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雪岩红梅> 章节目录> 第十二章 伊犁问题

选择阅读主题:

第十二章 伊犁问题

作者:雪如尘 | 发布时间 | 2017-04-18 | 字数:2024

左宗棠提出在新疆建设行省,主要就是为了改变新疆地区武官为患文官稀缺的现状。然而这个建议背后却隐藏着削除满人在新疆特权的暗示意味。左宗棠对满人本就不以为意,新疆动乱,一军府制有问题,二就是统治新疆的满人有问题。这些话当然不便明写在奏折上,但是字里行间,便透漏着这些意思。

要是真的实行了行省制度,当地上任的总督巡抚便可以用汉人。军机处收到这封奏折之后,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左宗棠上书奏折有理有据,军机处又不好反驳。大家心知肚明却又不愿意捅破,朝廷这边就只能先拖一拖再说。

然而拖得久了,左宗棠那边肯定不乐意,于是慈禧便说道:“他这人就是闲不住,让他想办法先把伊犁给要回来,新疆之事容后再说。”

于是军机处便给左宗棠回复:新疆是否建设行省事关重大,此时遽令内外臣工议奏而无定见。切伊犁尚未收复,新疆体制不宜变更。着令左宗棠详细斟酌,妥议章程,侯旨定夺。当初俄人许诺,待乌鲁木齐、玛纳斯登船城收复,即将伊犁交还。先新疆南北大补已悉数收复,宜早派人与俄国驻伊部队商讨交涉,拟定归还日期,交接手续。伊犁将军金顺更是职责所在,可令其速赴俄营,着左宗棠统筹考虑,尽速回复。

果然,左宗棠接到收复伊犁的任务之后,果然安分了下来。其实收复伊犁的事情左宗棠早有打算,他原本计划派刘锦棠前往与俄人交涉,但是现在朝廷却不愿意汉人在收复新疆上独占所有的功劳,指明派金顺与俄国人商谈。明知道这是为了日后安排新疆巡抚或者总督着想,左宗棠却也没有理由非让刘锦棠去不可,于是只得同意了朝廷的安排。

金顺奉命进入伊犁之后,俄国的将领却避而不见,让他白白等了十几天。后来俄国人终于肯接见了;却玩起了踢皮球的把戏,说是伊犁归还大清一事应该由土耳其斯坦总督考夫曼将军来处理决断。

金顺倒也不辞劳苦,便要要求去见考夫曼。但是俄国人却推脱说他军务繁忙,不知道现今行辕何在。没有办法,金顺只能给考夫曼写信,但是考夫曼却迟迟没有回音。从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人与人之间,办事儿的能力确实是有天壤之别的。金顺就属于那种被人牵着鼻子走,或者是只会大踏步走的人。一件事情按规矩该这么办,一件事情得这么这么来办,有先天规矩之后,金顺就掉进去,再也出不来了。

当初胡雪岩进京拜访宝韵要求挪借海关关税,宝韵言辞答复,海关关税用途早有定例,不得挪借!那情况就跟金顺是一模一样的,然则最后呢?胡雪岩还是顺利把事情办成了。金顺这边在伊犁交涉了三个月,整天与人磨嘴皮子,自己感觉十分的辛苦,却完全没有任何作用。

其实总理衙门这边也一直在与俄国驻华大使馆交涉。但是俄国大使馆这边也是一推二六九,把事情推给考夫曼,考夫曼推给沙皇,沙皇又推给俄国大使,结果请示来请示去,什么办法都没有。

其实沙皇早就收到了大清想要讨还伊犁的消息,为此还专门开了一次特别会议。陆军大臣弥留金认为,当初俄国驻华大使对总理衙门许诺说收复新疆之后就交还伊犁是一个错误,此时应该死不认账。而财政大臣则不同意,他人为现在俄国内部财政十分困难,西边还在跟土耳其交战,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再开辟新的战场。他认为应该更多地从外交上考虑问题,以伊犁的交还换取中国优厚的商业权利。一个主战,一个主和,讨论半天没有什么结果,但是也都达成了一只认识——伊犁不能轻易交还给中国。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左宗棠上了一个折子,说军人眼里只有开疆拓土,所以与考夫曼交涉伊犁问题是不会有结果的,驻华公使专门以耍手段为本事,文过饰非卖弄口才,所以与驻华公使交涉也不会有结果。要讨还伊犁,方法只有两个,一是直接开战,一举拿下伊犁。二是直接派大使去面见沙皇,跑的聊和尚跑不了庙,俄国是大国,既然许诺,应该不会自食其言。

左宗棠的奏折一回到京都,清流们顿时群情激愤。原本西征成功之后他们脸上就觉得有光,觉得大清盛世已经再次到来!用词用语也经常来一个“大清中兴”云云。看到左宗棠二话不说就要开战,他们立马开始上书,要求武力收复新疆。军机处恭亲王以及慈禧太后觉得脑袋都疼了,悔不当初,觉得不该让左宗棠来插手这一件事情。最后经过商讨,还是采取了左宗棠的第二个意见,直接派人去俄国。

恭亲王认为,考夫曼和俄国公馆在归还伊犁这一件事情上闪烁其词,并不是俄国沙皇的意思,很有可能是底下的人自作主张。只要面见沙皇之后,这件事情应该很快就能解决。

“派谁去呢?”听了恭亲王的话慈禧太后直接敲定了板子,开始询问。

“前驻英公使郭嵩涛堪当此人。”

“收复伊犁靠的是汉人,现在索还伊犁难不成还要靠汉人?咱们满人就这么点事儿都办不了?”

宝韵在一旁沉思一番之后,说道:“臣举荐礼部侍郎崇厚,当年同治元年他曾任职三口通商大臣,亲自去法国交涉过同上是以,处理得当。”其实宝韵所说的这件事情,是当年天津教案之后,法国要求中国必须派官员前往巴黎当面道歉,而崇厚就是这个当面去道歉的人。要说到外交经验,他基本上是没有的。

然而慈禧太后听了连连点头,似乎觉得在满人中能找出这么一个有经验的人已经不容易了,说道:“哀家看崇厚这人也是可以的。就让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