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被沈周丢失的真迹《春山图》犹如石沉大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消息。后来,它又出现了,被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董其昌晚年又把它卖给了吴洪裕的爷爷吴正志。吴洪裕继承了《春山图》,这才出现了临终留下焚画殉葬的遗嘱,吴子文火中救画的一幕。
由于黄公望的《春山图》太出名了,画家都争相临摹,除了沈周的那幅《春山图》外,现在有籍可查的临摹本还有十余幅。 这些都成为《春山图》流传在世的真假画卷。
《春山图》较好的临摹本中沈周所临所因属背临,故董其昌认为“其肖似若过半”;张宏则是在吴问卿家中对着原图临摹,其形神更能接近原作。此两卷因其时原画尚为完整,故十分宝贵。 邹之麟及“虞山画派”王翚的临摹本,现已流传海外。
“哦!看来这小画师也是名不虚传啊!不过你们行业内的画朕可不懂!”皇帝哈哈的笑着。
“陛下过奖了,如今这画到了陛下手里,才是一大好事呢!”洛瑶高兴的看着这幅画,:“终于不用再受颠簸之苦了!”
“嗯,是啊!这可是朕重新装裱后的,无用师卷虽然不是原画全貌,但画中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得以保留。这幅开创了山水画新风格的传世巨作,丹阳张范我转手泰兴季国是收藏,后历经高士奇、王鸿绪、安岐诸人之手。辗转经过多人收藏,最终被朕买到。
朕见到此画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没想到,朕又得到了另外一幅《春山图》。而且这两幅《富春山居图》,一幅是真,一幅是假,可是两幅画实在是太像了,真假难分。于是啊,朕就四处去寻人来看这画的真假。
其实,此前已经得到了那一卷《春山图》,也就是那幅最著名的假《春山图》,称之为子明卷。子明卷是文人临摹的《春山图》无用师卷,后人为牟利,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题款,并且还伪造了邹之麟等人的题跋,这一切都把朕蒙骗了。
事实上子明卷仿制的漏洞并不难发现。元代书画上作者题款都是在绘画内容之后,而子明卷却将作者题款放在了画面上方的空白处,这明显不符合元代书画的特点。
但朕的书画鉴赏水平,显然并不足以看出这些漏洞。这卷仿造的《富春山居》子明卷不但被他视为珍宝时时带在身边,对此画大加叹赏,屡屡题赞,甚为喜欢,重要性就犹如伯箂莳特对男人的重要性一样。而且真迹无用师卷的出现,也没让他推翻自己的错误判断。
第二年的冬天,《春山图》无用师卷来到了朕的面前。可是朕当时是真的不知道啊,于是呢!
一边坚定地宣布无用师卷是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理由是,这幅画虽不是真迹,但画得还不错。为此朕还特意请大臣来,在两卷《春山图》上题跋留念。
来观画的大臣无一例外地歌颂了朕热爱艺术、不拘泥真伪的广阔胸怀,可谁也不敢点破:这幅画它本来就是真迹。在梁诗正、沈德潜等大臣的附和下认定后者是赝品,编入《石渠宝笈》次等并命梁诗正书贬语于此本上。直到1816年胡敬等奉嘉庆帝编纂《石渠宝笈》三编,《春山图》始得正名被编入,洗去尘冤。
其实啊:这真画进了宫,朕是真觉得特别没面子,但是又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所以呢!朕故意在假画上题字示伪,故意颠倒是非。
反正嘛!不管朕的鉴定结论何等荒谬,所藏的《春山图》真迹确实从此进入宫廷。就在这座青乾宫里。
你看到的就是朕重新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让与王廷宾,后来就辗转于诸收藏家之手,长期湮没无闻。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画家吴湖帆曾用古铜器商彝与人换得《剩山图》残卷,十分珍惜,从此自称其居为“大痴春山图一角人家”。
当时在浙博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心情颇不平静。他想,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因受条件限制,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吴得此名画,本无意转让。但沙先生并不灰心,仍不断往来沪杭之间,又请出钱镜塘、谢椎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
朕这心里也不好受啊!可是他们就管自己,以为朕真的舒服吗!
“陛下莫生气!咱们还是看另一幅画吧!这幅画臣就是略知一二,臣年纪尚小,的确领略不料这画里的伟岸。”洛瑶有些惶恐的躬身行礼,让皇帝稍微挽回了一点尊严,这还差不多!
“好啊!那,你来看看这幅《秋水图》!”皇帝的胃口又被掉了起来,好容易能找到一个可以和自己说的来画的人,皇帝才不会放过洛瑶呢!
“这幅画嘛!让臣看看!”洛瑶摩挲着下巴看着这幅画道:“此幅《寒山秋水图》,古雅秀润,简洁疏朗,一扫丹青微尘,是董玄宰尚淡的美学观的观照下的经意之作,笔墨凝练,多湿笔横点,运墨能淡而润,略加渲染,如美人淡妆,凸显云烟苍茫之感,把追求静美和柔美的意趣尽情发挥到极致。
董其昌对绘画史的影响太大了:他受儒、道、禅的影响都很深,反映到艺术上就是尚柔,以柔润软秀为主要特色。故此帧他作于昭庆僧舍的山水,充满了他对于佛家思想的体会和感悟,据考证,昭庆僧舍乃是杭州城外的古刹,最适宜养心调墨。明代时期,昭庆僧舍从集,香客如云,寺内时常成为文物书画展览地,董其昌、陈继儒、项元汴等名家雅士,常常泊舟圣塘湾,观寺中文物,以吟诗品题、丹青丝竹为乐。”
“那你可以看出这董其昌最喜欢的是哪位画家吗?”皇帝发问了。洛瑶自然要接着而且还要接好了。
洛瑶点点头道:“这幅画,带了很重的米芾和黄子久的味道,这痕迹,如出一辙!
从《寒山秋水图》可以看出董其昌临仿他最为喜爱的黄子久和米芾的痕迹,这二人的画法的加入使得董氏笔下的米山墨戏散发出禅学的光芒。”
“不错,就是这样的!朕也如此认为!”皇帝兴奋的道:“这《寒山秋水图》笔墨松动自然,萧散润泽,雅逸隽秀,气韵生动,堪为精品。中景之松树以松动的线条勾勒,松针用笔皆回腕,婉转藏锋,温雅留笔,是其成功之处。
董其昌对于前辈画家之临仿俱能得其精奥之笔,而抛弃其不足之处,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画理画法的解读的确是深入堂奥的,董其昌对古人笔墨的理解,也已经上升到一定境界,并非单纯临摹,而是进行创造性的发展。 ”
“陛下圣明啊!”洛瑶实时的夸赞了皇帝一番,让皇帝很是受用的开心大笑起来!
“哎!说了这么多,洛瑶,你看,这墙上的都是朕的藏画,你瞧瞧你喜欢那副?”皇帝笑着道。
“嗯,最喜欢的倒也没有,臣大抵是花心的!不过瞧着这梅花图倒是好看许多!”洛瑶小心翼翼的道。
“哈哈哈!这梅花傲骨,朕也喜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皇帝满意的看着洛瑶。
这梅花图上面的梅花,自右至左画梅一枝转折直上,至枝梢才略向右倚侧,顶端仅着三个待放的花苞,仅绘一枝梅,仅有四朵梅花在梅枝上很孤立地绽放,树身全无苔点,而仅添了几笔如刺的小枝。
看着简洁无比,却无比精妙的描绘出了梅花的风骨!
“因为其简,枝端的花苞就凸现画面,让人入眼就领略到满目孤寂凄冷的茫茫大千中蕴含的生意;领略到画家心中的落寞与凄苦,以及对生命的期许;领略到画家笔端的奇致及生于心而应于手的功力。
此图用笔二三,屈指可数,笔简意赅,以至极意。不由令人想到郑板桥的评价:“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八大的款书,总与画笔相映衬,相生发,难于割裂、移动,极见匠心。“八”字的三角形写法,都在六十至七十岁之间,故所书“庚十一月”者,当是他六十五岁时之庚午,正是他艺事大成之时。 本幅旧为王方宇先生所藏,影印于《八大山人全集》。 题识:寄上博山方丈老人。 庚(午)十一月画于在芙山房。八大山人”
洛瑶看了看皇帝道:“陛下可知道朱耷”,
“嗯,朕知道他,画家,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滑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尧太祖朱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
“哦!”洛瑶点了点头,看来自己朝代的明朝,在这里叫明尧王朝,朱元璋也改了名字叫朱璋!这就有点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