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大唐窦义传> 章节目录> 第76章 出征长安之长安地王
第76章 出征长安之长安地王
沿着繁华的东市一直走,把东市走完了,旁边的十字路口一过,就是东大街,窦义一想,不如把这一带的土地和宅院都高价收过来,就算全部都按最高30两一套计算,如果一直沿着东市的商铺建造下去,不要说卖了,就算全部当商铺出租,那收入都不得了,就住房肯定是没有门面房贵,就算到了1000多年以后的中国2015年也是一样的,所以,窦义想到,光拥有那几间商铺,当个铺王又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当地王,用2015年的房地产思维,收平民或是平民区的住宅,再改造成连接东市的热闹商业街,当商铺卖,这样赚的就更多了。
如是,他派手下的人,一口气把长安东市以东的全部住宅,全部收购过来了,在古代唐朝,朝廷规定;皇亲国戚住的房子用砖头做的,或者一些有钱人用石头或烧砖做,在唐代大部分人都是住的是用草做的房子,就是那种草堂。窦义就专门收购那种便宜的草堂,这样的人,虽然祖上积德,出生在了长安城墙以内,但是,跟一墙之隔的平民没有什么区别,一下得了一笔几十两银子的巨款,他们还不高兴的搬走,而且这个时候长安的物价高长,很多穷人准备拿着现金离开物价高涨京城,去附近的2线城市生活,起码米价没有长安这么高,所以这也导致了窦义的收地计划,很符合当时中下阶层的需求,他们不需要祖传的房子,更需要手上有现金,这就跟我们现在的拆迁富二代一样,破烂不堪的市中心的草屋还不如拿钱去其他地方过好日子,比守在这块土地上,更实在。
当时的朝廷规定,普通人家每3口人给一亩宅基地,“贱民”之家每5口人一亩,如果多占,“一亩笞十”,就是每超过一亩打10大板。同时还规定,一处房产或地产要出售,买
卖双方谈妥还不行,还要征求所在地的邻居以及卖方族人的意见,“先已亲邻买卖”,即邻居和族人有优先受让权。
这看似是限制了土地的交易,但是,漏洞百出,倘若你有关系拿下了这整条街其中的一间,那你就成了邻居,然后你就有优先的购买权,你的前后左右,你都能买下,所以,之前打通了管理土地和户籍的户部官员,就是为了简化地契的交易手续,如果上面当官的不说反对,再下面的邻居也不反对,那么,你就可以随便买了,这条生存法则,你就算用在现代,也是一样通行了,你只要有钱,再上面有关系,其实,什么空子你都可以钻的。
说到买房,最倒霉的要数公务员了。在唐朝,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公务员,局级以下干部,那么你可以排队等待公家分配的房子。一旦退休,必须马上给新人腾出来。最坑的是,唐朝是干部异地交流、异地轮岗最频繁的时代之一,很多人往往几年就换一个地方,所以公务员基本不买房。结果退休时发现,连个养老的地方都没有……(这看似是在逼官员廉洁,但是,为了在退休之后有房养老,在退休在职期间,还不赶紧捞钱,否则没权力的时候,连一片遮头的瓦都没有。所以,任何政令,都是有利有弊的。)
好在唐朝给退休的官员发放一些养老金,再加上他们做官时的积蓄,稍微努努力,
也是可以买得起房的。
那么,唐朝官员的薪水和养老金究竟有多少?
在欧阳修的《新唐书》写到,公元618年,唐朝正一品的年薪为七百石,(1石等于10斗米,1斗米按唐朝正常时期的物价1斗13—15文来计算的话,七百石=7000斗米=7000X15文=105000文=105两白银)吗的,你说一个部级官员才这点钱,你也难怪别人都贪污啊。正四品的年薪是三百石,再往下差别也不大。九品芝麻官的年薪大约四十石。(40石=400斗=400X15文=6000文=6两白银,一个县官一年才拿这点工资,你不是逼人造反吗,所以,你能想到合浦县的太守李唯雍过个年,能拿窦义100两白银,心理有多么高兴了吧,再明白为什么梁王武三思要来合浦杀窦义,他敢冒死去通风报信了吧,这可是衣食父母啊,窦义要是死了,就靠他当合浦县的这个小官,喝西北风去了!) 。
这些以粮食为单位的薪水都是一年之内一次性发放到位。悲催的是,京师以外的地方官吏没有年俸。在唐朝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地方官员的待遇远不如京师官吏。而退休金的标准呢?在职工资的一半。这就更要命了,你说一个合浦县的这么个小官,如果在岗之前,不好好捞一笔,退休之后一年才拿3两银子,你说估计自己温饱都有问题,再别说照顾一家老小了,哎。
那唐朝一套房子要多少钱呢?
我们以当时首都长安城的黄金地段为例。唐宋八大家老大韩愈在朝中最高做到吏部侍
郎,相当于现在中组部的副部长。晚年,他买了一套称心如意的商品房。买房之后,
韩部长感慨万千,赋诗一首:“始我来京师,止携一卷书。辛勤三十载,以有此屋庐……”
吏部侍郎是唐朝“正四品上”级别。按照规定,这一级别的俸禄为 74.1万/年。此前,韩愈还曾当过国子监博士,也就是高校校长,年薪两万。韩部长为了这套房,用尽了三十年的工资和稿费,基本上和按揭30年差不多……说了这么多,房王君终于明白,杜甫为什么会写出那句有名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就连我们的大诗人李白,一生也都没有一套草堂,终日到处混吃混喝,晚上就睡在破船上,一生都没有落脚之地,非常的落魄。所以,不要想着那些大文豪或是有才的诗人在年轻的时候是多么的潇洒,李白其实不是喜欢喝酒,是因为心里太他吗的郁闷了,只能以酒解愁,到处去流浪,不要把他想的那么的诗情画意,那是因为被生活所泊,谁他吗的有房子不住,到处去流浪,古时又没有人喜欢往沿海的海边居住,那你说北方那么冷,你在水上是多少冷,那入夜后,不喝点小酒暖暖身子,恐怕一觉起来,就变冰棍了,其实我蛮同情李白的,有才,但是,没口德,几乎得罪了所有的权贵和上级,所以,一直没得到提拔和重用,也因为爱喝酒,放肆,一直没人重视他,在古代,如果你德才兼备,象唐伯虎那样,随便写首诗或是给别人的扇子上留副字,那都值千金,还不是千银,也就是说,李白其实名声很臭,没有人希望得到他的墨宝,所以,他连字画都卖不出去,象同样在唐朝的唐伯虎,不光是画值钱,随便卖一副画都可以一生用之不尽,你说你要是真有才,就算不能当官,起码你可以象唐伯虎一样随便提几个字,画副画,就算不会画,你给别人的扇子上题个字,总能赚钱吧,可见,整个唐朝,上至官员,下至百姓和富豪,都没有人看重李白,如果他的身价和社会地位值同时代的唐伯虎的千分之一,那你至少写首诗,写把扇子,至少能卖1金吧,在唐朝,1金还可以买套房子,也不用睡木船啊,也不用装清高,至少有个几百文,还可以去睡客栈租房子吧,所以说,不是李白没才,是没名声,没人品,不受人爱戴!除了写写诗歌发发脑骚,也没看搞出什么大动作,起码苏东坡就算被贬,还能当个小县官为民造福,李白空有几副诗词,还是被后代传开的,在他人活着的当代,并不算什么,唐朝比他有才的多的是!
回归正题,窦义收购了东市以东的整条大街之后,全部改造成了跟东市一样的豪华商铺,而且只租不卖,因为同时拥有大量的土地,并且又是合法买来的,当时的朝廷并没有对他做出什么疑问,并且,太子暗中扶持他,官员一行让路,这也让窦义的收地运动大为方便,从此时起,窦义看到了大量的商机,以东市以东按最高价来收一套一亩的宅基地600平方米30两白银,他全部按2015年50平米一间改成门面商铺做成3层出租,50平方米一间铺就是12间铺,一间铺每月5000文租金,12间一个月60000文=60两,基本上第一个月就把一套房子的成本捞了回来,一看到如此住改商有如此大的利润,窦义开始疯狂的收购东西两市附近所有的住宅,并且为了吸引长安以内的人把房子卖给自己,他开始利用了现代房地产伤的拆迁套路,就是在南门以外收购的土地上,把收购来的土地,改造成两室一厅这样的格局的2层楼,这样,你用长安内的一套一亩的地,可以换长安城墙外平民区的一套2室一厅这样格局的房子,墙内一亩的地,卖30两白银后,你依然不用离开长安,但是,需要住在墙外的贫民区,那2室一厅的房子就90平米,也就是说,墙外一亩收过来,把院子什么一拆,全部改建成拆迁后的安置房90平米的2室一厅的套房,墙外一套宅院660平米20两收过来,可以改造成6套安置房,成本其实很低,土地折价20除以6=3.3两,盖起来的话,就是些木头也要不了多少钱,所以,窦义利用这个政策,几乎收光了长安以内几百套当时准备出售的房产,然后专门在南门雁塔区做拆迁安置房,这样,这些中下阶层的平民,也很感激,因为既有房子在长安生存了,又可以免费得到一处房产。
这整个7月,窦义不光做好了地道,联通了南门内外,还借太子收地之名,大肆收地,赚取了差价,短短两月依靠房地产住改商,获利达万两白银。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历史上记录,窦义在收购房地产的时候,他几乎收购了长安3分之一的二手房地产交易,并且成立了长安最大的以收房,建房和买卖的机构;长安宅院置换商行。类似与现代的房地产公司。
历史上,人称窦义为;长安地王!
(你可以想一下,如果他不是背后有官员撑腰,按大唐律法;普通人家每3口人给一亩宅基地,“贱民”之家每5口人一亩,如果多占,“一亩笞十”,就是每超过一亩打10大板。那么,咱们的窦义早就被打屁股打死了,以至于真实历史上的窦义为什么没被查办,我们不得而知,有可能跟我书中所编的人脉关系,差不多吧,你猜都猜的到,如果他没关系,他一不可能这么容易当地王,二更没可能拿了地之后不死人,这都是要杀头的,连连续剧里某个亲王占了大量的土地之后都会被抄家,更别说窦义一生无官职,只是商人,那么,他背后一定是有一个官位非常高的大人物,在给他撑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