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杨树叶子> 章节目录> 第五十一章 连夜的工作
第五十一章 连夜的工作
“停停停!重来!”
几个演员重新回来站好位置,为了省事他们就直接挽着胳膊跳回来的。
检修工们虽然还在看热闹,但是已经都禁了声,综合素质倒是蛮不错的。
第二遍演员的表演到位了,但是摄影拍摄的镜头没把夕阳凸显出来,因此又重新拍了一遍。第三遍感觉效果还行,但潘导还是有些不太满意,接着又拍了三遍这才满意。然后场务开始搬家伙儿,搬到检修队的另一头拍摄正面的镜头。
赶上检修场地上得了方便,但有利自然就有弊。虽然检修队可以暂时清场出去,但场地不干净啊,因此只能把器材搬到对边已经检修过的路段继续拍。
设备重新搭好后,几位演员又开始站位,这一次他们是朝着镜头跑过来,因此动作,面部表情都需要更加细致。直接拍了十多次才过去。
晚上天色不错,潘导和秦瀚商量打算加个夜班,把夜景需要清场的镜头一并拍下来。因为几个演员都有戏,但主要还是杨树的戏份比较多。
服装师和化妆师开始给他们化妆换衣。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拍了几组镜头。这些镜头大多都是走路、观景,或者扒着栏杆沉思,不但演员需要技术,对摄像师的考验也是挺大的。
没想到人家检修队也加夜班,双方算是互相勉励了。
检修队换工的时候正是晚饭的时候,几位演员料想今儿个这海鲜肯定是吃不上了。没想到苏总亲自去买饭,买的海鲜盒饭,大伙嫩着苏总这通马屁,把他拍的呵呵傻乐。
摄像师还抽空用副摄像机给检修工们拍了一段,打算当成花絮,也算弘扬修路工人的劳动精神。
夜深后,彩虹桥灯光璀璨,的确像极了三道彩虹。跟组的文艺专员顺带导游,说是要离远了更好看。潘导便决定加拍一组彩虹桥的远景镜头。
本来是没有这个镜头的。人家当地的文艺专员太敬业了,都跟组加班了。因此潘导决定临时加一组镜头,算是替人家宣传地标了。至少让看电视的人能认识到彩虹大桥,虽然外地人不一定来过这里,但潘导交代摄像师特意把桥头拱梁的四个“彩虹大桥”标识拍摄进去。
拍摄工作进入了高峰期。几位没戏的演员也不好意思回去,就在现场给帮帮忙,哪怕打个下手什么的。
其中一位修路工人的话把大伙暖和的真心感动。
“从电视上看你们挺光鲜的,没成想你们也这么玩命。”
苏总也是特别感动,理解万岁啊。夜宵特意给修路队的工人们每人买了一份。
这些工人阶级倒是也不娇情,人家给买了还客气什么,就吃呗。不过是偷会儿懒儿罢了,大不了多加把子劲儿干回来。
经过一宿的加班加点,零散的镜头基本上都理清了,就只有男主和女主看日出的镜头了。
这个镜头拍的是男主和女主依偎着坐在桥边上看日出,本来杨树在书中写的把腿伸到桥的栏杆外面,秦瀚觉的这个行为有点危险,万一被人模仿的话不好,在剧本里就改成了坐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的隔离拦上。
秦瀚在编剧的时候也没想到具体要到哪个桥拍这个镜头,因此就一笔带过。导演考察的时候几乎看遍了天津的大小桥梁,本来开始选的是海滨大桥,但是那个地段和《春天的旋律》里描述的那座大桥出入太大。
最后不得已潘导只好请教了杨树。
杨树长这么大基本上没见过什么大桥,他知道的就是那座长江大桥。在书中说到的桥完全就是根据他自己的想象瞎胡咧咧的。结果导演为了找这么一座桥可真是费劲了心思。
当初潘导问杨树:“你书中写的那个桥是哪儿啊!”
“我哪知道啊,我那不是杜撰出来的吗。”
潘导听了差点没晕过去,
“你这是杜撰吗,你这完全是瞎胡咧咧。”
杨树羞愧啊,但是也没法子。完了还辩解呢,
“这个我也没法子啊,我总不能为了写部书就去行万里路吧。那就不是小说了而是游记。”
“那你倒是杜撰个有根据的啊,摆渡摆渡,哪怕找个真实的地点虚构个名字。”
“这个,我当初写这书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一撮而就,根本就没想到摆渡。”
“那你现在摆渡下,看看哪座桥适合你心里想的那个场景。”
然后杨树抽空摆渡了下,就找到了这座彩虹大桥。虽然周边有些设施跟他描述的不太一样,但是潘导说的好啊,
“那个没关系,反正那些场景也不在这儿拍!”
把杨树雷的。
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潘导事前还抽出一天的空儿特意来看了看,感觉这个地儿确实挺好的,关键这个桥下有河,周围的景致也确实挺相仿的,虽然没有杨树书中所说的那些包子铺啊,酒吧之类的设施,但这些就算有也不可能在这拍啊。反正比那个跨海的海滨大桥强多了。
所以说,这个彩虹大桥的确是非常适合剧中场景的。
本来俩人伸腿到栏杆外面被秦瀚改成了坐在人行道的隔离栏上,就因为滨海大桥没有这个可以坐的地方,杨树才选的彩虹大桥。
其实彩虹大桥的隔离栏跟杨树设想的那种一个墩两根杠儿的也不太一致,但是杨树觉得这种陇条式的隔离栏更加适合他设想中的场景。
现在就等日出了,只要日出能达到那种温而不火,红而不灿的程度就行,最重要的是不能有雾。还好是夏天,有雾倒是非常小的几率。
凌晨四点左右,东方已经微微见红。这个时候还得拍一组男主的镜头,就是在桥上落寞的走,走着走着天就渐渐亮了,太阳就渐渐升起来了,然后“杨树”就把手肘驻在桥栏上看日出。
虽然在剧中这是一个场景,但拍摄的话那就是两组镜头了。
等到太阳露出第一点红光时,全剧组的都激动了,不但他们激动,特意来拍日出的摄影爱好者们更激动,一看这红透的一点就知道这是个好日出,一个夏天能遇到俩就不赖。
摄影师赶紧准备,文化专员跑去交代摄影爱好者们,不要干扰人家的拍摄,尽量不要用闪光灯。
笑话,拍日出用闪光灯。一看这工作人员就是外行,但大伙还是信誓旦旦的让人放心。
不过人家摄影爱好者到底都是专业人士,都紧盯着日出,生怕错过最精彩的部分。基本上没有偷拍剧组的情况。
杨树单人的镜头拍完了,就得拍双人的,其实双人的就是俩人依偎在一块拍个镜头就得了,本来镜头后面还应该有辆车的,因为这个车很重要,是俩人剧中的“媒婆”,本来道具组也找好车了,用的就是乔梁的,牧马人的吉普。但人家文化部的专员提了意见,说这个车能不能取消掉,在桥上停这么一辆车挺唐突的,而且和现实的出入有点大。大桥上哪有随便停车的。人家摄影者连自行车都放桥下的河边草丛里了。
潘导一想也是,算了,反正这辆车突出的已经够多了,不差这一个镜头,因此这个车就没开上来。
俩人的镜头拍完后又得拍男主的,不但有个背影的镜头,还有个侧脸的镜头,被初阳染红的男主的侧脸,这个镜头不好把握,而且没有太多的重拍的时间,全看摄像和演员的素质和技术。没想到最难拍的这个镜头一次就过了,潘导一拍大腿,大叫声“好”!
这个时候初阳已经完全露出了整张脸,还得拍杨树迎着这个初阳走下去的最后一组镜头。拍完后,机组人员开始收拾机器,各单位的工作人员终于松了口气,打哈欠的打哈欠,喝水的喝水。那群摄影者拍完了日出,终于闲出手来偷拍几张剧照,毕竟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
苏总又吐血请全剧组吃了一顿早餐,蟹肉的小笼包和海三鲜汤,吃了早饭自然是去睡觉了。
这一觉直睡到又傍晚,杨树悠悠醒来,发现其他人已经在小声交谈了。
“额,你们都来了,怎么不叫我。”
“嗨,睡呗,又不晚呢。”乔梁顺嘴接了一句,又接着道:“昨天的海鲜不是没吃到吗,所以咱们今个儿补上,正好睡了一天,神清气爽,晚上得好好嗨。我估计最近这几天是不能再拍什么了,顶多也就补几个镜头。”
乔梁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权威性。
“那行,还叫别人不。”
“不叫了,一个圈子一波,人家都约好了。本来打算叫着苏总的,昨天人家请了一天客,怪不好意思的。结果人家回北京了,到底是老板,忙!”
摄制组的一个圈子,领导组的一个圈子,演员组的一个圈子,不用商量,大伙早就约好了。
杨树便客气道:“那个我请客,走!”
杨树下床穿鞋,刚睡醒得去洗把脸。乔梁接口道:“谁都不请,咱时髦一回来个AA!”
“也行。”
杨树知道在场的都是大气人,都想请这回客,索性就AA了。
待和秦潼她们会合后,人家女孩子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谁请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