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捉鬼师刘星> 章节目录> 第19章 新课题

选择阅读主题:

第19章 新课题

作者:刘星 | 发布时间 | 2016-11-07 | 字数:3520

回到学校生活回到从前,我们的秘密基地里召开了一次分赃大会。作为团长的我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分配我们两次任务所得的收益,以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讨论。

首先进行的是让人愉快的分赃,从学校捉鬼到小黄村悬赏任务,我们科技捉鬼团总共获得了20万的收入,出去日常开支和材料、配件的份额外,总共剩余了13万,作为团证的而我不能苦了我的团员们。

于是,我打手一挥,宣布了重要决定,“拿出六万元奖励,以表彰所有团队成员近期的努力和付出的汗水,希望团队今后更加团结向上,发展的更好。”

这是作为学生的我们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获得的收入,意义当然重大,喜悦的心情也是非常激动。做出决定的我也被众队员一致好评,纷纷表达了感激之情。

接下来就是讨论团队发展的问题了,通过两次实战的检验,我么的科技武装道法的设想是成立的,而且也是有前途的。但是我们现在要确定一条准确的发展方向。实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挖改进,还是需要在行的研究方面投入精力,这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作为灵异世界的小白们有些无所适从。

严格的来讲我们目前的所有装备只是在道家法术的基础上改进出来的,其本身还是法术的功效,虽然运用了科技手段进行了加强,但是从实战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我们的装备还是很单一,简单,如果继续前行在灵异世界的探索中,将会遇见更加复杂,更加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准备才能应对未来所出现的各种困难和艰险。

沉重的问题讨论没有出结果,每个队员都需要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一下才能有结果,于是第一次发展讨论暂时搁浅。

就在我们静心烤炉未来之时,得到学校的通知,国家著名玄学研究专家、灵魂学科研究带头人郑清源教授前来我校做演讲,这可是国内玄学研究的一哥啊,说起来我的科技武装道法的设想也是郑清源教授曾经最早提到过的。面对师爷级的前辈,我们一定是要认真听讲的。

说起来,郑清源教授是从小受道家玄学影响,多年来一直研究玄学文化,三十多年的道家玄学功底深厚无比,而且郑清源教授是中国灵魂学科的开路人,也是最先提出研究方向的第一人。作为中国灵魂学创始人和领路人,中国玄学研究带头人,郑清源教授使我们一生追求膜拜的对象。

面对心目中的偶像,我们这些新手当然不能怠慢,急忙召集所有队员第一时间抢占座位,而且还是最头排。说不定和心目中的偶像能有面对面的交流,也对我们团队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5月9日星期四,上午十点兰大一号公共教室,能够容纳400人的最大的教室正式开放。整个兰大灵魂学科的学生纷涌而至,就连很多老师和研究生也全部抢座听课,以至于后来的很多人无奈的在门外听课了,这还是郑教授勉强协调的结果。

这一天使我们灵魂学科的一个重要日子,我们迎来了国内灵魂学科的创始人和领路人。郑清源教授一身仙风道骨,整个人带着儒雅气质,一副金边眼镜掩盖了他深邃而又锐利的眼神,出口带着让人陶醉的话音,给人春风抚慰的温暖感觉,一下子让所有的人心生亲近。

郑教授一开讲,立马将所有人的耳朵和思绪吸引住,深深的陶醉其中。

灵魂是什么?灵魂存在吗?

所谓人类的灵魂,即是指能够脱离人类个体肉身而存在的精神、情感和意识,尤指能够脱离个体肉身而存在的自我意识。

只有这种意识体同活着的人一样,具有自我认知、生物体所普遍具有的领域观念、防卫观念和刺激反射机制,以及逻辑思维和情感能力,我们才能称这种意识体为人的灵魂。当然,因为脱离肉身的灵魂不具有固定的身体外延,所以他们恐怕不具备自主神经活动的特征。

也就是说,灵魂是活人意识的一个片断,它不包括自主神经活动,没有生物机体正常的化学能量代谢的控制机制。

问题是,“灵魂”这样的意识体存在吗?

定义中所言的,“灵魂”能够脱离个体肉身而存在,也就意味着灵魂具有两种存在状态:在个体肉身之中,和脱离个体肉身存在。狭义地理解,第一种状态可以称之为灵魂;第二种状态,即和个体肉身脱离后的灵魂,可以称之为鬼魂。

我们将先讨论第一种状态,在个体肉身之中存在的灵魂的特征,然后将知道,这种意识体有没有可能在人类肉体死后继续存在,即在个体人的脑神经细胞死亡后独立存在。

我们形容活着的人的时候,也经常用到“灵魂”这个词,比如“灵魂的颤栗”、“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里的“灵魂”是指人类个体意识中显性的自我意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我”这个词。

“我”是谁,“我”做什么,“我”感受到什么……人类一向用这种方式来观察和感受世界,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里所言的“我”,只是脑神经活动的一小部分,只是依附于人类语言的那一部分。

我们每时每刻在呼吸、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但我们从来未曾有意识地去想:我要控制肺部扩张,让氧气进入肺部的毛细血管,从血管中分离出代谢后的二氧化碳,再控制肺部收缩,呼出二氧化碳……我们从来不需要这样想,它们是自动发生的。实际上,掌管机体代谢是人脑中的自主神经,自主神经是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自动完成这一切而不需要进入我们的意识层面。所以,我们所说的“我”不包括大脑神经的这部分活动。

实际上,“我”只是大脑中的显性意识,是语言中枢的那部分。也就是说,活人的灵魂依附于脑神经的语言区域而存在。”

灵魂是从哪里来?

大脑神经活动为什么会产生“我”,即灵魂,或者显性自我意识?

这是因为人类的脑神经元,以及灵魂所依附的语言都是以集群行为的方式存在的。

集群行为是指:组成集群的个体只具备简单和基本的操作指令,但这些个体的集群却可以形成超复杂的生物反应。

比如说蚂蚁的集群行为。非洲白蚁的蚁巢高达十几米,能抗几级大风,从两边开始底层建设,最后在空中自然弯曲,连接成一个完美的拱门,蚁巢里面有完善的通风系统、排水系统、育婴室、物资储备区、垃圾处理区、畜类饲养场(白蚁养蚜虫喝蜜)……完成这样一个宏大的工程需要一两百年的时间,无数代白蚁的艰辛劳动。人恐怕会以为白蚁是一种十分聪明的生物,在多少代睿智领导人的带领下最终建设成一个超级大都市。但错了,个体的白蚁只有两根神经元,不足以储存任何复杂的指令,也没有一个高瞻远瞩的领导蚁,白蚁完成这一切复杂的行为几乎是自动的。个体白蚁的神经指令很简单,不过是嗅到别的白蚁留下的气味,就在旁边什么角度垒上一个土块之类的简单指令,但最终形成的却是超级复杂的社会行为,这就是集群行为的神奇威力。集群行为在其他动物里也很常见,比如说鱼群变换成各种复杂的几何图形编队却不需要有领头鱼来指挥……

人类对集群行为十分陌生,因为哺乳类动物的群体行为都是以头领发布命令的方式来实现的,比如说头羊、头马、头狮、猴王和人类的总理、总统、主席……人类不能理解没有领头的个体发布命令,群体本身就足以形成复杂有序的行为。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未曾发觉,我们自己头脑中的神经细胞就是以集群的方式存在的,我们人类的语言同样也是一种集群行为的产物。

以个体方式存在的人不具备语言能力,人类的语言起源于群体成员之间交流的欲望。不会说话的原始人不光是不能和他人交流思想,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思想,即没有灵魂。他们没有语言来描述这个世界,也没有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复杂的感受。他们只是一群蒙昧的生灵,被囚禁在各自内心的一片混乱的黑暗之中,彼此间只能进行简单的交流,舔舔毛什么的,所以他们的头脑也是简单的。

当第一个原始人说出“悲伤”这个词的时候,他不光是赋予了一种感知以名称,他也是以标识的形式创造了一种感知。语言就是在这种个体感知的集群化的影响下日益丰富,一点点形成复杂的结构,最终形成意识,形成灵魂。

我们每说一句话,甚至每说一个词,头脑中都不知不觉地复活了某个古人的感知,我们每表达一种思想,都是无数他人感知的集合。正由于语言是集群行为的产物,灵魂也是集群化存在的。

同样的,“我”,这个自我意识的主体,也是几百万脑神经细胞集群行为的产物(这点我将在下面的灵魂实验原理部分详谈)。”

人死亡后灵魂以什么形式存在?

由于“我”,即自我意识的本质可以被看作是脑神经元以突触方式连接所产生的集群行为,又或者可以看成以语言方式存在的、具有自我认知的感受集群。而死人在生前不断地通过语言和他人交流,也就是说他们的感知依然存在于他人的头脑中。那么也就可以推断,已经死去的人的意识同样存在,只不过并不存在于一个大脑里,而是分散在很多活人的大脑里,但只要这些分散的大脑之间存在着数据交换(即通过语言进行的感知交流),就依然可以形成超越空间距离的集群行为。

也就是说,这些肉体已经死去的人的感知集群永远存在,并以依附于许多活人的大脑、依附于语言的方式继续存在。即肉体死去后意识继续存在,而且是超越肉体空间束缚地存在,并将以集群行为的方式继续影响这个世界。

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没有人真正死去了,虽然肉体可以消亡,但自我意识不灭,即灵魂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