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幻彩人生> 章节目录> 第47章 搬运工

选择阅读主题:

第47章 搬运工

作者:浓缩生活 | 发布时间 | 2017-02-08 | 字数:3538

第47章 搬运工

(历史世界)

明末,闯王领军攻占京城,崇祯在梅山上吊,宣告大明皇朝寿终正寝,虽然还有皇家子裔逃亡云贵,台湾郑家也拥立朱家子孙为帝,但已经难成气候。

吴三桂领清兵入关,闯王大军不战自溃,携带大明皇家珍藏向南向西出逃,整个紫禁城内乱哄哄。

藏书阁内,凌青霞与林威现身,书籍不如金银珠宝,并未引起士兵的重视,相对完整。

“青霞,就拿《永乐大典》、《道藏》两套,其他的无所谓。”读过史书的都知道,这两套书的副本后来被八国联军抢掠,散落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内,华夏学者去翻阅、复印,居然需要付费,成为列强国家敛财的手段。

兵丁散尽,紫禁城内冷清,各宫殿内已是一片狼藉,大多是丢弃的字画、锦帛。两人游走各处,挑选完好的收起。

一天后夜晚,护送三千多辆马车的军队宿营,车辆并排,马匹卸开喂草料,大顺王与军官们聚在一起密谋,寻找何处藏宝,谋图东山再起。

凌青霞与林威降临,挥手间,连带车辆都收走。很快值夜士兵发现不妙,向大顺王禀报,众人举着火把急忙前去查看,车辆不翼而飞,神鬼传说在士兵中传开,人心离散。

......

道衍万界内,安顺的能力更强,雾气笼罩,所有珍宝归类分开,凌青霞感叹道:“大明朝有这么多黄金却藏着,不灭亡才怪,太平天国的那点家里就不要了。”

“这些黄金都是地方官员的贡品,皇帝婚配、贺寿时进献上来的,上面有年号和进贡者的贺词,等于皇帝私人的钱财,融了不吉利。”林威解释道。

“呸,皇帝宝座都没了,还什么吉祥如意?林威哥,时间紧迫,我们先去拿传国玉玺和兰亭序。”历史书上有明确时间节点,节省时间。

......

大唐皇朝衰败,进入混乱的五代,北方游牧民族与大唐后裔或者掌兵权将领勾结,各自为王,中原战乱纷飞,人口锐减。

但五代时期的文化发展却没有停滞,雕版印刷术使得学术经义得到大面积推广,更适于抒发情怀的词开始流行,为宋词的名扬天下打下基础。

后唐主李从珂杀养父李嗣源自立称帝,不久另一养子石敬瑭宣称为父报仇,率军攻入洛阳,李从珂自知必死,与皇后携带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点火后玉石俱焚。

石敬瑭进入皇宫没找到玉玺,遂急令灭火,可终究一无所获。

天空中,凌青霞急不可待从锦囊中取出玉玺观看,碧玉制成,四寸(秦制“注”)见方,一角镶嵌黄金,盘钮雕刻五条盘踞螭龙,小篆印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两侧还有其他文字,无非是谋权篡位拿到印玺的皇帝表明出生正统,典型的“做婊\子立牌坊”。

“好漂亮。”林青霞在手中盘玩一阵,沾染上红色印泥,闻之极香。

“林威哥,传国玉玺的传说太多了,也不知这方的真假,最好有比对。如果将前朝玉玺拿来,这方会消失吗?”

“不会的,都是不同时间长河里的东西。”

“那我们再去拿两枚对比。”直接从别人手中去抢,凌青霞还做不出。

查看史书,最好的机会是秦始皇游洞庭遇风浪,将玉玺投入湖中的那次;还有就是三国乱世,十常侍作乱,少帝连夜出逃避难,忘了携带传国玉玺,直到十八诸侯讨伐董卓,孙坚攻入洛阳,从井中捞到玉玺。

传国玉玺与水有缘,凌青霞准备抢先打捞。

三国年代时间点清晰,玉玺失踪间隔了很长时间,凌青霞轻易就捞到,比较一下,就少了曹魏等时期刻上去的铭文,也有黄金镶嵌。

而秦始皇乘龙舟游洞庭,史书上有年代,只有地名湘山,洞庭湖与现今相比更是不同,来回了三次才找到时间节点。

现场观看才发现,史书中的记载并不可靠,所谓龙舟仅比渔船大一些,突然遇到湖面阵风,手捧传国玉玺的官员一不留神,连人带玉玺掉落湖中,将人捞起,玉玺不见了,而阵风也停了。

陪同官员绝大部分吓得快要尿裤子了,但有机灵的立刻歌功颂德,传国玉玺抛入水中立刻镇压住了风浪,证明是天传神物,大秦皇朝一定能千秋万代。

(这就是所谓传国玉玺投湖镇压大风浪传说的由来,这是史官给秦始皇脸上贴金。)

正是湖水高位,水势极深,派人打捞一无所获,当然已经落入凌青霞的手中。

回到主世界,在青云山密室内,凌青霞反复比较,都是同样的碧玉雕琢而成,秦始皇的那方是最可靠、最完整的;三国那枚一个角镶嵌黄金;而得自李从珂手中的两侧还多了铭文。

拿出从西汉皇宫弄来的印泥,铺平最好的纸,小心地盖印,用放大镜逐个比较雕刻的笔画、纹理,最后确认三枚印玺都是传国玉玺。

这要是拿到外面展示,一定造成全世界轰动。

(注:秦制四寸为92毫米,特意写成95毫米,凑上九五至尊的含义。)

......

永和九年,三月初春,绍兴会稽山阴兰亭,王羲之和谢安邀当地文人学士一起进行消灾祈福活动,随后将酒杯置于九曲流水中,酒杯停在谁面前,则取酒饮之并赋诗一首,共得诗篇三十有余,众人觉得活动很有意义,诗集汇编成册,让组织者之一的王羲之写序。

趁着酒性正酣,王羲之洋洋洒洒地写下著名的《兰亭序》。

不远处一辆马车停下,林威和凌青霞登场,陪同前来的二十多位家丁从马车上抱下一大堆礼物,有纸张、酒坛、三只鹅、各色毛笔、墨、锦帛、肉干等等。

一番热络的介绍,林威被邀请到书桌旁,一眼看到正在晾干的兰亭序,由衷称赞:“好字!好笔法!”然后捏捏纸张又摇摇头说道:“可惜可惜,涂改甚多,纸张太差。”

王羲之用的是当时最好的麻纸,家里珍藏九万张。(东晋时,纸张是奢侈品)

“逸少兄,我带来精品澄心堂纸(李熠所制),林某觉得应该重新抄录一份,以供大家瞻仰。”

“不敢当。”王羲之谦虚地说道。

“对,林兄言之有理。逸少兄还是抄录一份吧。”旁边有人劝道。

家丁捧上纸张,小心摊开,众人围拢触摸,纸质极佳,都啧啧称奇。

王羲之拿起毛笔,照着原样抄录,修改了涂改之处,可其神韵不如原稿,连连摇头。

“逸少兄,酒还没尽性,如何能写好字?拿酒来!”拍开三坛三十年花雕的泥封,酒香四溢,给众人分别斟酒。

“诸位贤达,林某先干为敬。”

其他人也都一饮而尽,纷纷赞叹真乃好酒,连干三杯后,王羲之再次拿起毛笔,洋洋洒洒地书写起来。

搁笔抬头,众人齐声叫好,神韵依旧。

“林兄,王某受之有愧。”

“无妨,林某仰慕逸少兄已久,这手稿和第一份抄录稿让林某拿回去临摹吧。”

“行。”王羲之取出私印盖上。

林威拿来的澄心堂纸甚多,刚才作诗的文人站出来,取了纸张重新抄录,都是有名望之人,书法也不差,而原来用麻纸书写的都盖章签名被林威卷走。

曲终人散,王羲之邀请林威兄妹到家中一坐,稍后两人才告辞。

麻纸的兰亭序原稿与诗集原稿都到手了。

穿越时空来到唐朝,贞观二十三年大唐皇朝国力强盛,如日中天,可李世民心力憔悴,他是杀了大哥、四弟才得到皇位,而多个儿子有样学样,也跟着谋反叛乱,现在虽立下最小的李治为太子,但如何完成政权交接,让李家坐稳江山,令人头痛。

骗取弄到兰亭序原稿(不同的时空,还是麻纸原稿的那份),李世民在心烦之际,喜欢拿出来品鉴、临摹,觉得满意的就赏给大臣,于是大臣中的书法大家褚遂良、颜真卿等人也都仿效,临摹兰亭序,觉得不错就呈给皇帝,以博他一笑。

四月初太宗病重,自知时日无多,开始布局,以便李治能顺利登基,弥留之际,命人将兰亭序原稿和自己临摹稿塞入空心瓷枕随葬,常随身旁。

当然,这个时空中,李世民的愿望落空,与林威从王羲之手中得到的原稿对比,如此一辙,只是多了太宗皇帝的收藏印章。

与笔记本电脑中太宗时期大书法家冯承素临摹的神龙本比对发现,字体的构架、洒脱、隽永等神韵俱在,可惜依然缺少一份厚重感。

魏晋时期,书法盛行,古朴凝重的魏碑体是所有书法家的临摹首选,随后才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果再与明朝、清朝书法家临摹本比对,会发现越到后期,字体越是娟秀、飘逸。

(如有空到绍兴王羲之故居游玩,诸位可以自己比对。)

“青霞,还要什么?”

“药材、宝石、玉石、翡翠,对了还有瓷器,我在电脑上看到龙山蛋壳黑陶非常值钱,还有薄如纸、声如磬的柴窑瓷器。”

“好,我们出发。”

翡翠的地点跑不掉,两千年前缅甸几个出产翡翠的山沟沟里,连续多日地动山摇、兽窜鸟飞,林威使用真元将大块的原石从水中捞出、山岩里挖出,凌青霞透视检查,飞剑简单粗暴地切割,全是一块块四四方方的冰种以上翡翠。

田黄的地点也跑不了,夜晚降临,直接动用真元挖开表层泥土,将大块田黄挖出来,水系法术冲洗干净,收入储物戒指,最后填平土地,至于天明后农夫发现田地凹陷,那就不归他们管了。

柴窑瓷是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所命人建造的瓷窑,所谓贵,不仅是指工艺精美,还是因为当时的瓷器极少,流传至后世的数量极少。

后世有评价:柴窑瓷青如天、声如磬、薄如纸、明如镜。

可等瓷器拿到手,凌青霞不由撇嘴,什么薄如纸?瓷器不要太厚实。上网一查才发现自己理解错误,薄如纸是指釉面表层,其实,现代汽炉子、电炉子烧造的瓷器,釉面都很薄。

再去查其他信息资料,原来到了唐宋元明清,为了增加瓷器的质感和莹润,有些官窑瓷器多次施釉(如斗彩瓷、哥窑金丝铁线、五彩、粉彩等),有些釉料里还添加宝石、水晶粉末,甚至元朝皇帝为了达到像珍珠一样的光泽,还让人将贝壳粉末加进去,当然是闹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