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无法选择的世界> 章节目录> 中国梦:育人

选择阅读主题:

中国梦:育人

作者:孟原 | 发布时间 | 2016-12-03 | 字数:2760

我们的先圣人孔老夫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教育是一种技巧,它需要施教者去用心了解受教者的特长、爱好以及个性,才能制定出最适合受教者的教育方式,所谓“因材施教”是也。能够建树立业的人,莫不是因了有好的导师,加上好的学习方法,最终成其大业,“育人”二字,写出来轻飘飘的不着两笔,但要真正做起来,却是十分之难。

我们中国的教育体系,自建国以来已经适行了六十余年了,期间也有过种种变革,但却始终不能够真正做到因人而教,反倒是旧时的私塾,多多少少还能沿袭一些古人的教育方式。今人的教育,让我想起了这几年最热的中西医之争,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即使外观是同一病症,也会因病人的体质不同、生病的季节相异而斟酌更改配方,做到因人施药,而西医则是一把抓,只要感冒,都是一种药,无论男女或者妇孺,无论体虚亦或阳壮,顶多因年龄把药量略有增减而已。医术讲究的是治病救人,救的是人的性命;而教育,同样是救人,救的则是人的思想。我常常思索着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人之生而为人,在禀性上自然与禽兽是大异的,但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这个千古的命题至今无人能解。在我看来,人之本性是善恶并济的,而教育的最终目标,则是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性中善良的那一面,使之褒扬光大,而抑制人性中本恶的那一面,使之沉陷不出,这就是教育中的“道”,而教育的另一个层面,则是“术”的层面,也就是通过一些技巧与方式,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空间,从而更好地利用与驾驭这个科学日见发达的世界。完美的教育,自然是道术合一、缺一不可,道为本而术为体,从而达到知行合一,这才是应该是教育的本质。

但我们来观察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吗?我们国人教育的“术”已经是天下闻名了,大凡国际教育类赛事,奥赛一类的,中国人不拿金奖都会成为异闻,国外许多知名学府内,中国的学子拿全额奖学金的比例常常是最高的,当我们嘲笑外国的教授计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还在使用计算器的时候,我们的初一学生已经在计算诸如X5一类的难题了。中国人历来以吃苦耐劳为教育模式,因此我们的莘莘学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如“卧薪尝胆”一般的苦读,学习在学生眼中,是“苦”差事,是头悬梁椎刺股的呕心沥血,当然,这种“苦”是有回报的,回报就是将来的好工作、好生活以及绵绣前程。学习的快乐?老师跟家长们都不关心的,学生就更无从关心起,学习哪有什么快乐?“精于术“的目标很明确,是“长于机巧”,对于我们的教育体系,长于机巧就能够适用一生了。

我们看到的,是更多学子在精神上的失落,他们有的是解题的方法,有的是背了一肚子的“学问”,有的是对未来“回报”的憧憬,但是他们没有信仰、没有理想甚至没有道德,马加爵、李天一、药加鑫、刘海洋……他们的学历不可谓不高,但他们的人品却令人发指,或许,这些是特例,但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他们这群被教育出来的“社会精英”,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有了什么缺陷?

古时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是排前两位的,而书数则居末,反观现在呢,我们仿佛只剩余了书跟数了,礼,也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流于形式;乐,也就是音乐素养,在课堂上是副课中的副课,一周也上不了两节,而外学的那些乐,则是为了考级加分,为了将来上一个好学校有个晋升的资本,早就脱离了以乐怡心的本意;射与御,都应归于体育一类,在古代是指射箭与驾车,到了现代,其实所涉及的领域更为宽广,我们更应该放时间与精力去学习,但残酷的事实却是——为了所谓的安全,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成为禁区,运动的时间被挤占,有那个空打个球游个泳还不如多做两张卷子,远足更是成为幻想,除了“基地”哪儿也别想去,那得担多大的责任啊!古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早就成了空话了。国人的体质,真正是一年不如一年,我们每每感慨如今的孩子们好逸恶劳、成为电脑动物的同时,却没有真正想过,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对分数的盲目追求,导致我们孩子们身体的日虚。其实,没有身体的强壮,头脑的灵敏与心灵的坚韧就无所附从,毕竟我们不能指望人人都成为霍金或者张海迪的能力。

书与数,正是我们目前孜孜以求的唯一了,除了这两样,我想不出来我们的教育还剩下什么?真正的教育,三者只余其一,我们目前的教育,从根基上来讲,是残疾的。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有强健的体魄,有坚定的信念、有灵活的方法,这样他就可以面对未来一切不可知的境遇,勇敢地前进。我希望孩子不再为了分数与排名而学习,而是真正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对科学、对艺术或者对体育的追求去学习,教育或者说学习,是一生的事业,而非一时。我希望我的孩子在成为杂家的同时也能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但真正的专家绝非“砖家”,他一定需要涉猎到各种知识,宽广的知识面是他成为专家的基础。如果孩子不能成为专家其实也无妨,只要他能够选择他的生活方式并且快乐地生活着,当一个凡夫俗子,经历着人生本该经历的一切,不求有功于社稷,但求无愧于天地良心,也是一生,不是同样好吗?

但是,这个社会上永远有数不请的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与艺术考级指导班,却找不到一些诸如中国风俗讲座、中国古瓷鉴赏、中国古乐器欣赏、古今史诗赏析、古今兵器展之类的讲座与展览,偶尔有,也是以赢利为目的,而不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目标。这个是多元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却还是在淩波独脚跳的田地里盲目踯躅着,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吗?

我听闻中国的教育经费所占据的比例,在全球排名都是非常靠后的,至今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都还在摇摇欲坠的危舍中学习,许多山村老师只能安贫乐道,每个月几百块的补助都被时常拖欠,而中国三公消费却日益庞增——所以我刚才写的那一些,大概都是废话罢了。如果,让我有一个对于中国教育的最浅显的中国梦,那就是,叫孩子好好学习,争取早日出国。

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

题外话:这是篇命题作文,当时儿子尚在读初中,他们的语文老师给家长布置了这么一篇“作业”,叫写《中国梦》。我这才惊觉,中国的教育,已经精进到了要“教育”家长的地步!

父母,当然应该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大于言传——只是,我每每跟老师探讨,我不要我的孩子考高分,你不必那么苛求他的分数;我只想要孩子快乐地学习、有着健康积极的人生观,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兴趣爱好,就行,孩子还小,我愿意给他尝试的机会,年轻不怕失败,就怕丧失探索的兴趣与能力。

老师看着我,如同看妖怪。

我理解老师的困境:他们的收入,绝对跟分数挂钩,所以,他们培养做题机器的兴趣,远远大于培养一个人的兴趣。这种体制下,孩子不是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而只是教育部衡量“教育成果”的工具。

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拥有一个快乐而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