了鲁、蔡、卫再次伐郑,祭足帅兵迎敌,双方打个平手。 祭足怕郑昭公国势不稳,又给郑昭公出主意,与齐国交好。
结果高渠弥趁祭足去往齐国时,暗杀了郑昭公,扶持郑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子亹继位。 五是,齐襄公杀高渠弥 高渠弥杀了郑昭公后,扶持子亹继位。
结果高渠弥与子亹却因齐襄公平息不伦恋情的原因,被齐襄公设计在首止结盟时杀死。高渠弥被五牛分尸。 六是,郑厉公再次复国 子亹被杀,郑庄公的另外一个儿子,子仪被扶持继位。子仪在位十七年,祭足病死。郑厉公在齐桓公的扶持下,率领齐国兵马杀入郑国,杀死子仪,再次复国。 自此后,郑国才算安定下来。
简单计算一下,自郑庄公死后,郑国国君被外力牵绊,共更换了五次。而且,竟有郑国国君被臣子及其他诸侯所杀,高渠弥杀了郑昭公,齐襄公杀了子亹,郑厉公率领齐兵杀了子仪。
郑国被攻入国境两次。奇耻大辱。 而在郑庄公时期,郑庄公笑,则诸侯安;郑庄公怒,则诸侯惧,即便周王都被玩于股掌。 郑庄公地下有知,当含恨九泉。
总结一下 郑庄公是东周以来的第一个霸主,虽然后人对郑庄公评价有褒有贬,甚至是否入选五霸都有争论。 但笔者以为:郑国只是一个小国,且位于各诸侯国中间,周边与十几个国家接壤,是百战之地。
即便在这种条件下,郑庄公依靠自己的权谋手段,结交齐国,联合鲁国,讨伐各个更强大诸侯国,从不落于下风。而且,郑庄公一生百战,无一败绩。如此权谋手段,东周时期各诸侯国君主,无人能出其右。郑庄公算得上一个“霸”字。
不过,笔者也同样认为:郑庄公虽然功绩卓著,但也不应入选五霸,因为,郑庄公在政治上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在东周初期,周王权虽然衰落,但毕竟是天下共主。郑庄公与周王朝正面作对,不符合当时的政治倾向。所以,郑庄公不应入选五霸。
可惜的是:郑国“三公”数十年建立起来的帝国,却在郑庄公死后,快速地分崩离析。千古之后,令人扼腕叹息。 或许,历史本来就是如此。一人兴,一人落,跌宕起伏,才有意境。 郑国已然陨落,新的霸主正在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