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棺中
午夜十分,院子里刮起了一阵阴风。波利吃多了,慵懒的趴在桌子上对左玉说:“你等的鬼来了。出场还挺炫酷,可是这并不能当一个卵用。还不是一个无头鬼。”
左玉坐在椅子前,没有动身的意思。
那个无头鬼慢慢显现在左玉和波利的眼前。
“你知道和你在一个棺材里的那具尸体是谁的吗?到底这个坟墓是你们两个谁的?”左玉直接切入主题问道。
“当然是我的坟墓,只是在我棺材上面那个男人,是我的管家,管中而已。”无头男尸轻声的说起。
“你说说你自己的故事,你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我看看我是否能帮到你。你也不能总停留在这里不却投胎啊。”左玉关切的说道。
波利也很好奇这个故事。她希望这具尸体能告诉他,那一具尸骨是一个女人的,两个人至死不渝的爱情,最后一切化蝶了。
男人开始讲起自己的故事,那是在皇太极做皇帝的时候,书生石方达在乡试和会试中连中头名。当地知县主动上门提亲,把自己的女儿刘文淑嫁与石方达。那时候的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好在刘小姐的样貌出众,待人温和。而石方达家中贫穷,正为娶亲之事发愁。想不到天上掉下这样一个好媳妇。一家人自然是喜不自禁。
成婚以后,石方达十分珍爱自己的妻子。并且在妻子家的资助下,赴京赶考。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殿试上,石方达中了探花,官至礼部员外郎。到京上任的第一件事,他就把自己结发妻子从老家接了过来。
刘小姐虽然得到了自己夫君的全部宠爱,可是一直没有为石家生育一子半女。但是石方达一如新婚一样,疼爱妻子。两个人在一起三年以后,石方达的母亲提出让石方达娶一个小妾,为石家开枝散叶。毕竟在那个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刘小姐也是知书达理的知府千金,她很快就同意了这个决定,同时还主动和婆婆商议,有她来给石方达选小妾。
石方达一边感谢妻子的爱意,同时更加珍爱自己的妻子了。
刘文淑给石方达选了一个年轻貌美,身体健康的女子。虽然还不太了解这个女子的之前的身份,但是因为是刘文淑给挑选的,石方达还是不情愿的接受了。
小妾清瑛虽然自小生长在乡间,言语上虽然粗陋,但是为人热情,善良。也得到石家老小的喜欢。石方达毕竟是读书人,很多时候更喜欢和刘文淑在一起吟诗作对,但是对小妾也不算冷遇。很快,清瑛怀有身孕,并且生下一个男孩。
这样看来一家也算圆满。那一日初春,刘文淑告诉石方达,自己家里一个表兄,叫管中。屡次考取功名都不得,读书人也不善于种地,如今已经变卖了大部分的祖产。她想安排表兄到自己府里做一个管家,毕竟是亲戚,也能信得着。
石方达当然没有意见。其实这点小事,刘文淑自己就可以决定,可是她就是那么懂得规矩,不因为自己是官家小姐而在府中肆意妄为。石方达更加宠爱她了。
管中毕竟是读书人出身,做事更是有礼有节,来府中没几天,整个石府就在他的管理下,井井有条,焕然一新。
管中这个人长的也是仪表堂堂,玉树临风。府中很多小丫头都对他倾心不已,时常有人以各种理由给他送衣服、鞋子和吃食。仿佛可以被这样一个男人喜欢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不过管中这个人,为人特别稳重。他在府中只和大夫人,也就是他的表妹刘文淑一起才有笑脸,平时对各个小丫鬟的示爱,根本不放在眼里。
原本在府中,刘文淑因为石方达的宠爱,让很多人羡慕。现在却也因为管中,让府中一群花样年华的女孩子羡慕。真是出尽了风头。
少爷石毅虽然出资小妾清瑛,但是毕竟是石家唯一的血脉。因而备受宠爱。母凭子贵,清瑛也分得了不少石方达的宠爱。这样,大夫人刘文淑渐渐感觉到石方达的冷落。可是她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似乎没有一丝埋怨,还时常督促石方达到小妾清瑛的房中过夜。
听到这里,波利忍不住感叹道:“真是一个不错的夫人。一般的女人悍妒,怎么会把自己丈夫的爱分给别人。”
石方达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只是可惜,我和她的缘分太浅。没有白头到老。”
石方达接着说道:“坏就坏在那个叫管中的管家身上。他居然和我的小妾产生了情愫,一来二去,两个人勾搭成奸。那时候,府中的下人总是在窃窃私语,看到我走马上转身离开或是换话题。但是从大家的眼神中,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大夫人刘文淑是一个不爱搬弄是非的女人。有一日,在我的逼问下,她不得已,才把事情告诉了我。”石方达接着说。
“剩下的故事你们就能想的到了。我安排了家丁,准备捉奸,可是大夫人觉得这种事情最好不要太张扬。有一天,我告诉小妾说,我要和大夫人回乡祭祖。带走了我的儿子石毅。当我们的马车离开巷子的时候,我都能想想出来管家管中一定迫不及待的进了小妾的房间。我安置好儿子。”等天色渐渐变暗,和大夫人乔装悄悄来到石府的后门。用夫人配好的钥匙把门打开。我们才走到小妾的房间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呜呜’的喊叫声。好像一个女人在呜咽的哭泣。窗子的影子映射出一个男人,正挥舞着手中的小鞭子,抽打一个女人的影子。”
我呆呆的愣在原地,不知道屋子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从那两个影子来判断,正是管家管中和小妾清瑛的影子。
大夫人忍不住轻轻的碰了我一下说道:“夫君,这两个人太不要脸了,他们在一起可太有花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