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恨
在一棵大榕树下坐着一群人,那些人在榕树下的一个小洞口呆看,有的拿根棍子挑拨着里面的东西。有个名叫方玉欣的学子,人虽然粗笨,但内心却善良;又有点像贾宝玉的痴呆样,觉得天下唯有女子才是最纯洁的,又不谙世事。他看到有人挑大榕树的洞,就抢起棍子,扔在了地上。一脸怒气向着众人发怒说:“不许再弄此洞口,在弄的话,我就和你们拼命。”众人觉得兴味索然,就都纷纷离开。只有他呆呆地望着那个洞口垂泪相思。
方玉欣本来小学时代头脑不灵活,读书也不是很用功,所以成绩不是怎么理想;而对于小孩时代的各种大自然之美,嬉闹玩耍都津津乐道。有一年,被学校的老师批评体罚,使他的父母又生气又怜悯,因此小学时就辍学了,方玉欣却有一个梦想就是可以当一名科学家。而他的父母却经常对他说若一个人离开了学校,就等于踏入无才之辈。至于这种错误的思想,方玉欣的父母想方设法让他去上学,但又不到一年又辍学了,原因是因为他学习成绩不理想,老是提问奇怪的问题。因此父母就给他请了个家庭教师,让他识字,终于过了几年,把全部的字句记牢,然后他始终却幻想着美国多好啊,可以自由创造,而且又有那么多的科学家。而这些科学家却又出于怪才之辈,有的连义务教育都没有,却成为科学家。而在中国想成才就得应试教育,只有应试教育才有出路,应试教育才是硬道理。九年义务教育在乡下很多都没有毕业,而是交学费的,有的不会念就回家干苦行了。在几千年的封建帝国时代始终不会变这几个字,那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还不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绝对好的理论,好的也就是空想理论。生不知有一种很古老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春秋时代的大家文化,诸子散文各家齐全,百家争鸣。在大城市的孩子有贫民窟的,有富人的,诸多样式,古往今来就是这个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多么寒霜的一句诗句,在中国却表现得淋漓尽致,古如此,今亦如此。像方玉欣这样的孩子在中国是普遍的,至于所报数字教育做得如何如何好是虚的。方玉欣虽然靠着自学成才,但在中国这种普遍的歧视与等级下是难于改变命运的。而在中国最能改变命运的是金钱。金钱的至上,使中国的道德如此败坏,这又让方玉欣觉得如红楼里的事一样,只有一世孤高方休矣!
官衔得来也枉然,虽可世代为官。方玉欣虽然这么想,却始终摆脱不出种种纷扰的烦恼。有的说他考上,混个几年可以耀武扬威当个什么什么长,得来虽然不易,却也要像春蚕一样咀嚼掉一片一片的桑叶,使自己越胖越白,以补偿自己以前受到的苦楚。那一年虽然春已去,秋又来,家庭的衰败使他更加艰辛地生活。斗转星移,老的娶少的,少的嫁给老的,颠倒黑白,日夜转换真是和谐来又和谐去。人家说应该适应这种老的可以三妻四妾,时代变迁,方玉欣却要时代适应他自己,觉得天下的男人是浊物。一手清高自命不凡,一手又自认窝囊。
方玉欣在孤独之际唯有与榕树下的美丽狐狸相伴。夜来,人魂离身,进入榕树洞底;感觉里面的社会真像世外桃源。有一个女子名叫卓佳澜,貌美如羞花,能吟诗作对,又能弹琴吟唱。每每教育他能随大流识大体,教训犹如薛宝钗,而方玉欣却如贾宝玉一样无动于衷,觉来天下的一切尽是浊物;唯有这一片天地是好的。有一年,卓佳澜要他改邪归正,而他却始终无法接受这个世界,因此佳澜也弃他而去,而方玉欣却无法夜来魂离身了。只能晚上傻傻地呆呆望着大榕树下的小洞,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此小洞的理想社会呆上一辈子。日思夜想想着卓佳澜,每每流泪只有湿芳枕,夜来难入眠。
方玉欣虽然对某某陶作家的什么长什么长很有体会,一文满纸的长个不停,就在其长后面添个鸟字。这样读来皆有鸟,读来如入大自然也不被某某事态所束缚。过了不久也许卓佳澜会给他温暖和改变命运吧!但有的人说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但后来方玉欣却发现命运原来是掌握在某种形态的手中的。这个人就是这样的,其实像这个人一样的却也不多,但能有这样的人也许真的很快乐吧!
乡下的得道老人说:“方玉欣这样的孩子这么老实,却被世态炎凉所挤压。畸形出畸形人,言来满纸荒唐言,人情皆来薄。唯有吃酒入梦醉,醒来不知何时年。”