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沉默的无头骑士> 章节目录> 第六十七章 深入黑暗

选择阅读主题:

第六十七章 深入黑暗

作者:夕雨川 | 发布时间 | 2017-07-01 | 字数:3302

一幅……有着“耶稣”被悬挂在了“十字架”上的……内容是“天主教”信仰的“耶稣苦像”的“油画”……

一幅……有着“红木质地”画框“框住”的……又被凌木踩坏了的“简单而又普通”的“油画”……

其中蕴含着的“悲伤”,怎么能不让凌木而为之感染呢……?

这“悲伤”的情感……

这通过凌木与“油画”的身体接触之后所感受到的“悲伤感”……

就忽然让凌木想起了“耶稣”被处刑时的那种“悲痛”的心情,就犹如像是变成了当时候的“耶稣”一样,一直遭受着残酷的“钉刑”,却等不到上帝的“拯救”……

因为……遭遇死亡过后的“耶稣”,方能够“复活”……

可是……这死亡的悲痛……究竟谁人可以完全忍受得住呢……?

这可怕的刑罚……

这令人哀怨的伤痛……

却不禁让凌木的精神不断变得严肃起来……

至于倾沐小姐她呢,好像对凌木的心情并没有怎么留意,就一直认真观察着那一幅画有“耶稣苦像”的“油画”,再也没有瞄过凌木一眼,好像进入了某一种境界,已经忽视了周围的环境,再次陷入了对这幅“耶稣苦像”的“思想漩涡”之中……

而凌木,对于无视于自己的倾沐小姐,也没有特别在意。因为,现在的他,也只是一味地陷入了对这一幅“油画”的联想当中,没有了其他的想法。

根据凌木所知,“耶稣的苦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是有过许多的变化的,那么,这一幅只有“耶稣”一个人的“耶稣苦像”……究竟是代表着什么涵义、什么背景呢……?

凌木曾经隐约记得,第一幅“苦像作品”是在“第五世纪”创作的,好像说,那第一幅“苦像作品”当时是被保存在罗马的“圣撒比纳圣堂”的“木制大门”上的,并且是以“写实”格调来雕刻,把背景设置在了耶路撒冷的城门前,把“耶稣”显眼地被木刻浮雕在了中间,而因为是雕刻在了“木制大门”上,因此,大门的左右,就各雕刻着一个强盗。

至于耶稣的细节雕刻,可谓是“精工细雕”啊——“耶稣”的整体动作是双臂伸开,然后作“祈祷状”,而双手的前端却被“钉”在了两块形成了“十字形”状态的木板上;在“耶稣”的外貌上,大致与凌木刚才所发现的那一幅“油画”相当,长发、长须的样子但是双眼却是大大地睁着的,好像是在表达着“‘耶稣的死’战胜了死亡”的意思……

而“苦像作品”的风格在“第九世纪”时期却发生了变化,这时候的“耶稣”被“钉住”的画像已经与以前不同了,因为,这个时期的“耶稣”的双眼则是闭着的,头也是下垂的,精神状态完全与“第五世纪”的画像不一样;据说,这个风格的作品是在“君士坦丁堡”的一部“圣咏集”里的画像中出现的,而它的出现就是为了抵制“第八世纪”初良三世皇帝所发动的“破坏圣像”的运动而“有意”绘制的“苦像”,而这一“受苦耶稣”的图像,自那以后,在东方地区流传甚广;然而,在一○五四年期间,在东西教会分裂、罗马教会正式地发布了“不赞成”“耶稣”这种死像的宣言之时,这一种风格的流传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直至到了“十二世纪的下半叶”,凌木记得“第五世纪”时期的风格又“卷土重来”——“耶稣”的眼睛又被睁开了,只是,这时候的“苦像”中,除了“耶稣”本人之外,他的头顶上还出现了“复活像”,还有十位“天使”在其头顶处左右环绕着;另外,在“耶稣”的双臂之下,出现了“圣母”和“若望”这两位角色,此外,在这众多的角色之外,还有三位哀悼的妇女在侧边站立着——这就是有名的、产生于“亚细细的圣大弥安堂”里的给“五伤方济”(天主教方济各会和方济女修会的创始人)说话的“苦像”……

这么看着对比……凌木所发现的这一幅“油画”更多地是更倾向于“第五世纪”时期最原始的“苦像”风格……

那么……根据凌木的猜测,这一幅“油画”很可能就是属于某一宗教信徒的“宗教物品”了。

可是……这一幅“油画”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如果说……这一幅“油画”……是代表着自己对于“耶稣”的敬仰之情,或是说,这一幅“油画”是对于自己做过的、会带给自己“愧疚感”的事情的一种提醒和鞭策,那么……这一幅带有“宗教”涵义的“油画” 又怎么会出现在了这一种漆黑的世界里呢……?

况且……如果说,这一幅“油画”是属于某一个宗教信徒的“宗教物品”的话,那么,他又怎么会让自己的信物“抛置”于这种无人打理、有损信物精神的杂物仓呢……?

难道说……那一幅“油画”所代表的涵义……并不是凌木刚才所想到的那般……?

难道说……那一幅“油画”的“丢弃”,只是某个宗教信徒对于自己“信仰”产生了某种“质疑”,然后,才会狠心地“丢弃”了代表了自己“信仰精神”的“耶稣苦像”……?

这……倒是有可能的事情……

可是……在这个居住人数偏少的黑鹤城里,究竟谁是那一位宗教“信徒”呢……?

是整日在黑鹤城里行走自如、“嘀嘀咕咕”地叨念着“宗教诗词”,现在又失去踪影,一直找不到她真正去处的“楠嫲嫲”……?

还是那一个和倾沐小姐有着爱情关系、身上穿着宗教信徒才会喜欢的“骑士铠甲”,现在又与一位外国女子纠缠着,却没有再见到他出现在黑鹤城的保安“川岛哲也”呢……?

还是说……其实还存在着另外一些凌木还不知道的、却有着什么宗教信仰的人,才是那一幅“油画”的主人,然后,又因为某一种原因,最后才把这一幅“油画”给抛弃于此地……??

毕竟,从那个可以用于“通畅空气”的小窗口那儿,把“小样东西”从外面扔进来的人,却是大有人在的,可不一定是必须拥有这个杂物仓的钥匙的人,才可以把东西扔进来,所以,凌木一时之间也是没了注意,这看似简单的“油画”,却总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好像要带领凌木寻找出谁是真凶一样,不断地指引着凌木的思考……

只是……不知道倾沐小姐她的想法有没有和凌木想得一样,于是,凌木望了望还在认真观察着“油画”的倾沐小姐,小心翼翼地问道:

“……那倾沐小姐……您认为这一件物品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那……”

可是,还没等凌木问完,倾沐小姐似乎已经不想要回答凌木的问题了,也或许是,倾沐小姐她并不想要将时间浪费于这个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用的物品上,所以,她就一口回绝了凌木,说:

“……现在你就不要再说了……现在我们先把这一件物品给带走吧,讨论的这种事情还是先等我们出去以后再做打算吧……现在我们的任务首先是要去寻找‘打捞尸体’的工具,而不是在这种空气闷热的地方讨论问题,难道你都已经忘记了我们先前来到这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了吗……?”

听到倾沐小姐这么一说以后,凌木这才想起来自己要来到杂物仓前想要达到的目的——要找到可以帮助“打捞”里砂小姐尸体的“游泳充气床”!!

“……对哦……倾沐小姐您所得对……那我们先去找‘打捞工具’吧……”

说着,倾沐小姐就站立了起来,转身就要去寻找工具了,只留下臀部仍然是紧绷着的凌木,于是,凌木赶紧一边抚摸着臀部,一边快速地捡起了已经起了灰尘的“油画”,随着倾沐小姐的身影一直往前面的黑暗深入着……

* * * * *

案外LXVII:有关“耶稣”的相关背景问题(三)

○INRI的解释:有些东正教教堂则使用希腊字母ΙΝΒΙ,是基于“耶稣”“十字架”上的希腊文:Ἰησοῦς ὁ Ναζωραῖος ὁ Bασιλεὺς τῶν Ἰουδαίων。在许多东正教的圣像画中,会将其改为ὁ Bασιλεὺς τοῦ κόσμου(世界的王),这并不表明原来写的就是这个,而是表明原来写的文字的意义。

○天主教“十四苦像”,是指“耶稣”基督受难的十四个过程:第一是耶稣被判“死刑”;第二是耶稣“背十字架”;第三是耶稣“第一次跌倒”;第四是稣途中“遇母亲”;第五是西肋乃人西满帮耶稣“背十字架”;第六是圣妇为耶稣“拭面”;第七是耶稣“第二次跌倒”;第八是耶稣“劝告”耶路撒冷的妇女;第九是耶稣“第三次跌倒”;第十是耶稣被人“剥去”衣服;第十一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第十二是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第十三是耶稣尸体从十字架“卸下”;第十四是耶稣“葬于坟墓”。

○天主教“十四苦像”之“十四处苦路默想”:“十四处苦路”是“痛苦之路”,又称“十字架之路” ,指的是由“安东尼堡”到“哥耳哥达”之间绵亘的道路,“耶稣基督”曾背负沈重的十字架,弓著弯曲的身躯走过这条路。虽然由教会初期基督徒就开始了追随“耶稣”前往“哥耳哥达”足迹的习惯,但“苦路”这名称则源於十六世纪。从十七世纪前半以来,“十四处”的苦路在西方已是非常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