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捉鬼师刘星> 章节目录> 第137章 一路向东1

选择阅读主题:

第137章 一路向东1

作者:刘星 | 发布时间 | 2016-12-22 | 字数:3045

这是在宣传资料上的一段话,宁静的院落,不多的看客,这样的环境正适合去慢慢地体味一些东西。不熟悉的人绝对不会想到外面还是如潮的人群,如果不是那些高高挂的灯笼醒目地写着“高府”两个大字,你可能就从大门外不经意的路过了。来这里吃吃喝喝的人,难免会忽略这座曾经的“榜眼”官邸。

这次到北院门,我们每人花了三十元买张门票,进去高府坐坐,仿佛这里是我的故居。没有人介意我的幽思,只有小姐绣楼闺房里的那面铜镜,床边脚踏上的三寸金莲足印,还时不时提醒它们的主人,有一个女人她回来了,她曾经是这里住过的一位千金。

不时有鸟儿从天空掠过,拿起相机总想抓住它们飞翔的影子,却总也没有机会,站在四四方方的天井当中,看着那些鸟儿飞翔,这一片自由的天空只属于它们。

 小院后花园,隔墙人声鼎沸,墙内是老井枯藤,活着叫着的,只有几只笼里的八哥,它叫的是:万事如意——

北院门144号,这是现代人对这所房子的称呼;高府,却是几百年前它的真正称呼。到底应该把它叫做北院门144号还是高府?我也不知道,门牌号码总有一天是会变的,看来还是高府比较合适。

大红灯笼也不再成了喜庆而成了装饰的需要,仿古字画上的标价牌,打扮潮流的迎宾,像是导游更像是导购,永远是那副职业性的笑容。

走出门口,外面的回民街,还是热闹依旧,永远是熟悉的烤肉香味和诱惑人的大声吆喝。民意和民生,繁华的过往就剩这两样,还算是有点纯粹的模样吧。

说起西安小吃,每个人脑中都能立即显现几样,羊肉泡馍、臊子面、肉夹馍、凉皮等等。这些地方美食已经有无数前辈介绍,我之前也听说归很多次,所以这一次来到西安可以好好的品尝一下。再说我的张玲也算是一个十足的小吃货。

于是,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我们来到了,长安壹号,地理位置方便好找,在陕西省图书馆对面,店内环境幽静,服务也不错,可以说把陕西地方小吃做出了高大上的腔调。口味也算配得起价格,凉皮真的很好吃。

接下来,同样属于把陕西风味做出小资情调的,应该是书院门里的醉长安。饭店在一个独门小院内,上下两层带院子,木头方桌搭长条板凳的环境布局,口味还不错,位置又在书香气很足的书院门内,不过就餐环境是开放式的,安静度不够。不过也无所谓了,我们一群人吃着美食,享受着不一样的古都,倒也感觉到另一种潇洒的感觉。

吃完美食之后,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了,这时候众人才感觉到一丝疲惫涌上心头。于是一番商议之后决定找家酒店先行休息。在酒店温暖的房间里一夜休息,我和张玲体验着让人迷恋的灵欲滋味。一番激情之后两人相拥着进入了沉睡,滋味真的很爽。

第二天上午,暖暖的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此时从窗外看去,春天骄阳似射的景象让整个古城看起来有着格外的一晚滋味,尤其像我们这些初次来到古都的人,一下子被这种青春的悸动感染,一下子动力四射起来。

似乎大家的心情都是很好,一个个神采奕奕的出现在了酒店大厅,好像都很期待今天的旅程。于是,一群人组队出门,先是品尝了古都特色的早餐,然后在极美的古都纯金中开始了新一天的游玩,当然,最重要的合影留念不能放过。

出门开车,开始古都西安的观赏。

先去了位于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的钟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原址在今西安市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移于现址,清乾隆五年曾经重修。钟楼上悬挂铜钟,用以报时,故名钟楼。钟楼是个交通枢纽口,东西南北的四条大街的风格都不同,有文化街、服饰街、食品街等等。 鼓楼位于西安市西大街与北院门交汇处,东于钟楼隔广场相望,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清代曾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击鼓报时,故名鼓楼。

接着又来到位于距西安市区4公里的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天竺国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笔亲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大雁塔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塔高64余米,塔基边长25米,共有七层,塔身呈方形锥体。全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附近还有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等景点,风景秀丽。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必游之地。近年来,由于西安市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大雁塔已倾斜了1米有余。

中午,我们一行九人品尝了西安很多著名小吃,比如羊肉泡馍,葫芦头,肉加馍,凉皮等等,淡然按照本地人的说法,泡馍要吃老孙家或者同盛祥的,葫芦头要吃春发生的,肉加馍要吃樊记。

到了下午,还去了小雁塔即荐福寺塔,在西安城南荐福寺内,与大雁塔相距三公里,因低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 如同慈恩寺与玄奘关系密切一样,荐福寺则使人想起唐代另 一位高僧义净.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 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每天清 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 “关中八景”之一。

晚上,还体验了一下亚洲第一音乐广场的风情,晚上十点多,才不舍的回到了酒店。

第二天一早,我们退了房间,出门吃了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泡,接着开车出城,前往西安旅程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地--秦始皇兵马俑。

上午十点,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秦兵马俑坑。阴沉沉的天终于开始稀稀落落地下起雨点,好在此地游览主要是在室内。一进门,就被导游给骗了一把,她说从正门到展区有十分钟的路程,可以自己走,也可以坐五块钱一位的电动游览车,我们已经走了一上午,大伙都很累了,就都上了电动车,可到了地方才知道,也就三百米远的路.票是那种像IC卡的打卡票,进一道门打一个孔,每个门打的孔大小不一样,用来区别每个门,也就是说,这票就能用一次,用第二次都不可能.

秦始皇兵马俑从葬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宴寨乡,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500米处。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么大的一片陪葬坑是怎么被发现的呢?1974年春天,当地几个农民在地里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进而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

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l6米,宽62米,面积l3260平方米,应该是最有魅力的景观了,也是现时开发出最完整的一个坑。计有陶俑陶马六千余件,形同真人真马,已挖出一千余件。坑内是由步兵俑和骑兵俑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东端是三列面向东的步兵俑横队,每列七十件,共计二百一十件,为军阵的前锋。其后是骑兵和驷马战车,前后共三十八列纵队,每路长一百八十米,战车与步兵相间排列,这是军阵的主体。军阵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别面向南北横队,每队均有武士俑一百八十余件,为军阵的侧翼卫队。西端有三列横队,两列面东,一列面西,是军阵的后卫。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整装待发之势。武士俑分别执有不同的青铜兵器,近战的有刀、矛、剑、戟,射击兵器有弓弩和箭镞。其中箭长97厘米,八棱面,保存的还算完好,可以看出当时的青铜冶炼水平已经很高了。

二号坑东西124长米,宽98米,面积为六千平方米。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