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捉鬼师刘星> 章节目录> 第40章 道的真义

选择阅读主题:

第40章 道的真义

作者:刘星 | 发布时间 | 2016-11-16 | 字数:3250

从小叔家离开的时候已经是吃过晚饭的时候了,我的堂弟也放学回家,陪着堂弟玩了一会,接着在小叔家吃过晚饭才离开。走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静静的想着小叔的故事。

睡起来,接连两天从父亲和小叔这里听到的两个故事给我触动很大,从没有想过灵异的世界这么大,千奇百怪的事情这么多,不禁的我想到我们‘科技捉鬼团’真正的未来在哪里?

只是为了证明我的设想?还是单纯的为了证实灵异事件的真实存在?渐渐的,我建立‘科技捉鬼团对’的初衷有了动摇,我开始认真的思考我们团队的未来在哪里,我们的未来方向该怎么选择。

回到家躺在床上,街道我的小宝贝张玲的电话后,我将心中的疑问告诉了她,电话中的张玲也被我的疑问给苦恼了,很久没有想到答案,于是第一次草草的挂断了电话,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开始了思考。

第二天,我又带着心中的疑问早早的到了小叔家里,本来是想找答案的,但是不知怎么的就是没有开口询问小叔,只是和小叔亲切的交谈着对灵异事件的认知和态度。期间小叔也询问其赶尸当晚我用的有些怪异的符箓来,于是我乘机告诉了小叔我在学校的研究。

当小叔听到我将道法和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很是震惊,发愣了许久才回神过来,接连感叹我的天马行空般的设想。

接着,我又给小叔讲述了两次我们团队捉鬼的经历,当听到我们通过科技手段能够侦测鬼怪的行踪,更是用科技手段施展出道法的效果时,小叔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看着我,接连称赞起我来。

厚着脸皮接受了小叔的称赞,我接着将近期的研究成果告诉了小叔,而且也将我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听到这,小叔开始沉思起来,一脸的严肃和认真。小叔思考过后没有告诉我什么,只是从书房取来一本很旧的书,连封皮都发黄了。小叔一脸凝重的对我说道“小星,你的问题我没法告诉你答案,这本书是师傅临别送给我的,虽说不是什么道家秘籍,但我希望你能从其中找到答案。”

说完,小叔一脸慎重的讲述交给我,让我小心保管。

带着小叔给我的古书,我怀着疑问告别了小叔回到家,整个下午和晚上埋头追寻器答案来,就连吃饭也是魂不守舍的样子,惹得母亲混不高兴,还是在父亲的支持下,我安静的在家呆了三天,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小叔给我的是一本普通的道家经典书籍《道德眞经》,封面上仔细一看,还能发现发型的时间—一九五三年九月。算起来年头确实有些长了。

但是,这本书和普通的印刷版不一样,每一页内容里都有淡蓝色的钢笔字在一旁注释过,有的地方站有些许水渍,有的字迹开始模糊不清,而且有些字体还是用繁体字写的,可以看出所注释之人非常的用心,非常的认真。

翻开书的第一页,一片《道德经》探玄深深的吸引了我。

道家文化是通过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容纳哲学内涵,效法自然寻求人间繁荣的,其他的“宗教”一般都是从人本身出发,依靠假说与臆测构筑人与神的世界。 科学每向前发展一步,哲学思辩每深入一步,依靠假说与臆测建立起来的宗教就后退一步,宗教与科学的对立是“道教”以外的其它宗教的致命弱点。唯有“道教”能以其自然思想逐渐成为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制度、科学哲学的象征。

什么是道?什么是道德?为什么学道?这是道德经将要告诉我们的,似乎这是我上山学道六年从未接触过的,是啊?我到底是为什么学道去了呢,只是为了好奇,还是为了耍酷呢?我耐着性子继续往后看。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什么是道?看看钢笔字的注释:“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没有一个具体的形态可言。然而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却又无时无刻地不再体会和感受着它的作用和效能。因而,在这里,我们尽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一种不能凭感观直接捕捉到,但是却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与规律,并且这个规律是宇宙之所以呈现出此状态的最根本的推动力和最终的答案。

........看懂了吗?说实话我似懂非懂,这种深层的,远超普通精神层次的道理很难理解,是我们愚昧还是愚蠢,道可道,非常道。

慢慢的越看越迷惑,似乎对我心中的疑问没有什么作用啊,不过已经开始就不能放弃,意识我耐着性子继续看,接连两天,除去吃饭和睡觉,我一直在看这本与众不同的《道德眞经》,越看越迷糊,越看越深奥,钢笔字迹的注释都让人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实在是难受。

就在我耐着最后一点性子看到最后的时候,最后面的封皮内页空白处写着一瓶耐人寻味的心得,我渐渐的沉迷其中。

人也是世界,然而在人的眼中,整个世界实在是太奇妙、太神秘了!它是如此的绚丽多彩!如此的纷繁复杂!如此的气象万千!让人永远也寻不到源,追不到底,永远也猜不透,想不完!

一个细胞与一个成人来比,差距无异于天壤之别。然而人却实实在在地是由一个细胞逐渐分裂而来的。如果说这种变化的结果令人感到无比惊奇的话,那么细想起来整个生命的孕育过程就更是令人匪夷所思了。为什么一个细胞就会分裂成两个?它的根本动力在哪?这与整个世界运行和变化的根本动力是一回事吗?如果每一个论点皆需要论据来支持的话,那么这个动力的最终答案还能够被人找到与了解吗?

人也是从自然中来的,我们的生活状态及生存方式并非自己选定,而与生俱来的本性也不可能摆脱掉自然界的影响与安排。因此,如果想更舒适、更正确的生存在于天地间的话,首先就应该对自然界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尊重才行。我们不能只单凭自身的好恶与实用心理来对周围的事物强分是非短长。这个世界永远也不属于任何一个群体,任何一个人。人类不过是宇宙之中的一群过客而已,体会宇宙运行的法则,与周围的事物和谐安宁的相处就是我们最好的归宿。

天生万物并无偏爱、贵贱之分,人对事物分出了贵贱等级是因为一己之私的原故。既是出于私心主观,就很难做道公平正确。只站在一个角度上看问题势必会犯以偏盖全,一叶障目错误。天然就长成这样的,是要不得什么理由的,从科学研究可以无限深度地去钻研下去的角度来看,我们也无法知道宇宙中的最后根源,因而也就不应该总站在人特有角度上去过多地改变世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光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变得相当的片面,如果那样的话将不利于我们更加正确地去理解宇宙,也不利我们自身的生活。

天生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从生物的特性来说,不论社会发展的程度如何的高、发展的速度如何的快也不可能真正地满足人类没有止境的欲望。但是人们基本的生存条件却是必须要保障的、这一点毫无商量余地。因此对于百姓来说,温饱、就医、升学问题的解决是雪中送炭,而无益于温饱的档次建设无非是锦上添花而已。如果说,政府不惜血本、不惜代价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话,那么对于社会的良好发展来说无异于缘木求鱼、瞎子害眼。

人们都喜欢生活在安乐之中,而不愿成长在艰苦的环境里,然而生活在安乐之中的幸运儿却很少有意识地去留意一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疾苦。得天独厚就会富贵终身吗?世上哪怕有一个角落还存在不幸与痛苦的话,那么任何人就都有机会与之相遇。

人只有在饱尝过许多艰难困窘、痛苦辛酸的经历后,才能更赋有同情心和恻隐之心,才能懂得扶危济困的真正含义;只有在受到欺负凌辱与刁难伤害之后,才会了解尊重他人与善待他人的真正含义;只有自己的心愿理想被强迫压制的时候,才会知道不去干涉、强迫他人的正确所在,才会慢慢地明白依顺事物的固有规律与天然本性有多重要。

何为祟高的理想?即恻隐之心而已。见到困苦而不忍,立志解难于倒悬。

何为无穷的智慧?即自然之心而已。体悟宇宙之本然,不逆规律而行事。

看完这篇耐人寻味的心得,我久久不能回神,一直沉浸在“人与心”得境界里,似乎我抓到了某个契机,似乎又错过了某个灵光,总之让人费解。心神不知不觉处在一种空寂的感觉里,脑海中思索着“人为什么活着,人为什么努力的活着,人又为什么坚强的活着。”...........

突然,脑海中出现一段话“何为祟高的理想?即恻隐之心而已。见到困苦而不忍,立志解难于倒悬。何为无穷的智慧?即自然之心而已。体悟宇宙之本然,不逆规律而行事。”

此时我抓住了脑海中那一道灵光,理想、智慧,体悟、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