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动荡不安
1939年8月末,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也开始进入了尾声,战争已经爆发了足足两个月,这场大战的开局对于盟军阵营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对英国人来说。
他们丢掉了国王皇冠上的明珠:印度,此刻的印度战局已经完全接近崩盘,英国人在孟加拉湾海战惨败之后就已经意识到了,失去了制海权的印度已经不再是他们曾经提款机了,精明的英国人最后竭尽全力撤走了大部分的驻印军队,拱手让出了印度,精明的英国人明白,没有人能够在那个东方帝国的家门口打败那只恐怖的国防军。
为了占领印度,共和国足足准备近二十年,从一战开始国防部就已经开始拟定攻打印度的计划,囤积物资的行动更是从未中断过,为了更加保险,国防部甚至独立推动了川藏公路、青藏铁路两条堪称当代奇迹的工程,滇缅铁路更是如此,为此国防部甚至不惜成为南洋各个国家奴隶....咳咳.....劳工输出的最大客户。
精锐的军队、海量的物资、畅通的道路,有了这些,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国防军攻占印度了。
如果说印度的丢失成为了英国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话,那么北非战区的失利就是整个同盟国的致命伤了,苏丹港口的失陷导致盟军彻底失去了波斯湾以及红海的制海权以及通行权,哪怕苏伊士运河仍旧在他们手中,但一条无法通行的运河完全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失去了苏伊士运河这个沟通欧洲地中海与印度洋的航道之后,盟军也就失去了战略主动权,他们庞大的海军舰队根本无法有效投放在印度洋,联通亚欧非的重要通道被截断就等于是在他们的脖子上套上了一条绞绳。
战争的失利让同盟国阵营大惊失色,原本他们以为集结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的强大能量,对付一个虽然很强悍却势单力薄的东方帝国并不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至于什么泛亚合作组织以及共和国在南洋的小伙伴们则根本没有被英法美这些老牌列强放在眼里,可事实却狠狠的打了他们一耳光。
英国国内,在得知印度失陷、苏伊士运河岌岌可危之后,举国沸腾,执掌内阁的首相张阿瑟.尼韦尔.张伯伦引咎辞职,强硬派的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被推选为英国首相,担负起了继续战争的责任。
丘吉尔初一上台,立刻对军队开始了调整,大量保守的鸽派将领被调任担负闲职,鹰派将领获得了重用,丘吉尔向议会递交了数份议案并且获得了通过,这些议案包括《战时经济体制调整计划》、《海军军备扩充计划》、《空军整备加强计划》等等议案。
丘吉尔还在上任不久之后立刻发表了多次演说,表示将绝不会对邪恶的东方独裁者妥协,誓要坚决的将战争进行下去直到获得最终的胜利,除了演说之外丘吉尔还频繁的视察军队,尤其是海军,这些举动大大加强了英国军队和民众的士气以及对战争的信心。
这些内政稳定了国内的局势和士气,也扫清了前任首相绥靖政策所带来了负面影响,确定了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最终立场,成功确立起了自己的影响力和威望之后,丘吉尔迫不及待的邀请同盟国各个国家的领袖前往伦敦,召开一次同盟国首脑会议。
美国人和法国人欣然应允,美国总统罗斯福和法国总理雷诺明确表示将会参加此次会议,但最耐人寻味的是,苏联人的态度很暧昧,仅仅只是表示将会派出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前往参与此次会议。
苏联人的态度让同盟国阵营之间出现了一条隐隐约约的裂痕,原本就不受老牌列强们待见的红色苏俄竟然撂起了大牌,不爽之下的英法美立刻停止了与苏联的各项合作以及援助,撤回了所有派驻苏联的技术专家,并且无限期终止了援助苏联工业建设的计划。
只有苏联人自己才知道这都是为了什么,他们伟大的斯大林同志此刻专注于国内的清洗计划,大批高级将领和官员都因为斯大林的些许疑心而惨遭清洗,被流放到集中营去捡肥皂去了,而共和国对苏联近期的态度急剧缓和,主动撤走了驻扎在中苏边境哈萨克斯坦境内两个机械化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被调至中东战区参与对英法联军的作战,共和国除了撤军之外还主动多次的派出特使访问莫斯科。
这些举动让斯大林些许放松了对共和国的敌意以及警惕性,斯大林认为这是一次浑水摸鱼的好机会,中国人战斗力再强,面对着英法美三个强国的压力,只要那位元首脑子没犯抽就不会来考虑招惹苏联的,甚至斯大林一度曾考虑过是否让与中国人对峙的南部方面军进攻中亚甚至是共和国的西域各省,但还算清醒的苏联元帅们打消了领袖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虽然共和国西北集团军群被抽走了两个集团军,但还剩着足足五个集团军仍旧留在里海边上呢!
南部方面军能够守住北哈萨克和高加索防线就已经是烧高香了,想要凭借着南部方面军两百万连摩托化都没做到的步兵和几个老掉牙的装甲师以及那些装备数量过半的双翼飞机甚至是木质飞机的空军去进攻五个精锐的机械化集团军完全就是自找麻烦。
而且在欧洲方面,还有着一个宿敌德国,虽然苏德双方在瓜分波兰这一事件上配合的很默契,但瓜分完毕之后,双方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控制线上派驻重兵修建防线。
种种考虑之下,斯大林婉拒了丘吉尔的邀请,只派出了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代表自己参与这次首脑会议,避免过度刺激中国人,为此苏联派出了两批特使分别访问柏林以及北京,毕竟两线作战的高难度是连斯大林这位钢铁一般的同志都有些麻爪的。
战争在军事层面上显得很清晰,但在政治层面上却又极为的模糊不清,曾经的轴心国还没熬到开战就已经宣布解体,共和国失去了在欧洲最重要的盟友德国,但一回头同盟国也失去了苏联这个优异的炮灰原产地。
原因无他,德国和苏联都在担心两面开战的局面发生,共和国想要把德国当成一面盾牌但在前面,自己在后面出人出力支援力挺德国,而美英法更是赤裸裸的完全想要把苏联人当成阻挡共和国钢铁战车的炮灰,甚至他们连人都不想出,只想凭借着些许援助和贷款就唆使苏联硬钢共和国。
但国与国之间是不存在义务做奉献的傻子的,每一个领袖都是无比精明的,不然也别想坐到领袖的位置上。
英法美和共和国打得热火朝天,而双方曾经的盟友,德国和苏联却又对自己和自己的敌人暧昧不清,南半球那个独占一块大陆的澳洲也趁着战争爆发迅速的抢占各国敌对之后所空白下来的市场大肆倾销着自己的商品,并且推销着自己的军火物资大发战争财。
这样的世界局势不止让每一个普通人感到疑惑不解,也让每一个政治家都觉得头疼不已,但可以确信的是,这是一场没有人会缺席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