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九宗> 章节目录> 第二十四章 “悲催帝”
第二十四章 “悲催帝”
“难道是建文帝?”我和黄美女几乎同时脱口而出,说完后我们还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对方,颇有些意外,真是“悲催”所见略同啊!“不错,你们想的和我一样!这个地道很有可能是那位倒霉的建文帝最后的保命通道!”
说到明朝那些事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如雷贯耳、皓月当空的鼎鼎大名者,第一位非大明公司首任CEO朱元璋先生莫属。
此公虽生于草莽,一穷二白,却胸怀大志、好运连连(有点像马云哦,今天双11,马老板又大发了一笔)早年做过放牛娃、和尚、盲流,后来毅然开挂,融入造 反的滚滚大潮之中,先在郭子兴手下做了几年马仔,羽翼渐渐丰满,随后占领了金陵城作为根据地,招兵买马,聚草屯粮,成了元末乱世里的一方诸侯,手下汇集了一大帮子文臣武将,都是牛人,文有徐达、刘基、李善长、朱升、宋濂等人,武有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冯胜等人,再加上朱老板在创业初期战略得当、励精图治、为人诚恳、礼贤下士,所以生意越做越大,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这两个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又干脆利落地把已经千疮百孔的大BOSS——蒙元帝国斩于马下,就此完成“草根逆袭、一统天下”的宏篇大剧,成就一代大明王朝。
朱老板打下了江山很不容易,他坐在龙椅上琢磨着自己以后要是老了、不中用了、挂了,那花花江山可不能出什么差池啊,所以朱老板决心要给子孙们留下一个相对比较好管理的公司,如何操作呢?
自己先要把它拾掇好,怎么拾掇呢?简单!有功的开国文臣武将该杀的杀、该贬的贬,留着这些人早晚是个祸害(这是朱元璋自己想的,也是大部分开国皇帝的一贯想法,老话说得好: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国家的管理层大换血,尽量用一些廉洁、忠心的人,不廉洁、不忠心的官员咋办?
老规矩:杀!边境不太平,元朝余孽、北方、南方都不老实,怎么办?同样一个字:杀,杀到你老实为止!
就这样,朱老板做了31年的皇帝,杀了31年的人,最后71岁时终于杀不动鸟,彻底挂了。
可惜的是,这位太祖高皇帝自己是非常出色的老板,但是后代却不咋滴,而且运气似乎都不太好,可能是被他自己用光了。首先是朱老板钦定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让老朱同志那个伤心欲绝呀,朱标太子是朱老板最喜欢、最靠谱的儿子,也是大家一致公认的好领导、好接班人,史书上说朱太子为人敦厚仁慈,喜欢“宽通平易”的执政理念,和他爹的大开大合、王霸之政完全不对路,但是这并不影响朱元璋喜欢这个嫡长子,因为在标太子身上有朱元璋最爱的女人——马娘娘的影子,哎,朱老板虽贵为天子,但是对糟糠之妻马娘娘还是很有感情的,给你点个赞。
哎呀,扯远了,再说回标哥,如果标哥能够顺利继承皇位、施行仁政的话,大明朝且繁荣一阵子呢,可惜,天妒英才啊!年纪轻轻就走到朱元璋的前面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朱老板那个难受呀,以至于他做出了可能是他这一辈子做出的最糟糕的决定:把皇位传给皇太孙,也就是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正应了那句俗话:“爱你爱的很深沉,皇位不传其他人”。怎奈朱允炆年龄太小,这让朱大老板又很不爽,所以他决定再为孙子做点“上位”前的铺垫工作,比如说把朱允炆所有的亲叔叔们撵得远远地,朱大老板知道,他的这些儿子们里有不少野心勃勃、有勇有谋的家伙(包括后来的“逆袭王”朱棣同志),所以你们有多远滚多远,别打你们侄子皇位的主意;另外就是狠狠地办几个案子:“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杀掉各种官吏15万人,没错!是15万人,只会少不会多,这里面就有很多朱大老板认为对皇孙朱允炆当一把手有潜在威胁的人,反正老朱手黑是众所周知的,恶人做惯了,无所谓,杀一个是杀,杀15万也是杀,更何况老朱自己都是亲自上阵杀过人的狠角色,帮孙子整理出来一个危险系数最低的管理层是最关键的,杀人只是方法。
等到朝廷上下被朱老板杀得都傻了眼的时候,他终于挂了。之后皇太孙朱允炆终于即了位,这就是建文帝,后世也称他为明惠帝。
尽管朱允炆的谥号里有个“惠”字,但是他的履历里却看不出一星半点的“惠根”,比他爷爷、比他爹差远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事儿还得从朱老板嗝屁后说起。话说朱元璋一蹬腿,好家伙!各地的朱姓王们就不安分了,老头子在世的时候太凶悍,他们可不敢随便瞎咧咧,这下“大杀星“挂了,他们心中那颗骚动的心就开始活动开了,特别是兵强马壮、一直觉得自己最像老爹的燕王朱棣同志。
这时候,朱允炆的不成熟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按理说哥们你才上台,还嫩,斗争经验差,就应该低调一点、示弱一点,攒攒人气,拉拉人脉,培养些亲信,弄支像样的队伍,等手上有点力量了你再发飙也不迟啊,可建文帝这哥们是个急脾气、愣头青,脑子缺根弦儿,以为当上了皇帝就牛逼的不行了,加上几个帮手例如齐泰、黄子澄之流水平太次,还没怎么样呢,就想着削他那些叔叔的藩,这可给朱棣逮到借口了,他以讨伐齐泰、黄子澄“清君侧”为名,在北平起兵,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妥妥地造了侄子的反。
说来也怪,朱元璋先生生前下手太狠,手下的猛将已经被他杀的七七八八,到这种关键时刻,居然找不出几个真正能站出来领兵打仗的将领,只能让草包大将李景隆挂帅,想不到李景隆不仅不会打仗,还是个软骨头的孬种,没两下就打开金陵城投降了朱棣。
1402年,朱棣率大军攻入了金陵城,这时候朱允炆的皇宫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建文帝就此下落不明。有人说他死于大火之中,也有人说他化装成和尚逃了出去,更有人说他逃到了南洋(新加坡、菲律宾一带),反正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这让抢了侄子江山的朱棣很闹心,这人死哪儿去了?留着总是个祸害啊!咋办捏?
他暗地里一边指派心腹大臣胡瀛满世界搜寻建文帝的踪迹,一方面派郑和七下西洋,一为宣扬国威,二就是为寻找建文帝。据《明史》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
在郑和的船队里,还有一部分是锦衣卫高手,专门负责侦缉建文帝的下落,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可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建文帝就像一颗水滴融入了茫茫大海,渺无踪迹鸟!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建文帝逃到了贵州的一个寺庙里当了和尚。据说,在朱棣围住金陵城之后,建文帝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为防被俘受辱,这哥们还挺硬气,决定自尽殉国。这时,突然有一个老太监跑了过来对他说,太祖老皇帝朱元璋临终前曾经交给他一个密匣,并叮嘱他如果小皇帝遇到危难了,可以打开匣子LOOK一下。
建文帝听后,急忙命这个老太监取来密匣,打开一看,里面装有三套袈裟,三张度牒,一把剃刀,三张度牒上分别写着应贤、应能、应文三个名字。应文指的是建文帝朱允炆,应贤、应能分别是指建文帝的心腹近臣杨应能、叶希贤。匣中还有一封信,上面写道“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
建文帝一看,便明白这是太祖皇帝爷爷早就预料到自己会有今天,传此密匣,告知自己剃发为僧,然后从密道出逃保命。按照密匣的指示,朱允炆当即剃发做了和尚,从鬼门逃出宫去,成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游方僧人。
建文帝化妆出逃之后,皇后马氏为了掩护他,命令太监放火烧宫,然后自己跳入火海,自焚而死(这个舍身救夫的皇后老婆必须点赞!)第二天朱棣攻入皇宫之后,到处搜寻建文帝的下落,太监、宫女们谎称建文帝已经自焚而死了,并指认皇后的尸体就是建文帝,此时从火中找出的尸体已被烧的面目全非,根本难以辨清,让朱棣很是纠结了一辈子。
而建文帝的生死与下落就成了著名的历史之谜,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千古悬案。
由于这段历史太过曲折传奇,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我想到的第一个可能的人选就是建文帝这个“悲催帝”,这条深埋在地底的豪华版地道怎么看怎么像是“御用”的,而且出自朱元璋先生之手一点也不奇怪,开玩笑,朱老板革 命成功之后举全国之力修建金陵城墙,打造固若金汤的首都堡垒,顺便挖个地道、修个密室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我还在遐想之际,卫教授又把我们拉回了现实:“是不是建文帝的逃跑密道,我们还有一个方法可以简单验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