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雪岩红梅> 章节目录> 第四十一章 不同的视角

选择阅读主题:

第四十一章 不同的视角

作者:雪如尘 | 发布时间 | 2017-03-31 | 字数:1681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此时早已经不再是人们口中所谓的“到底有没有谋妻杀夫”的争论,而是朝廷中两派人士的暗中斗争。老百姓们固然对案情曲折津津乐道,然而这些背后的东西,他们却根本触及不到。

李鸿章此时已然是权势滔天,炙手可热的人物,经营直隶若干年,在京城上下也培植了不少亲信,更是和恭亲王醇亲王也经常往来。左宗棠虽然不如李鸿章办善于培植亲信,大小人才一一拉拢,文官武官无不厚待,却也已经把跟着自己征战的许多将军都放在各地当差。这两个人都是汉人,却水火不容,互相看不对眼。自从慈禧太后辛酉政变成功打败八位顾命大臣夺权之后,满人之间便再无什么杰出的人才。恭亲王稍有作为也引起了慈禧的不满,于是慈禧推倒恭亲王,让能力稍弱但是听话的醇亲王当了满人之中的一把手。虽然醇亲王和恭亲王之间有芥蒂,但是在表面上还是一个“六哥”一个“七弟”的称呼,并没有明显的矛盾。毕竟他们都清楚事情的始末都源自于慈禧太后而非自家兄弟。所以在京都满人之中,是没有太过于明显的权利倾轧的。

但是因为小白菜与杨乃武一案,京都官员开始站队了。

胡瑞澜回来之后,事情并没有立马完结。有人觉得这件案子确实有问题,比如林则徐的儿子,又比如都察院的汪树屏,又比如大学士翁同和等等。但是也有人觉得这件案子苏日安有一些疑点,却绝对不能够翻案,原因无他,要是这件案子翻案了,以后还有谁敢去地方那个上做官?

杨昌浚自然是想办法拉拢了一些人,比如刑部尚书桑春荣。像是这种事情,一担沾惹上去,就绝技不能摆脱了。一封书帕让桑春荣站在了杨昌浚至一边,到现在隐隐有太后打算亲自主审的消息一点点传出来,桑春荣当然害怕。害怕至于却只能更坚定地站在杨昌浚这一边。杨昌浚自然去求过左宗棠,让他帮忙。左宗棠却没有理会,只是让他把手头的事情办好,尽早留出饷银,招募够兵勇,并没有答应为他说话。可是却有人不自觉地站在了左宗棠这一边。比如丁宝桢等总督级别的人也都帮着杨昌浚说话。

至于朝堂中的清流,虽然平日里讨论到政事上,他们都会自觉地站在左宗棠这一边,主张打仗开战,但是私底下对左宗棠的为人处世却实在不感冒。总觉得左宗棠太过粗鲁无礼,对自己这帮文人缺少最起码的礼貌。此时遇到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他们一听到消息,反而二话不说站到了李鸿章这一边,跟着一起来找左宗棠的麻烦。

党争有时候并不是人力所为,而是下意识的。站队的人越来越多,一派以大学士翁同和,翰林院编修张家骧,以及夏同善这些为胡雪岩所动,积极为翻案奔走的人为首,其中以御史王昕为首的清流也都划归这一派。因为翁同和是江苏人,张家骧、夏同善是浙江人,王昕原来也是山阴人,附和的又以江浙人为最多,所以称为江浙派,又称朝议派,这些人多系言官文臣,手中并没有什么权利。江浙派背后站着的,就是李鸿章。

另一派是以四川总督丁宝桢,浙江巡抚杨昌浚,刑部尚书桑春荣为首,附和的多系湖南、湖北人,称两湖派,又称为实力派。因为这一派都是几个封疆大吏,掌握实权。左宗棠虽然没有暗中促成这一派,但是这一派背后却有着左宗棠浓厚的影子。那丁宝桢虽然和左宗棠素不相识,但是非常佩服左宗棠的战略眼光与打仗的本事。左宗棠此时不参与杨昌浚的事情,反倒让他觉得这是高风亮节,清者自清。于是愿意帮左宗棠一帮。

两派人物越聚越多,参与杨乃武一案的官员也越来越多。慈禧太后却没有直接定调子,也没有组织这些人讨论案情,反倒是等着他们一点点都聚起来,然后在一把出去一拨人。这是上位者的手段,此时也无人知晓。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老百姓讨论杨乃武,总觉得这件案子中有最关键的东西被自己抓住了而别人不知道,心里以为当官的不过如此,这样简单的事情也理不清楚,反而要一审再审。当官的讨论杨昌浚,总觉得地方大员应该有自己的权威,至少审理案件不需要不受制于京都控制,又或者觉得地方官员也不能滥用职权为非作歹。而慈禧太后则考虑过的是左宗棠和李鸿章各有各的本事,也都有相应的权利在手,可是这权利却也不能太大,适当的时候就应该消减一些。

同样一件事情,出于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所考虑的东西完全不一样,而下层的人物,总是无知无觉的一群人。有时候事情已经结束了,他们还被蒙在鼓里,浑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