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唐节度> 章节目录> 第八十七章 正式加官
第八十七章 正式加官
自打吐蕃、吐谷浑的联军瓦解之后,尚恐热带着吐蕃军队狼狈的回到了定县。自此,龙虎隘的压力大减,张义潮也得以回到了岐州。
二年十一月底,朝廷知道了龙虎隘大捷的消息,穆宗皇帝命枢密使王守澄到岐州请张义潮入朝觐见。因此,张义潮第二次来打了京都长安,枢密院议事厅,王守澄单独约见了张义潮。从王守澄的表情上来看,这个大名鼎鼎的枢密使对张义潮是赞誉有加,拉着张义潮的胳膊,说道,
“哎哟,都说张公子文武兼备,不仅智破岐州军变,更实在龙虎隘大捷之中杀敌八千,真是可喜可贺啊...”
“枢密使大人谬赞了,义潮只是略施小计,不足挂齿。”
“嘻嘻...,老奴真是太喜欢张公子了,不知张公子有什么需要,请尽管开口!”
“枢密使大人明察,义潮自幼居住在沙州,而河西又都是沦陷区,因此不敢太过高调!”
“哦?这话怎么讲?”
“大人明察,龙虎隘一战确实是义潮指挥,可是对外宣称都是陇州都督府斥候将军崔生龙为主帅,目的就是为了掩人耳目,还请枢密使大人为我保守秘密!”
“哦——,我明白了,义潮此举真是思虑周全,老奴佩服!”
“其实义潮一人也就无所谓了,但是跟随我一起前来的还有几十人,义潮不得不为他们着想,还请枢密使大人体谅!”
“这个自然,如今圣上和太后娘娘都知道了你的情况,现正在含元殿等候你的到来!”
“多谢大人引荐!”
张义潮向王守澄深深地鞠了一躬。张义潮心中明白,上次与崔珙奏身陷囹圄,若不是王守澄从中斡旋,自己的性命恐怕就要交代了,因此对王守澄这个人很是感激。
宫城含元殿,是皇帝召见大臣的重要场所。张义潮跟随王守澄之后,一路上毫无阻力的来到了含元殿,此时的穆宗皇帝李恒正端坐在龙椅之上,一脸的严肃,从其表情上来看,张义潮反而没有觉得皇帝应该有的神气,反而多了几分病态。来不及多想,张义潮学着王守澄的样子上前一步跪下道,
“草民张义潮拜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爱卿平身!”
“谢陛下!”
张义潮慢慢的站起身来,退到了大殿的一旁,低着头聆听穆宗李恒的教诲。李恒侃侃而谈,好像都是一些官样文书,毫无新意。张义潮虽然有不少的地方并没有听懂,但是却表现出很受教的表情。
长篇大论之后,穆宗李恒这才转向王守澄问道,
“枢密使,张爱卿既然在凤翔两次立功,在官位安排上绝对不可草率,明白么?”
“老奴明白!”
“哎,对了,不知张爱卿现在官居何职?”
“回陛下的话,义潮一介草民,并无官职!”
“哦?吏部是干什么吃的,这么好的人才居然闲散在野,真是岂有此理。枢密使,你要好好调查此事!”
“老奴遵旨!”
就这样,张义潮得到了朝廷的重视与同情,引起了穆宗李恒极大地兴趣。只是这个李恒年岁不高,身体并不是很好,刚刚说了一阵儿,就开始咳嗽起来,看样子病的不轻。枢密使王守澄关切的问道,
“陛下,要不让老奴扶你到神龙殿休息,现在天气寒冷,陛下一定要注意休息啊!”
“罢了,枢密使,朕的身体并无大碍,还是要以国事为重!”
“老奴谨遵教诲!”
“灵州王宰的叛乱现在战况如何了?”
“回禀陛下,据前方传来的最新消息,凤翔节度使崔度大人与李涓大人合兵一处,对灵州外围的叛军施以围剿。怎奈大雪封山,逆酋王宰正龟缩在灵州城内不敢应战!”
“灵州事变一定要尽快解决,否则吐蕃卷土重来,龙虎隘又有麻烦了!”
“老奴明白,这就派人催战!”
穆宗李恒从身旁的太监手中接过一张手帕,使劲的咳嗽一阵。这才缓过劲儿来,转向王守澄问道,
“枢密使大人,张爱卿两次立功,你看有什么合适的职位安排张爱卿啊?”
“陛下明鉴,义潮的先父乃是沙州刺史张谦逸张大人。如今其父亲被吐蕃士兵害死,义潮此次前来长安就是为了向朝廷传达这个噩耗!”
“吐蕃欺人太甚,居然逼死我大唐朝廷册封的五品命官,真是岂有此理!”
“是啊陛下,河西之地沦陷数十年,可是沙州仍然有一大批爱国志士思念着大唐,盼望官军早日收复河西失地。”
“大唐能有这样的子民,朕心甚慰!”
“不知陛下准备怎么安置这批臣民?”
“枢密使大人,你替朕下一道密旨交给义潮,让你携带密旨回到沙州告慰河西父老乡亲。”
“老奴明白!”
“另外,张谦逸大人为国殉职,特追封沙州、瓜州观察使、柱国、工部尚书;其子张义潮领沙州刺史,着其成立刺史府、阶四品上,回乡安抚沙州父老!”
话音刚落,张义潮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两眼含着泪水,一头磕在地上朗声喊道,
“微臣张义潮谢主隆恩!”
“张爱卿,河西之地就交给你了,你可要珍重啊!”
“多谢陛下关心,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就这样,张义潮得到了朝廷的正式官职,他就像他的父亲张谦逸一样成为大唐有品无权的“地下刺史”。除了身份文牒之外,张义潮什么也没有得到,而这些却让义潮很满足,因为那种对故国的绝对依赖促使其更加坚定了反抗吐蕃暴政的决心。
三年二月初,张义潮在王守澄等人的劝说下,改道向灵州方向而去。而待在长安已经两年多的雷音寺洪辩大师等人则与二月中旬离开了雷音寺返回沙州。王守澄这次劝说义潮改道灵州,就是想让其参与到灵州平叛的战斗当中。
六七天过后,张义潮一行来到了灵州外围的联军阵地,此时的两军主将崔度、李涓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愁眉不展、夜不能寐。听说枢密使大人亲自巡查战况,崔度、李涓当即升帐迎接枢密使大人的到来。大帐之内,崔度一言不发,而李涓则眉头紧锁,说道,
“枢密使大人,你可来了,如今战况不利,下官难辞其咎啊!”
“节帅,大雪封山,你们能得到这样的战绩,皇帝陛下已经很欣慰了,只是这叛军一日不灭,朝廷都不得安生啊!”
“下官明白,不知枢密使大人有何指令?”
“如今天气转暖,陛下要求你等快速解决灵州事变。”
王守澄说完这话,并没有人接话,大帐之内的气氛顿时尴尬起来。崔珙奏为了缓解尴尬,这才走了出来,双手抱拳行了一礼,说道,
“枢密使大人,灵州的军事行动已经持续了五个月,在此期间我军一共歼灭叛军一万五千人左右,相信用不了多久,叛军自会溃散!”
“哦?长史有何妙计?”
“下官不敢,龙虎隘一战,张兄将一万多吐蕃、吐谷浑联军拒之门外,王宰最大的盟军在也掀不起什么风浪。除此之外,原本想要参与灵州事变的回鹘大军现在也已经在灵州北边四十里的雪峰山驻扎。等到大雪融化之际,我军便可分两路直取灵州。”
“听长史这么说,真是大快人心。如今龙虎隘的吐蕃、吐谷浑联军已经溃败,剩下的就交给你们了!”
“是!”
话音落地,王守澄在两名太监的搀扶下离开了大帐。王守澄前来灵州第一件事情就是代表皇帝巡查战况,而另外一件事情却不能当着众人的面公开。
灵州外全是白茫茫的大雪,寒冷的天气让军队的士气极其低下。张义潮陪着王守澄在军营里随便的转了一圈儿就回到了专门准备的营帐歇脚。寒冷的天气里,除了烧酒之外,最好的御寒方式就是烤火,王守澄落脚的营帐之内点起了两处火盆,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王守澄和张义潮刚刚坐定,崔度、崔珙奏父子就先后走了进来,一见面就抱拳说道,
“下官怠慢枢密使大人,还请恕罪!”
“哎——,节帅言重了,你我都是朝廷命馆,自当为陛下分忧。条件艰苦,如此就不错了,坐下说话!”
“多谢枢密使!”
待二人坐定之后,王守澄取过一杯热茶喝了一口,放下杯子意味深长的说道,
“节帅,陛下的心意想必你也知道了吧?”
“下官愚昧,还请枢密使大人明示!”
“河西,河西,当时河西了!”
看到崔度故作糊涂,王守澄气的脸色通红,激动地站了起来,几乎是歇斯底里的喊了起来。崔度也知道自己惹恼了王守澄,慌忙站起身来,赔礼道,
“下官愚昧,请枢密使大人恕罪!”
听了这话,王守澄脸色稍微好转,慢慢的坐了下来,营帐之内的气氛这才稍有好转。接下来,众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王守澄的身上,仔细聆听这位枢密使大人的进一步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