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微尘录> 章节目录> 第二章 死亡日记

选择阅读主题:

第二章 死亡日记

作者:半场酱油 | 发布时间 | 2016-12-03 | 字数:3204

4月20日 22:09

我们只剩下5个人,但情况有所好转。前面是一个水洞,那些走尸和妖物没有再跟过来。

4月21日 11:25

情况又严重起来,我们没有粮食和水了。秦连长说可以喝水洞里的水。可是老曹不让,我们刚才伐水洞口的树木做木排的时候,他发现那水是有毒的。粮食和水都已经丢在了前面,我们随身的干粮少得可怜。

4月22日 凌晨2:00

这水洞很长,好像一个迷宫,而且水里有东西,水面上都是毒雾。

现在已经是早上的5:35了,我们只能用早晨来安慰自己,在这漆黑的地下,我们的电池储备只够使用两天,再往后我们将完全的陷入黑暗里,但我们根本没有任何走出去的可能。在这迷宫一般漫长的毒水洞里,我们5个人连来时的路都已经认不得了。水洞的墙上画着很多壁画,样子很古老。老曹说那是史前的东西,没有记载,只有神话。

12:42。我们已经在水洞里转了10个小时,道路没有重复过,但似乎永远走不完。跟着秦连长的一名战士说,这叫鬼打墙,永远都走不出去了。他遭到了秦连长的批评。

4月25日

秦连长死了。一名战士和小唐也跟着他一起死了。水里有东西,我们来不及逃。秦连长见到情况紧急,抱起炸药包和那东西同归于尽了。那东西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好像只有神话传说里才会出现

我们终于走出毒水洞了。我和老曹都抱头痛哭。我们到了一个从没有人到过的地方,这地方太出乎意料了,之前绝对没有人想象得到。

啊,不,怎么会是这样。这不对啊,这不应该是这样的。日记至此嘎然而止。

珍妮赵这回没有再发问。他愣愣的看着胖子,胖子也似乎呆住,沉默着也不说话。过了一会,还是珍妮赵说道:“这日记到底是真的还是他的幻觉。”

赵胖子摇摇头:“你觉得一个严重的精神病患者能写出这么条理清晰的东西来?”

“是啊,我也觉得他写的是实情,可是他们究竟是在那个地方遭遇了什么东西呢?”珍妮赵思索着道。

“我也不知道。胖子皱着着眉头说,不过他们最后似乎到了一个什么奇怪的地方,以前从未有人到达过那里。”

“那个人活着出来了,只可惜他已经死了,不然我们可以去问问他。”珍妮赵惋惜地说。

“得了吧,别惋惜了,咱还是来研究一下这日记扉页上的拓片文字吧,那可是从那地方取出来的第一手资料啊。”胖子看了看珍妮赵又说,“你来解读吧,你是这方面的专家,只要能解开上面的文字,我们就可以对那地方一窥端倪了。”

此时,南京夫子庙的文物市场上,人流如织,两旁的小集市里,地摊摆了两大溜。什么清朝的瓷器,明朝的仿画还加上人参,鹿茸等各种“珍贵”药材,真是应有尽有。其中还有不少外国人,高鼻子蓝眼睛夹在一大堆精明的中国古玩贩子中间,讨价还价,称斤论两,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其中有一个摊位,摊主满脸皱纹,一大把胡子,面容不整地斜倚在墙角,面前的摊位上放着各种拓片,摆了好几排,顾客却很少,一个上午也没有多少人来光顾,场面看上去十分冷清。

忽然,人群中走来一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他快步来到摊位前,蹲在其中的一张拓片前端详了好一会儿,随后开口问道:“老板这东西多少钱?“

“300块。”大胡子瞥了一眼那张东西,随口说道。

年轻人迅速从口袋里掏出人民币递了过去,然后打开一个塑料夹,把那张拓片小心地放进里面,然后转身匆匆离去。

这个年轻人叫王盛波,在杭州市区开了一家古玩专卖店,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要来一趟夫子庙选些别人不认识,只有他认识的好东西,然后回杭州转手倒卖。由于眼光准,出手快,人送外号3只眼。是杭州古玩收藏界出了名的一流人物。

若说此人为何如此厉害?那便要从他的家族身世说起,他家祖上原是元末明初最有名的风水大师。据说曾参与过洪武大帝朱元璋龙穴的勘定和建造。只是这朱元璋太过缺德。龙穴位置一定变把知晓此事的工匠设计连同堪穴定位的风水师,一股脑杀了个精光。他的祖上自然也是在劫难逃,不过其人虽死,却传下一门家传绝学----撼龙十八法,乃是一部分金定穴,风水参相的奇书。

俗话说富三代穷三代,天下风水轮流转。传到明末清初,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原本靠着看相算命吃饭的王家人,生计碰上了大麻烦,不得已干上了古代摸金校尉的勾当,四处倒斗挖坟。这贼船一上,要想下可就难了。于是代代相传,直到全国解放社会主义大改造,才又走上了正途。

但是事儿不干了,那书可没有丢,一直传到了王胜波的手中。也不知是祖上漏了”天机”,还是当”倒斗”贼,犯了天条,他王家自清朝开始,家里就没有断过死人的。

这个人要是一辈子平安而终,那叫寿终正寝。若是死于非命的,那就是横死。这王家死人每代定有横死的。这一经过清末民初的大动荡,可就人丁不旺了。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儿,便只剩下了叔伯兄弟4人,其中两家生了女儿,所以当他的父亲结婚,母亲怀孕临产之际,全家人,整个都当成了一件大事。

所有的叔伯亲戚全都济济一堂,直到听见那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助产的护士报喜,说是儿子,方才一片喜悦。4房单传,又是刚刚降生,作为一个风水世家,相面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王家人找了一位道士来给这位新出生的婴儿相一下面。

按说王家本来是风水大家,尤其是有了这撼龙十八法,相面这等事,本应是自己来做才对。可是王家祖上传下来规矩,甚至于写进了家传绝学---撼龙十八法,说是自家相面的会发生不测之劫难,且多有不准,需借他人之力方可。于是便请了这位道人来。

其时,正值全国革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哪有什么庙宇寺观。这道人亦无处可去,恰与这王家有些交情,便寄居在王家混一口饭吃。他一见那婴儿高额宽颐,双目有神,不禁惊叹道,”这真是天子之貌,帝王之相啊。”

王家人一听,气得都快背过气去了,你说全家祖上世代盗墓,辈辈都有人横死,能有根独苗,走个正道,就算不错了,哪里会出什么天子,帝王?再说,都什么时代了,全国大革命,正是打倒一切牛鬼蛇神,扫除封建主义,喊得震天价响的时候,这道人还来说这种毒瘤,毒话,这不是要了他们王家的命吗?这独苗将来还要靠它开枝散叶,繁衍家族呢?怎么给整成了封建帝王呢?一气之下,王家用了一只鸡和两斤谷子把这道人给打发走了。

这道人临走的时候,唉声叹气道:“枉他王家还是风水大家,想不到这般无情。”只好被当成秋风落叶般扫了出去,从此不知所终。

再后来,到了九零年代,王胜波已经30多岁了,也不见那道人“帝王之相”的胡扯兑现,不耐在工厂当小工,看见别人做生意发了大财,他也不禁心痒起来,立刻辞了职,跑到杭州,开了这家古玩店。

由于家学渊源,经营有方,不久居然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古玩商。

“小波,听说你收了件拓片是吗?”说话的是王胜波的四叔。

王胜波的父亲排行老三,老来得子,方才有了他,他这位四叔可是一生未婚,迄今仍然是孑然一身。据说他在解放前,跟人四处挖墓倒斗,做过不少“大票”,也是当地一位传奇人物。但解放后,国家成立了文物管理局,“倒斗”违了法。四叔没奈何,只好去了新疆的农场,一直到国家落实政策才回到杭州。王盛波当时开店,一半的钱都是四叔赞助的,四叔还拿出了几件一等一的“硬货”放在店里面当镇店之宝,所以说这店,一大半的功劳其实要算在他四叔身上。

“是啊,”王胜波说:“这东西是西周的帛书拓片,吴太监前几天来要,我提高了三倍的价钱。这孙子不肯,昨天打电话来说同意了,今天下午就来取货。”

“是什么东西?我看一下”四叔道。

王盛波得意的把包着塑料皮的拓片拿给他看,

“四叔,你说这是不是一桩好生意呢?”

四叔眯缝着眼,取出放大镜,看了好半天道:“你小子傻了,这东西的价格开得太低了,照我的判断,这玩意的真正价格不在店里那几件‘硬货’之下。”

“你得了吧,四叔。”王盛波惊道,”这不就是个拓片吗?又不是真正的铭文金刻,有那么贵重吗?“

“你小子不懂,四叔平时白教你了。这件拓片的文字前一段是甲骨文,年代要早于西周。后一半,你四叔也不认得,好像是一种古代的巫文。四叔一边用放大镜看着一边说,“这东西前一半语气怨毒,好像是一种诅咒,后一半儿得找一个真正的专家来解解上面的意思。”

“嗨,四叔,你早说呢。”王胜波一拍大腿,叹气道:“下午吴太监来取货,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