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寻卦> 章节目录> 第三十八章水屏

选择阅读主题:

第三十八章水屏

作者:方涵之 | 发布时间 | 2017-07-17 | 字数:3277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建议他们离开。

“罗公公留你们在这里有事?我们先行离开?”龙妹非常惊讶和不解。

我点点头:“真是辛苦你和范同兄弟了,呆在这里,只会耽误你们的时间,我们留在这里,还想跟罗公公探讨命理上的很多问题,说不定要留上十天半月,所以……”

我又拿出了些钱:“这算是谢谢你们的一路陪伴……”我也不说断桥相救一事。

他们两个推辞了一下,就收了。

我最不喜欢孙偌的一点,就是他比我更不喜欢说话,每每有什么事,都是由我来出面应付。

“罗公公会找人帮你们,送你们过河。”

我还开玩笑:“范同,一路上,你得要照顾好罗妹,我们回去后,一定还会找你们玩的……”

罗妹笑了笑,看了范同一眼:“就他还照顾我?看他那神不守舍的样子,魂魄能完整回去就不错了!”

范同脸红了红,争辨着:“我就算多神不守舍,将你安全送回去还是不在话下的!”

“你就说吧……”

这一路下来,他们两人现在也很熟络了。

……

说服了他们,我跟孙偌到罗公公那小楼里,跟冯骥一说,他连连说好,马上去找人,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我们跟罗公公谈起那个土司后人的情况,他说:

“那人的口音,也是雷公山一带的,随行还有几个人,只是那几个人没怎么说话,听不出什么,后来,我也没有去打听。”他心里只想着阿家的人的去向,其他事情,自然就容易忽略。

阿家,其实是他的师承门派,一个天生失明的人,被赋予第二次生命,那种感激之心,远非以死相报能形容的,看看他在这里守了几十年,就可以明白。

我忽然想起范同也是雷公山那一带的,其实可以跟他打听一下。土司制度在清朝后期已经式微,雷公山那边曾经存在过多少个土司,其后人的情况又是怎样,看似有迹可寻,但要了解清楚,只怕也不容易。

冯骥回来后说,龙妹和范同随着村里几个人一起走了。

——

冯骥拿了些东西,说:“猿啼涧,我上过很多次,绿云雪,我也采过不少,很熟悉,但现在情况又不一样了,先带你们去看看,情况在路上边走边说。”

这人也是个爽快的性格。

我看他也没带上什么东西,甚至绳索勾子都没带,心里想不明白他怎能下去,又怎能渡涧而过。

冯骥道:“方小哥先别急,且听我慢慢说来。”

下了木楼,阳光普照,非常的湿润而炎热,冯骥走得很快,进入了树林后,他开始说话。

“这个地方,我转了近四十年,阿方万蒙四村以及周围的设置,相信你们也看过,是一个先天八卦,里面的奥妙,就算不能体会,也能想象,此生气之局也!这四家人,不是喜欢这里的山水和隐蔽,而是在这里延命,他们在躲避着什么!”

我与孙偌对望了一眼,知道这人也不简单。

“乌龙山,是九龙乡的九龙之一,其状如龙,其色乌黑,因而名之。而九龙乡究竟因何得名?因九龙于此聚首,其首,正是乌龙山主峰!嫦娥奔月,乌龙升天,必有些不为人知的原因!”

我跟孙偌都听得暗暗震惊,他在这里四十年了,又精通阴阳之术,只怕其中的阴阳变化,在他眼中,已经无所遁形。

“秘密必定是在乌龙山主峰!”

这与我们的想法也一致。

穿过了树林,走上山峰,对面就是乌龙山主峰了。

今天阳光普照,猿啼涧和主峰一带的雾气都消失了,涧水清澈,而主峰则是黑中带红,真的便如一条乌龙般。

“这乌龙山主峰,是一种可溶性岩石,经过千万年的时间,经历雨水的冲刷而形成的,属于喀斯特地貌。”冯骥凝视着对面的山峰。

我从侧面看了看他,他个子不高,皮肤粗糙而黝黑,体格壮健,长着短发的头上戴了一顶草帽,脸型瘦削,如果不是目光深邃,精光内敛,就跟一般的农民形象无异。

“你是说,这一带的山峰,都是这种可溶性的岩石?那不是说,这些岩石里面,有很多被腐蚀冲刷出来的洞孔?!”孙偌的语气带着微微的激动。

“不错!这里水气充足,长年云雾弥漫,主峰里面的大小洞孔,都湿润非常,经常有水渗出,这一大块近千米长的峭壁,采茶人,称之为水屏,长年水淋淋的屏风!”

原来是这样,我也明白过来了。

“你是说,你们以前就是靠这些岩石中的大小洞孔往来这些峭壁之中?”

冯骥摇了摇头,却说:“那水屏由下之上,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栈道,可以直接走到上面!”

他指着水屏说,“你们看那些外面的大大小小孔洞,里面其实有一条宽高几米的自然栈道,只是入口隐敝,极少有人知道。”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过去,几十米的距离,看得也不清楚,只能看到峭壁上有些乌黑的小点,可能就是外露在外面的大小孔洞,如果他不说,真想不到里面居然是一条连通的通道。

“那我们现在如何能下去?又如何渡过深涧?”

冯骥没再说什么,只是带着我们在山峰上转了一会,在峭壁的山边,拨开一堆乱草,露出一个口,却不是地洞的口子。

“从这里下面,有不少小洞孔和凸出的岩石,也有些小树和藤蔓,形如一个梯子,以前采茶的人,都是从这里下去,然后从主峰那个栈道上去,直接就可以到茶树的附近。”

我伸头往下望去,现在身处这个小山峰,虽然远不及主峰那样高,但从这里下去,陡峭毕直,怎么说也有几十米,直接沿这个石梯下去,难度真不少。

冯骥看了我们两个一眼,转身就扳着岩石,爬了下去。

“小涵,你跟着,我在后面!”孙偌对我说。

我心想,莫不是怕我拉不住掉下去,砸在你身上吧。

我手劲还是很大的,扳着凸出的岩石不费劲,但要低着头,寻找能落脚的岩石或是洞孔,是件惊心动魄的事,很多时会忍不住望到下面去,心里不免会有晕眩的感觉,而且,在这峭壁上,不时的有风流吹过,虽然算不上猛烈,但产生一种呜咽哀鸣的声音,令人心里不禁发寒。

这时候,倒是想起,没有听到那猿猴的嗷嗷叫声,也没有那种小孩子的哇哇哭闹声。

还有二、三十米时,听到了涧水流动的声音,经过了两天,暴雨带来的山洪已经平复了下来,涧水已经平静了,不再象昨天那样翻腾。

孙偌虽然身手好,动作轻快,但也不时有些断枝碎石落在我头上,所以不敢往上面看,不知道他的情况如何,反正没有掉下来就行。

越往下,小树就越多,好不容易,终于脚踏在实实的石上,到了这个猿啼涧的底部,冯骥早已站在那里等着我们。

想不到脚下是一个离涧水有几米的小平台,更想不到的是,小平台其实是一个岩洞口!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岩洞,不用说,应该也是水力冲刷出来的,望进去,起码有十多米宽,两三米高,但很浅。

看到了这个岩洞,我已经明白该怎么渡过这猿啼涧,因为里面有一条木筏!

——

“这些都是以前采茶人留下的工具。”冯骥上前检查木筏。

我发现两边角落里还有很多锄头,绳勾之类的工具,大多数已经锈坏了,但有些还能用。

小木筏是用尼龙绳扎的,上面的木条只是长了点青苔,很明显平时有人维护着,这人,不用说,就是冯骥了,他还不时的到这个地方看看。

“我就知道还有一天会用上这些东西的!”他用手轻轻的摸着木筏。

我估计他又在回忆着以前跟那些采茶人渡过涧水,穿过栈道,到水屏高处采茶的日子。

孙偌站在洞口,仔细地看着周围的情况,还好,他没有拿出纸笔来画。

“你们为什么停止了采茶?!”

这也是我一直想问的事。

“因为有人死了!”

冯骥的回答让我们听了一惊,我还以为是因为那些猿猴叫声。

“我还年轻的时候,一切很正常,但后来突然出现了那些猿猴啼叫之声!这里也是因此而称为猿啼涧的。”

我与孙偌都在凝神听着。我特别留意他说的时间,他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十多岁时,就是阿家和蒙家出事后不久。

“这些怪声音,虽然吓人,但毕竟只是声音,采茶的人习惯了,也就不害怕。”

这倒是道理,这些岩壁之上,洞孔无数,风流吹过,形成一种音壁效果,发出各种声音,那是一点都不奇怪。

“后来,我随阿爸住在这里,跟着他们去采茶,这时候,却真的出事了!”

我心里一凛,不知道又出什么事,这个地方,一切都那么诡秘。

冯骥指着对面主峰那里,吸了一口气,说:“那里出现了一些怪事,死了几个人!”

孙偌忍不住问:“什么怪事?”

冯骥现出十分怪异的神色:“就在正对面再上一点那个地方,本来是那个天然岩石栈道的入口,但采茶人每次经过那里的时候,总有一两个忽然乱叫乱喊,然后双手乱舞,双眼圆睁而死,前后不过数分钟时间!”

我吓了一跳。

“这些人死后,全身没有伤痕,也不知道是恶鬼缠身还是山精吸魂!”

我听得背脊发凉,脑后生风,忍不住周围环顾了一眼。

“死过几个人后,大家都怕了,渐渐就没有人敢过去,后来有不怕死的,过去了两个,还没爬上那山洞,就死在下面了!”

“那我们……”

“我今天只是带你们来看看!没有打算过去!”冯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